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秀芹
作者单位:110031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发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典型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并且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至身体表面所呈现的疼痛感,具有压榨性疼痛或前胸阵发性疼痛等鲜明特点, 甚至出现其他合并症状[1,2]。同时, 心绞痛以胸骨后部为主要疼痛位置且逐步放射至心前区及左上肢, 一旦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可反复发作, 甚至1 d内可发作数次, 休息后或服用硝酸类制剂后明显改善。鉴于此, 本文重点探究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本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92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14例, 年龄最大82岁、最小45岁, 平均年龄(62.3±8.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13例, 年龄最大81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2.2±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 提前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流程,且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同意。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行常规药物治疗, 例如:口服钙离子拮抗剂或口服硝酸类药物等,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予以心理护理, 主要内容如下。①由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普遍病情复杂严重且治疗周期较长, 治疗期间患者存在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状态的可能性, 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机体康复, 护理人员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前提条件, 充分发挥一对一沟通方式的作用, 大大增加与患者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②受心绞痛应激源较为强烈且发作时濒死感的影响,护理人员需妥善处理发作期患者, 第一时间取静坐位或半卧位, 保证病房内绝对安静整洁评估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遵循医嘱协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 观察用药效果予以相应的精神安慰, 指导患者缓慢呼吸放松全身肌肉,以利于缓解疼痛大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为参照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状态, 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越轻[3]。并且向两组患者及家属发放本院自行研发的护理调查问卷, 分别记录不满意、基本满意及满意的例数计算其总护理满意度, 总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I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不满意13例、基本满意18例、满意15例, 总护理满意度为76.74%;观察组不满意3例、基本满意25例、满意18例, 总护理满意度为93.48%;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566, 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6 58.42±3.52 51.12±3.23a 55.03±4.25 48.31±3.71a观察组 46 59.13±3.47 42.15±2.71ab 54.62±4.29 39.29±2.65ab t 0.974 14.429 0.460 13.418 P>0.05 <0.05 >0.05 <0.05
心绞痛以胸骨后部为主要疼痛位置且逐步放射至心前区及左上肢, 一旦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可反复发作, 休息后或服用硝酸类制剂后明显改善[4]。有统计资料显示, 心绞痛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 尤其是>40岁的中老年男性, 深受急性循环衰竭、阴雨天气、寒冷、饱食、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绞痛[5]。相较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原则, 详细解答患者内心疑虑疏导其心理压力, 不止能大大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更能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预后效果, 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质量效果[6-8]。经本次研究发现, 纳入心绞痛患者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 发现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心理护理能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且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 心绞痛患者实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 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不良状态, 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 客观上规范日常用药行为,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