李 志, 冷 羽, 曹 波, 邓文玲, 董聿锟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 贵阳550001)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 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类常见疾病, 病因大多为肛周脓肿或直肠肛门损伤。 目前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 术后创面为防止继发感染需予以暴露直至愈合, 但自然情况下术后创面愈合缓慢, 病程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故如何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成为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对湿润生肌膏促进肛瘘创面愈合的疗效及相关机制进行探索, 以期为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分组、 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为2014 年6 月至2016 年12 月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90 例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 其中术后使用湿润生肌膏治疗的3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使用龙珠软膏治疗的3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使用凡士林纱条治疗的30 例患者作为凡士林组, 3 组性别、年龄、 体质量、 创面平均纵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临床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于2011 年推出的美国肛周脓肿和肛瘘治疗指南[1], 即内口在肛隐窝,仅有1 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 与皮肤相通; 所有创面纵径在2.5~3.0 cm 之间、 术后伤口深度达外括约肌浅部的低位单纯性肛瘘。 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3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n=30)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n=30)
表1 3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n=30)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n=30)
组别 性别比[(男/女)/例] 年龄/岁 体质量/kg 创面平均纵经/cm观察组 6.5(26/4)38.01±5.17 58.9±12.8 2.81±0.19对照组 9(27/3)37.68±4.38 57.6±15.8 2.78±0.27凡士林组 6.5(26/4)37.85±5.05 58.4±14.3 2.74±0.25
1.2 材料 Leica RM2235 切片机(德国Leica 公司); Olympus DSX100 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NanoDrop 2000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美国NanoDrop 公司); Applied Biosystems 9700 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 (美国Applied Biosystems 公司);Eppendorf 5424R 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 RNA 提取试剂Trizol、 逆转录试剂盒、SYBR Green 核酸荧光染料(日本TaKaRa 公司);苏木素-伊红试剂盒(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龙珠软膏(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甲醛、 甲醇、 异丙醇、 无水乙醇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 湿润生肌膏制备 组方黄芩、 黄柏、 甘草、白芨、 紫草、 冰片(湖北西银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5 kg/桶, 批号20140409)、 硼砂(湖北西银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5 kg/袋, 批号20140328)、川芎、 壁虎粉。 将黄芩、 黄柏、 甘草、 白芨、 川芎、 壁虎粉洗净后, 105 ℃下干燥4 h, 与紫草一起粉碎, 过120 目筛, 加入冰片和硼砂, 研匀, 加入乳膏基质(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液状石蜡、 白凡士林、 羊毛脂作为油相, 三乙醇胺、 蒸馏水作为水相, 分别于水浴上加热至80 ℃左右。 等温下将水相缓慢倒入油相中, 水浴上不断搅拌至呈乳白色半固体状, 再在室温下搅拌至近冷凝), 研匀, 即得。
2.2 创面处理及术后给药 术前均备皮、 清洁灌肠, 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均行瘘切除术, 修剪创缘, 使切口呈下窄上宽的“V” 字型, 以便引流通畅, 切口均不缝合, 创面纵径2.5 ~3.0 cm。 换药前均常规消毒, 每天1 次至创面愈合(术后均使用同种抗生素5 d、 止血药3 d、 止痛药3 d)。
2.3 标本收集 术后第7 天换药时, 组织剪剪下2.0 mm×2.0 mm 新鲜肉芽组织, 取30 mg 左右置于冻存管中液氮保存, 剩余组织放入事先准备好的10%福尔马林溶液试剂瓶中, 作好编号, 送至病理实验室。
2.4 肉芽组织VEGF、 bFGF mRNA 表达检测 采用RT-PCR 法。 液氮中取出30 mg 肉芽组织, 无菌条件下剪碎并研磨, 加入1 mL RNAiso Reagent 试剂, 冰上裂解5 min 后吸取上清液, 加入1.5 mL离心管中,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提取, 将所得RNA 沉淀于室温下干燥10 min, 50 μL 无核酶水稀释沉淀并混匀, 37 ℃下促溶5 min,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RNA 浓度。 取1 μg进行逆转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得到20 μL PCR cDNA产物后, 无核酶水稀释至500 μL, RT-qPCR 体系配置10 μL SYBR Green 核酸荧光染料, 加入5 μL(10 ng) 模板cDNA 及5 μL 引物, 每个样品设置3个平行孔, 置于PCR 仪中进行定量分析。 循环参数为预变性94 ℃4 min; 扩增条件为94 ℃30 s,60 ℃1 min, 共40 个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正向引物GGGCGCGCCGCGGAGGGGGTGCTGG, 反向引物AGACCCTGGTTGCCAGGTCATGCGG, 扩增引物249 bp;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正 向 引 物 GGAGCCCAGGGAATGCCAAAGCCCT, 反 向 引 物GCAGGTGGAAAGATCTGATCTTGGA, 扩增引物211 bp。 以β-actin 为内参基因, 其正向引物序列 TGGCACCCAGCAC AATGAA, 反向引物序列CTAAGTCATAGTCCGCCTAGAAGCA, 目的片段186 bp; 以VEGF、 bFGF表达量与内参基因表达量的比值作为其mRNA 相对表达量。
2.5 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数检测[2]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 取出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好的肉芽组织, 二级水冲洗后自然晾干, 进行石蜡包埋, 于50%、 70%、 80%、 90%、 95% 乙醇及无水乙醇中各处理40 min, 无水乙醇与二甲苯混合液(比例1 ∶1) 处理1 h, 二甲苯处理30 min, 二甲苯与软蜡(比例1 ∶1) 处理1 h, 软蜡、 硬蜡分别处理1 h, 切片机制成4 μm 切片, 之后严格按苏木素-伊红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 苏木素染色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每张切片取5 个视野, 计算每个视野内具有完整管腔的毛细血管数(×200)。
2.6 创面愈合时间测定 即创面完全上皮化所需时间, 上皮化依靠肉眼观察[3]。 每天换药观察创面愈合程度, 如创面被新生肉芽组织填满, 覆盖组织完全上皮化, 即确定为创面愈合时间。
2.7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7.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 方差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间的统计学差异, SNK 法进行多组资料间的两两比较, 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间的统计学差异, 检验水准α =0.05。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VEGF、 bFGF mRNA 表达 观察组术后第7天VEGF mRNA 相对表达量为0.763±0.08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01±0.043、 凡士林组的0.315±0.032 (P<0.05)。 观察组术后第7 天bF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1.370±0.12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9±0.062、 凡士林组的0.597±0.084 (P <0.05)。 见图1。
图1 3 组VEGF、 bFGF mRNA 表达比较Fig.1 Comparison of VEGF and bFGF mRNA express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3.2 毛细血管数 观察组术后第7 天创面肉芽组织镜下, 每个视野的毛细血管数为(30.06±5.25)个, 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4.80±4.58) 个、 凡士林组的(15.30±3.07) 个(P<0.05)。 见图2。
3.3 创面愈合时间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03±3.35) 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18.87±2.72) d、 凡 士林 组 的 (22.13 ± 3.63) d (P <0.05)。
肛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肛周流脓, 伴疼痛、 瘙痒或排便不畅, 大多数患者不能自愈, 需要手术治疗, 但由于手术创口所在肛周活动性大、 极易污染, 术后创面不可缝合, 自然愈合过程相当缓慢, 导致患者病程较长,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 肛瘘术后创面湿热未尽, 毒热内聚, 并由于经络损伤、 气血不畅, 致创面失于荣养, 愈合迟缓; 现代医学指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4-5], 但目前大多应用于烧伤, 对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疗效尚不确切。
图2 3 组毛细血管数比较(×200)Fig.2 Comparison of blood capillary count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200)
目前, 多种中成药能通过促进创面组织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的释放、 上皮细胞的增殖、 外基质的合成, 进而加速创面愈合[6-8]。 课题组前期研究[6]发现, 湿润生肌膏较龙珠软膏、 凡士林纱条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并可加速患者术后创面愈合, 但相关机制及途径尚不完全清楚。 创面修复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 成纤维细胞增殖、 新生血管形成等多个环节[9], 其中VEGF 是由2 个分子量17~22 kD 亚基形成的二聚体, 在代谢旺盛、 供血丰富的组织中有着高表达, 是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10-11], 具有强大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特殊的专一性[12], 其表达增加可有效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新生血管生成[13]、 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 整合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结构协调同步发展[14]; bFGF 与VEGF 一样, 作为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也具有广泛的促细胞增殖效应[15-16], 可促进细胞分化,通过调控内皮细胞迁移、 纤溶酶原产生来调控机体内血管新生的整个过程[17-18]。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用药第7 天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 bFGF mRNA 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凡士林组, 表明湿润生肌膏能有效上调两者表达, 也在分子层面上体现了该制剂优势, 其机制可能与所含黄芩、 黄柏等药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19-21]。 然后,观察了各组术后第7 天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 发现观察组显著多于其他2 组, 进一步说明VEGF、 bFGF 存在协同作用, 可共同促进创面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形成, 而湿润生肌膏可促进两者表达上调, 相比龙珠软膏有着更显著的疗效。 同时,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2 组, 也印证了湿润生肌膏对肛瘘创面愈合的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 湿润生肌膏可通过上调VEGF、bFGF mRNA 表达, 促进肛瘘术后患者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生成, 进而加快创面愈合, 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预后, 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