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帅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广东 韶关 512000)
铅电解过程中,使用铅阳极板作为阳极,使用电铅始极片作为阴极,使用硅氟酸铅溶液作为电解液,在电解槽内得到纯度为99.9%的阴极铅。利用电铅锅,对阴极铅进行熔化、除杂、铸锭等操作,就能得到标准铅锭。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铅电解过程中杂质的行为和控制方法。
(1)技术原理。从电极反应的角度看,正常的铅电解情况下,阳极反应是:Pb-2e=Pb2+,氧化后进入电解液;阴极反应是:Pb2++2e=Pb,还原后在电极上析出。由此可见,电解期间阳极溶解,厚度逐渐变薄;阴极析出,厚度逐渐变大。阳极泥层厚度增大,会导致槽电压增高,进而影响杂质金属的溶解,必须对阳极泥厚度进行控制。正常阴极平滑致密,在阴极方向上存在纹路,伴有金属光泽;异常阴极疏松、呈现黑色,伴有毛刺、疙瘩,不仅会降低电流效率,还会影响电解质量。
(2)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铅电解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①电解液中铅离子的浓度、含酸量;②添加剂的种类和性质;③电力线的分布情况;④电解液的温度、循环强度;⑤电流密度;⑥电解液中杂质的浓度。
铅电解中使用的阳极板,除了含铅外,还包括一些杂质金属,例如铜(Cu)、锑(Sb)、锌(Zn)、砷(As)、铋(Bi)、铁(Fe)、银(Ag)、金(Au)等,这些杂质的行为,决定了标准电极电位,影响在电解液中的浓度。具体分析如下:
(1)负电性金属。负电性金属以铁Fe、锌Zn为代表,在铅电解过程中,会和铅一起在阳极溶解,然后进入电解液。相比于铅,Fe、Zn的析出电位更负,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在阴极析出;而且这些杂质的含量低,对电解过程影响小。
(2)正电性金属。正电性金属以铜Cu、锑Sb、砷As、铋Bi、银Ag、金Au为代表,一般会留在阳极板,很少进入电解液。一旦进入电解液,会在阴极析出,可在火法初炼时进行控制。第一,铜Cu。铜在阳极中的活性小,在缺氧条件下不会进入电解液,因此电解液中的铜含量低。研究显示[2],电解液中铜含量低于0.002g/L,析出铅的含铜量在0.0005%以内;如果阳极中铜含量超过0.12%,会引起槽电压升高,杂质溶解后在阴极析出。第二,铋Bi。在铅电解过程中,铋的正电性电价为+0.2V,不能以离子状态进入电解液,而是留在阳极泥上。一般情况下,电解液中铋含量低于0.0002g/L时,析出铅的铋含量在0.0007%以内。第三,银Ag、金Au。银和铅容易发生共晶反应,会进一步提高阳极强度;电解液中的银浓度较低时,会和铅一起放电析出。铅电解过程中,金、银均进入阳极泥,其中银以Ag、Ag3Sb等化合物存在,少量从悬浮阳极泥带入。随着槽电压、电流密度增大,阴极含银量也会增加;在槽电压、阳极泥强度适中时,阴极银含量降低至8×10-6%以内。此外,在电解液中加入木质磺酸钙,电解液的粘度增加,循环时容易出现泡沫,会吸附部分阳极泥,经捞渣即可除去。因此,木质磺酸钙具有净化作用。第四,锑Sb、砷As。在阳极板中,锑、砷会增加阳极泥的强度,如果锑含量过低,阳极泥容易散碎;如果锑含量过高,阳极泥强度相应增大,一方面难以刷下,增加了电解难度;另一方面锡的溶解速度加快,会影响铅的析出质量。正常情况下,锑、砷均会进入阳极泥,随着槽电压升高、电流密度增高,会有少量锑溶解,并进入阴极。
(3)其他杂质。其他杂质和铅电极电位相近,以锡为代表,理论上能完全溶解,在阴极析出。实际电解过程中,金属杂质和锡会形成化合物,从而降低锡的溶解电位。阳极锡含量低于0.004%时,析出铅的锑含量约为0.0005%。
(1)正常电解过程。第一,控制阳极板的锑、砷含量,能防止阳极泥脱落,避免污染析出铅。由于阳极含锑过高,会导致阳极泥层难于刷下;阳极含锑过低,会导致阳极泥散碎脱落,影响析出铅质量。对此,要将阳极泥中的锑含量控制在0.5%以上,且锑、砷含量之和在1%以上。检查槽面时,操作要轻稳,避免阴极或烧板碰到阳极。第二,控制阳极板的物理规格。要求阳极板平直均匀,没有毛刺、飞边等情况,否则电解期间容易发生阴极短路,不仅增加了电能损耗,还会降低铅的析出质量。结合实践,阳极板厚度太小,容易掉极,影响铅的析出数量;阳极板厚度太大,又会影响洗刷效果,出装槽难度增大。做好槽面管理工作,提高铅的洗刷效果,能避免铜、铋掺杂在析出铅中。第三,洗涤液完全沉淀后,要均匀进入电解液。在阳极泥中,铜含量一般在0.6%~10%之间,铋含量在3%~15%之间,在洗涤液和阳极泥的作用下,会进一步提高铜、铋含量。对此,在保证铅析出质量的同时,应该多次少量加入洗涤液,将各种杂质的含量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第四,电解过程中,减少铜、铋的溶解量。电解常用设备均是铜质材料,例如导电板、铜棒、盘管等,在化学腐蚀作用下,会导致电解液中铜含量增高。对此,循环系统中减少铜质材料的使用,可避免铜离子积累在电解液中。
(2)异常电解过程。第一,净化。电解液在电解复产初期被污染,考虑到数量较大,应该采用净化处理法,将杂质降低至正常范围内。一是集中净化。要求电解液、洗涤液等溶液,进入系统前严格控制杂质含量,为净化打下良好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净化处理后,析出铅的第一周期末,就能达到控制标准。二是分散净化。对于少量污染的电解液、洗涤液,采用集中净化法的成本高。分散净化则是将其存放在贮液槽内,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电解液杂质含量,分散性进入系统,通过分散净化,达到铅析出标准控制要求。第二,隔离沉淀。在连续性掏槽作业中,为了避免已经污染的电解液进入生产循环系统,应该对掏槽内的电解液进行隔离、沉淀。如此处理,悬浮的阳极泥会沉淀下来,然后和电解液混合后,提高杂质的稳定性。目前已有企业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结果显示析出铅的质量均达到内控标准。第三,开路系统。一直以来,电解液在系统中是闭路循环使用的,由于电解液内的杂质不断积累起来,导致含量明显增高,并会增大电解液的电阻率。对此,对电解液进行开路处理,及时补充新电解液,能有效降低杂质含量,如下表1所示。将其应用在实际生产中,还能降低直流电单耗,某企业的电流强度在7200A~7400A之间,其直流电耗从134.6kWh/t,降低至125.8kWh/t。
表1 不同系统中的电解液成分(单位:g/L)
综上所述,铅电解过程中,控制电解液中杂质的含量,能提高析出铅的质量。文中以Cu、Sb、Sn、As、Bi、Fe、Ag、Au等成分为例,分析了这些杂质的特征和对电解过程的影响。具体生产中,应该根据电解过程是否正常,选择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减少杂质影响,保证析出铅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