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保
(河北涉县中医院影像科 河北 邯郸 056400)
肋骨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患病率约占胸外伤的90%[1]。肋骨骨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瘀斑、肿胀、肿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功能障碍或畸形等不良后果,应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选取我院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总结性分析,汇报如下。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8月期间诊治的1000例肋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14例,女386例;年龄21~63岁,平均(40.6±10.5)岁;病程6~48h,平均(11.7±2.5)h;受伤因素中,交通事故伤527例,高处坠落伤213例,重物砸伤187例;斗殴致伤73例。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部压痛、咳嗽、气急等症状。
1.2.1 X线片检查 运用DR摄片,以胸部正位片为主,视实际情况加摄切线位、侧位、斜位。
1.2.2 16排螺旋CT检查 运用16排螺旋CT扫描机(brightspeed select,产地:北京),相关参数设为为:电压120kV,电流200~250mA;矩阵512×512,扫描视野25cm,层厚2.5mm,层距2.5mm,螺距1.0,窗位35HU,窗宽220HU;重建层厚0.625mm,层距0.625mm。患者体位为仰卧位,视不同病变部位明确扫描区域,自上而下,从外到内,扫描完成后运用三维重建图像及矢状位、冠状位二维重建技术观察骨结构及软组织情况,选择适当阈值从不同角度加以调整,以获得病变部位损伤情况的容积图像全貌,保留最有价值的影像。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包括明确显示骨折、可疑骨折及未见明确骨折。
选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X线片检查中,明确显示骨折519例,可疑骨折311例,未见明确骨折170例;16排螺旋CT检查中,明确显示骨折859例,可疑骨折126例,未见明确骨折15例;16排螺旋CT检查中的明确显示骨折检出率(85.9%)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51.9%),且可疑骨折与未见明确骨折的检出率(12.6%、1.5%)均明显低于X线片检查(31.1%、17.0%),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照表[n(%)]
肋骨是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胸骨、胸椎连接的有效桥梁,其活动度小,导致胸外伤时常伴发肋骨骨折[3]。肋骨骨折的形态呈多样性,人体肋骨密度和肺脏密度有较大不同,因此临床上将X线片定位肋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直观、费用低等优势,因此易被患者接受。然而,因为X线片的分辨率不高,检查时的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且受肋骨弓形走行的影响易出现结构重叠,导致轻微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较低[4]。
16排螺旋CT可有效解决X线片的不足,其层厚薄,扫描速度快,因此采样密度更高,特别是运用三维重建图像后,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观察视野更为清晰,可更准确地了解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和周边组织的关系等情况[5]。
本研究对比分析X线片与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检查明确显示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可疑骨折及未见明确骨折的检出率均低于X线片,提示16排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高于X线片。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