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我们与世界、与身边的环境发生冲突时,我们只有通过改变才能走得更远——或改变世界,或改变自己。
但是,改变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改变自己。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的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精准地阐释了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你的适应能力越强,就生存得越好。只有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好。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改变自己的能力;人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也是因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要知道,给自己穿上鞋子,永远要比给路铺上地毯容易得多。穿上鞋与铺地毯,效果相同,但付出的成本却有着天壤之别。造成两者间差异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自身特点出发,一个从外部环境出发。
屈原对楚国满腔热忱,但时时怨天尤人,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道出了他对外部世界的误读和对自己认知上的缺陷。他只看到世界的灰暗,却未曾有过深刻的自省;他总是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想象中,而没有想过之所以如此,外部世界与自身的原因各占几成。相比之下,那位劝慰他的渔父却是一位智者,他的那句“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实在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最终,屈原魂断汨罗,葬身鱼腹。世人赞美屈原坚守理想,认为渔父世故圆滑。殊不知,改变自己并不等于圆滑,而是一种自我调适。圆滑是一种无原则的逢迎,而改变自己则是一种有原则的变通。圆滑已经偏离了既定的目标,而变通则是换条道路,继续走向最初的目的地。改变自己,实质上是一种更为智慧的坚守。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人生的道路充满崎岖,有时候我们需要改变路线,绕道而行。若遇山开山,遇海填海,就很有可能蹉跎了我们宝贵的年华,失去了稍纵即逝的机遇,最终无法登上成功的山巅。
学会变通,适时改变,我们才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邂逅“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