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博弈

2019-01-25 06:59
艺术评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双子艺术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李安新作《双子杀手》应用120帧电影新技术的成败,由此深入讨论电影技术发展历史上,新技术作用于电影艺术产生的审美形态表达,以及新技术运用失衡带给电影艺术发展的障碍。文章从当代电影在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一路高歌、披荆斩棘带来的表达手法、电影语言以及视听感受等方面进行梳理,力图探寻未来电影积极主动获取艺术创新与数字技术同步的可能与动力。

一、《双子杀手》:电影的艺术之殇?

李安导演新作《双子杀手》在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引发了新一轮电影技术与艺术的争论。该片于2019年10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据CBO电影票房网统计实时票房,截至2019年12月2日,数据显示《双子杀手》中国内地的累积票房2.35亿,败给了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29.86亿、《中国机长》28.69亿票房成绩,又被同一天登陆国内院线的《沉睡魔咒2》碾压1个亿之多,亦不敌《终结者:黑暗命运》,11月6日更是被挤出票房前十。看来,观众对这部以120帧/4K/3D全新技术格式拍摄的高清数字电影的态度很是冷静理性。李安经历了2016年同样以高帧率拍摄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中国内地票房仅为1.65亿的失利之后,仍表现出对高清数字技术的极大兴趣。他从过去擅长讲故事到现在钟情于电影技术的创新与电影语言的探索,彰显了他的勇气与胆识。

于是,令人困惑的问题来了。

电影《双子杀手》剧照

首先,传统电影理论无不强调“技术服务于艺术”的理念。但在科技日新月异、而艺术却很难突破旧有窠臼的大趋势下,电影技术与艺术孰轻孰重之争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电影技术与艺术之争,每次有新技术引入电影产业时,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波澜。1928年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问世,电影大师卓别林态度坚决地表明对有声片的憎恶:“它损坏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哑剧的艺术,它在摧毁静默的伟大的美。”从其对声音——这一后来发展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的抗拒态度可见新技术在接受之初所面临的技术与艺术的矛盾之争。而慢慢地,声音技术经过不断锤炼及导演与艺术家的审慎思考,其被融入电影的表现手法、形式及电影语言中,具有了审美性质,并最终上升为电影美学的一种。因此,毋庸置疑,技术对于电影而言一直是急先锋,为电影实践开辟、探索演进的路径;而艺术作为电影的本质属性之一,在技术的不断推动下,越来越复杂多元、丰富深沉。

其次,在当前“内容产业高度融合的环境下,电视、网络也大量引入高分辨率、高动态、高帧率、广色域等技术,除了发行拷贝之外,电影与其他媒体在技术上已无显著区别,专属于电影的技术日益减少,与此同时许多新兴产业的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影视行业”。面临媒介同质化的竞争与挑战,电影依靠传统的视听效果等手段吸引观众的优势一去不返,电视、游戏、家庭影院系统……正在冲击着传统电影带给人们的娱乐体验,那么电影行业的未来何去何从?3D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即已进入黄金期,但是直到《黑客帝国》(1999),电影数字技术才逐渐发展成熟,时隔十年后的《阿凡达》(2009)方才成为成功的3D商业大片典范。今天,以李安近期作品为代表的众多高帧率、4K高清数字电影的市场冷遇是否预示着电影行业行将就木?回顾电影技术史,卢米埃尔兄弟、阿兰·克罗斯兰、乔治·卢卡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直到李安,这些创造了璀璨电影艺术作品的导演们,向关注电影发展的世人证明了,在电影技术发展史上,每一次电影制作方式上的突破、提升和沉淀,均使技术最终被才华横溢的电影作者所驾驭、所革新,并且尝试着将新技术作为探索新的艺术审美表达方式的可能性的途径,由此带来电影美学的新变化,为下一步的电影技术与艺术的两翼齐飞积蓄能量。因此,《双子杀手》的境遇带给学界的就不仅仅是电影何去何从的担忧,更应该有对新的电影语言与电影美学的期待与探索。

其三,既然电影数字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电影产业的完整流程之中,那么电影数字技术如何与电影艺术体系真正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其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特质,并催生新的电影美学?“卡梅隆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深知只有讲好故事,他的技术才能被记住。从炫耀到收敛,这也是电影史上每一次技术成熟的特征。”卡梅隆的成功经验为电影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方向,“讲好故事”依然是颠扑不破的硬道理。《双子杀手》用数字技术打造了年轻时的亨利,利用电脑数字合成技术对男主角威尔·史密斯的表情、动作进行百分百的动态捕捉,并采用全新的面部跟踪方式,最终“生产”出这个从轮廓到细节既真实又虚拟的人物。但如果仅停留于利用技术创造虚拟人物,恐怕当下能做到这一步的不止电影,技术所附着的故事才是硬核。而李安这次接手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筹备了,故事并不复杂,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有限而搁浅。《双子杀手》在豆瓣网仅有7.1的得分。很多网友对其“故事性”的质疑与否定,无疑成为该片评分走低的主要原因。关于这部影片的网络大众评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双子杀手》的失利根源正是技术与艺术的失衡:“无趣、老套、剧情被有意弱化”“如果说比利林恩算讲了个好故事,那双子杀手真的不及格,剧情老套”“像是电影由默片进入有声片的初期阶段,在艺术水准上暂时大幅度倒退”……

卡梅隆的那句“从炫耀到收敛”此时犹如箴言。从《比例·林恩的中场战事》到《双子杀手》,技术痕迹更外露,形式大于内容。新技术的使用难掩其内容上的不足。但历史的经验预示,随着高清数字技术的应用,新的电影语言概念将应运而生,电影的边界将被重新拓展并予以定义。届时,新的电影美学也将在电影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

二、观众视听习惯、影院播放设备对高帧率电影接受的阻滞

一个世纪前,格式塔心理学为闵斯特堡的电影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从人类的视觉感知方式、高级思维活动以及“完形”认同心理共同作用的机制中探讨电影影像的运动感,而这恰恰是构成电影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恩海姆、克拉考尔、希区柯克、弗拉哈迪等人不约而同地指出,“运动”最容易引人注意,刺激人的生理心理本能,因此“运动”是电影最佳题材,在电影中可以表现为“追赶”“策马奔驰”“舞蹈”及“发生中的活动”。传统的24fps“画面快速摇移时相邻两帧画面缺乏连贯性,图像会出现抖动和模糊,而高帧率解决了相邻两帧画面因景物移动造成的断裂性,减弱图像的闪烁、抖动和模糊,使得观影更加舒适”。可见,高帧率更适合拍摄运动中的场景、疾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等,从而使画面更加流畅、清晰、逼真。这正是电影技术不断创新求变的客观物质因素,也是电影艺术对现实生活真实再现与表达的媒介与手段。

然而,艺术手段与艺术语言的探索往往领先于时代的发展步伐,艺术史上不乏例证。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观众反馈与媒体评价来看,对李安使用的高帧率格式持批评与排斥态度的不在少数。“更多的观众,包括评论家认为,这种超真实数字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体验并不是那么具有真实感的说服力,反而令人在观影时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于电影的故事中。”大量科学实验已经证明高帧率电影会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然而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首先,观众秉持着旧有的观影习惯,关注情节、悬念、矛盾冲突、高潮等元素,对于如何表达这些元素的电影语言、技巧、形式,并不会自觉、理性地进行分析与思考。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正是因为使用了120帧、4K、3D高清格式,林恩的面部特写,瞳孔的放大细节,呈现了真实的情感和内在情绪的外化;但观众却批评过于清晰的画面、细节的呈现占据了视线,以至于观影时容易分心,而忽略了电影的主干或主要内容。《双子杀手》中亨利第一次与刺杀自己的小亨利碰面时,当他看到小亨利脸的瞬间,他脸上惊愕、困惑、难以置信等微妙的情绪都清晰地被镜头捕捉到了;当小亨利当面诘问“父亲”克雷·魏瑞斯自己的身世之谜时,二人面部表情的高清呈现,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关系的悄然变化。但观众的负面评价往往集中于故事、“克隆人”伦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等主题的陈旧;对于精彩的运动画面如亨利与小亨利打斗、机车追逐等,观众的视听感官又已经出现审美疲劳,而难以聚焦于电影借助何种技术手段来完成这些画面。导演如此重金、硬核打造的作品无疑超越了观众现在的审美接受习惯。

其次,影院的播放设备与环境是保证高帧率电影效果的必要条件。从120帧、4K、3D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开始,这种高清格式的电影需要借助各种电影放映领域的高新技术,从而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在移动媒体与客户端已经普及的今天,传统影院需要不断改造创新,提升观影体验和价值,从而催生让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新动力,增强电影及电影院的竞争力。李安在新片发布会时谈到:“在拍摄《双子杀手》时,我们对每一帧画面的细节都精雕细琢,希望能够借助技术让电影里的许多细节和内容越过银幕来到观众的身边。具备创造性技术革新的CINITY影院系统,银幕视觉效果将会达到极致清晰与真实,4K、3D、120帧的技术细节将会完美展现。”那么CINITY影院系统究竟是什么?与常规的放映系统相比,CINITY影院系统综合运用了3D、4K、120帧、HDR、广色域、高亮度、沉浸式音频七大电影技术,可以全面提升电影的画质和音效,相当于颠覆以往观影系统的新产品。但是,目前一个单厅CINITY的费用就超过了500万,相当于新建一个中小规模影城的费用。不用权衡,绝大多数影城不会轻率地冒险投资在不可预估的项目上。

当然,科技应用于电影工业以及影院环境的升级改造,是发展的必然。但是,“行业公认的是,现阶段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帧率,需权衡观影效果、人眼视觉特性以及高帧率带来的技术和经济压力”,“也有行业专家将高帧率电影专门作为一种特种电影,从全产业链进行考虑”。播放设备的限制在当下必然成为高帧率电影发展的制约条件。

三、电影艺术世界“真”与“假”的辩证之思

众所周知,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其诞生之初“火车进站”的场景真实记录了现实生活的影像。此后电影艺术在虚构艺术世界与真实记录现实生活之间不断探索,寻求与现实的最佳契合点。从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开始,电影倡导电影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是对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典型的概括与反映,是更深刻意义上的“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更是响亮地喊出口号:“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这一时期,意大利电影导演将镜头对准经历了战争伤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力争真实地记录、再现生活。无论哪种艺术形式、创作主张,最终都是对人类生存世界的探索,探究宇宙、自然、文明、人性等本质的“真”。人类的求知欲、好奇心,促动着人类积极求索,在创造丰富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亦建构了一个包罗万象、美轮美奂的虚幻的艺术世界。这两个世界相互辉映,艺术世界的“幻”蕴含着哲学的“真”,其所映衬的世界的“真”则有赖于虚构的人物、情节、事件等。

精神分析学最早把电影观众与“做梦”相联系,认为“看电影的过程,本身就存在着梦幻、想象的特质。这种特质既来自于观影者自我的心理动机,同时又来自于观影者的观看情境——电影院这种把人和现实分隔开来,而把人与梦幻联系起来的特殊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电影工业中的应用,电影的“造梦”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打造梦幻的故事与情节,而且借助于声音、画面、光效等手段使环境、氛围愈来愈逼真,以致3D技术在经历了几十年不温不火的发展后,在2009年终于以《阿凡达》的热映迎来电影3D热潮。目前,3D电影也由最初的科幻想象、海底世界、太空漫游等与现实世界远离的时空作为题材背景拓展开,其应用的领域基本已被开发到极致。观众在电影营造的似真的虚幻世界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既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想象,又有沉浸于“梦幻”世界的自我替代性满足。而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技术在电影中的创造性应用。

当观众对3D的新鲜感与热情逐渐消褪的时候,电影行业已经未雨绸缪地先行探索新的数字高清技术——120帧、4K、3D格式的电影,以期带给观众更完美的观影感受与体验。李安从2016年开始尝试的电影格式带给观众超越3D的感受,这是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观影过程中,观众进入电影世界,与电影中的人物一起经历、奔跑、追击,使观众消弭了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更好地融入到电影情境中。这就要求观众既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艺术虚构世界的“真”(环境、氛围、细节的真实),同时还要具备能够收放自如地抽身而出、保持审美距离的主体性,审视电影虚构世界逻辑的、哲学的、情理的“真”。

尽管高清数字格式电影的上映,受到了观影者、评论者等人的质疑与否定,但是由此带来的观影主体的变化,值得关注。观影在传统24帧电影时代,被界定为释放主体“偷窥”欲望、在黑暗的影院中静静“凝视”屏幕及人物的行为。在3D影片时代,观影者与大屏幕仍是主客体的对立关系,除了影像立体、丰富,观影效果逼真外,观影者冷静“凝视”的视角没有变化。而120帧格式的影片首先改变了观影者的视角,由于对动作、细节等的捕捉与画面展示清晰无比,观影者感受到一个“超真实”的世界,4K与3D的运用又赋予观影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这时,观影者与电影从主客对立转换为“物我两忘,物我交融”的境界。于是,明明是越来越高明的科技虚拟手段,却创造出了超越琐碎现实之上的“真实”。

注释:

[1]郑雪来主编.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续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24.

[2]崔志民等.行业融合促进电影技术新发展——从美国NAB展会看电影技术发展现状[J].现代电影技术,2018(12).

[3]屠明非.技术与文化: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艺术[J].当代电影,2010(7).

[4]见豆瓣电影《双子杀手》评论,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97572/comments?start=0&limit=20&sort=new_score&status=P&percent_type=m.

[5]孟君.动力与悬置:电影的两种技术变革与美学取向[J].现代传播,2017(10).

[6]金晟.浅析高帧速电影的发展与困境——从《霍比特人》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J].当代电影,2018(3).

[7]纵观天下.CINITY影院系统正式上线 4K、3D、120帧高新技术首亮相[EB/OL].https://www.360kuai.com/detail?cota=3&kuai_so=1&url=9ce735f7ad8e017e7.

[8]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高新技术研究部.全球电影行业技术发展报告[J].现代电影技术,2018(10).

[9]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174.

猜你喜欢
双子艺术
二大爷的军大衣
花开并蒂,一起回味下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双子”歌
红苏雀
纸的艺术
当“双子”遇上“金牛”
蓝斯诺占星转载之月亮双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