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英
(楚雄州人民医院 云南 楚雄 675000)
女性盆底组织是由筋膜、肌肉等结构组成,盆底组织对直肠、阴道以及尿道等脏器组织具有承载作用,女性分娩是个体正常生理反应,但是近些年随着女性分娩过程中对舒适度的提高,剖宫产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除此之外,据我国相关卫生部门调查研究显示女性生育平均年龄在不断提高,高龄产妇产后机体恢复较差,易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1]。盆底超声评估可有效评估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接收的156例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8周均行盆底超声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超声结果以及POP发生率,从而论证盆底超声评估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附表1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相关盆底超声评估结果[±s/n]
附表1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相关盆底超声评估结果[±s/n]
组别 n Ar(度) As(度) Dr(cm) Ds(cm) UVJ-M(cm)剖宫产分娩组 68 127.62±22.36 92.36±6.52 27.62±3.65 10.62±5.62 16.36±5.84经阴道分娩组 68 149.63±25.85 98.96±10.36 24.65±4.52 16.52±8.52 22.85±10.36 t值 - 4.032 2.685 3.651 3.625 3.512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比较剖宫产分娩组以及经阴道分娩组两组患者POP发生情况[n/%]
1.1 一般资料
剖宫产分娩组68例产妇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35岁,中位年龄为(26.2±1.2)岁,分娩前平均体重为(66.4±1.2)kg,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4±0.2)kg。经阴道分娩组68例产妇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36岁,中位年龄为(26.5±1.2)岁,分娩前平均体重为(66.5±1.2)kg,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4±0.2)kg。两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年龄、分娩前平均体重以及新生儿平均体重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所有产妇分娩前均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疾病,无盆腔脏器脱垂病史、慢性咳嗽病史以及便秘史。排除标准:(1)排除既往行腹腔子宫手术患者。(2)排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精神系统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产妇,均于产后第6周采用CE8超声检测仪,阴道超声探头行盆底超声评估,探头频率在7MHz~9MHz。所有产妇在盆底超声检查前均排尽小便后自行适当充盈膀胱,患者膀胱内尿量应少于50ml。检查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先在阴道探头外涂抹消毒耦合剂并覆盖避孕套,而后将其置入受检者引导内,常规探查患者双侧附件部位、大小,双侧卵巢位置、大小以及子宫情况,并留图记录而后将探头置入受检者尿道外口正下方(即阴道前庭位置)实施盆底超声探查,分别在安静状态以及压力状态下测量患者与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Dr、Ds)以及尿道膀胱连接移动度(UVJ-M)。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剖宫产分娩组以及经阴道分娩组两组患者Ar、As、Dr、Ds、UVJ-M等相关盆底超声评估结果。
(2)随访观察比较剖宫产分娩组以及经阴道分娩组两组患者POP发生情况,本次研究参考POP-Q分度标准:0度:未发生脱垂。1度:盆底脱垂最远处在处女膜内,距处女膜超过1cm。2度:盆底脱垂最远处距处女膜1cm以内。3度:盆底脱垂最远处在处女膜外,且距处女膜超过1cm。4度:阴道完全或几乎完全脱垂。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同时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则用均数±平均数表示,组间检验用t;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组间检验用χ2;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比较剖宫产分娩组以及经阴道分娩组两组患者Ar、As、Dr、Ds、UVJ-M等相关盆底超声评估结果,具体情况(见附表1),经阴道分娩组产妇各项盆底超声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剖宫产组。
2.2 观察比较剖宫产分娩组以及经阴道分娩组两组患者POP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附表2),两组产妇均未出现POP-Q4度盆底脏器脱垂,其中经阴道分娩组产妇1度至3度POP患者明显多于剖宫产组。
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体盆底组织变薄,盆底组织对盆腔器官的支撑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盆底脏器组织下降,近些年临床研究显示女性分娩是引起POP常见危险因素[2]。盆底超声探查可通过观察盆底组织功能与其解剖变化情况从而评估产妇产后盆底功能以及结构损伤情况。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女性经阴道分娩可造成会阴撕裂、产道牵拉伤,与剖宫产术相比对患者盆地功能以及盆底结构的影响较大。但是,女性妊娠期间内分泌可出现明显改变,在激素的影响下盆底韧带松弛、胶原溶解也可导致盆底肌张力下降,当女性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盆底,损伤盆底神经、盆底肌肌纤维,从而增加POP发生率,因此无论是剖宫产还是经阴道分娩经盆底超声评估后若发现个体盆底结构发生改变,均需接受盆底肌康复锻炼[3]。本次研究显示经阴道分娩以及剖宫产产妇产后8周均可经盆底超声有效评估个体POP发生情况,由此可见,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行盆底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