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锋梅 尹 鹏
(陕西省安康公路管理局,陕西 安康 725000)
公路工程质量目标实现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过程在施工阶段。在整个施工活动过程中,受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提高了施工质量风险,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除了确保施工组织规划的科学合理、提升专业人才的素养、应用先进的技术之外,还应加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信息化建设,以促进公路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1)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过程中,需要从路面、路基、桥梁以及隧道等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充分地发挥出信息管理系统优势,逐步完善实体工程库的创建目标。同时,可以将其细分为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和构件等内容。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针对实体库的构建要采用规定的原材料,从而提升施工质量。在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系统会对相关数据进行自动整理、分类与分析,由此形成了人员信息、工程实体质量、材料进场以及劳务队等多种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库的科学管理,提升施工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大量人员和部门,通过信息化系统,质量监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把握施工信息,例如材料监管人员能够向试验人员及时传递施工材料的进场信息,试验人员及时检测施工材料质量,而材料管理人员又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接收检测结果,规避因为沟通不及时引发的各种质量问题。同时及时地完成质量信息上报工作,在促进工作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人员的工作压力,且通过应用这一系统,各个部门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业务与职责,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3)信息的查阅、存储更加便捷高效。凭借信息化系统来完成数据汇总、统计以及分析自动化的任务。通过搭建数据模型的方式来对于图表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新的依据。有效地降低人员在收据收集、分析方面工作难度,为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增添新的活力。此外,项目管理人员也能对工程进度以及整体的施工质量水平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更合理地调整和部署下一步工作,同时也能为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4)利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延伸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多个项目的数据,能够分析出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比如分析不同地区的地材试验数据、沥青配合比数据等,找出相关性与规律,能够完成各地区地材分布图、配合比区域性参考值的建构,从而为施工管理以及设计优化提供科学的指导。
(1)了解建立系统的目标与方向。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公路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相关管理部门也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由于系统建设的侧重观点以及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构建质量系统过程中,应将质量管理的目标、信息准确及时的传递,并以数据的处理为基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2)及时构建基础数据库,针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划分和储存。凸显出工程建设的建设特征,从而保证材料、劳务、实体质量数据库的顺利建设,利用这些数据库对于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撑。实体工程建设中要从最小单元的构建入手,保证工程库的建设符合建设实体的各种需求。按照现行的管理规范,预设检测数据的单位,允许偏差,从而确保检测人员数据填报的准确性。
(3)完善数据流转、审批流程。针对不同的项目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案,将其与现有的质量控制程序完成对接,从而实现工程建设的各项因素的高效管理。此外,控制管理程序应与原管理程序的映射一致,避免人员在系统开发操作中受到控制管理程序变动的影响。还要根据不同的管理权限,系统能够完成不同审批权限与流程的设置,确保权责分明。
(4)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质量系统应体现如下方面的内容,如建筑材料质量、实体质量、工序质量、不合格品处理、统计分析以及质量巡检等。结合实际管理模块的特征进行分析,制定出更加优秀的流程和管理方案,引导更多人员参与到质量管理过程中,实现实际管理环节的细致化管理。
(5)分析和统计质量数据。始终按照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各种要求,创建更加科学的统计模式。要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能力、材料供应商的诚信度进行分析,创设出更具针对性的统计管理方案,分析和统计检测点数以及实测值。这样才能对人员管理能力、劳务队施工能力以及材料供应商诚信度进行客观评价,并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定期整理和分析所有检测数据,根据时间制作月、季度以及年报表,通过饼状图、柱状图等形式将分析结果体现出来,达到数据的可视化目标,这样也能使人员在查阅数据使所产生的枯燥感得到有效缓解。
(1)建设信息化系统,需要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调研,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内容。保证管理系统和辅助系统的沟通有效性特征,积极地促进管理数据的共享进程。充分发挥出生疏管理系统的技术优势,实现基础数据库工作量的有效降低,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实际的管理数据分析阶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型进行分析。①统计学模型。计算系统中数据结果的极差、平均值、标准差、峰度等,结合计算结果,找出规律,这样管理人员就能更好地了解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促进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②统筹学模型。结合统筹模型的分析结果,对统筹学模型中的目标规划、线性规划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应用,比如研究资源调配、人员安排以及库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③经济学模型。结合质量的变化,细致分析项目施工成本的变化,从而达到节约项目成本的目标。
(3)应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为数据的安全提供保证。将人员权限与职能设置好,针对各管理岗位,应体现查阅权限的差异。比如进行公司级、集团级查阅管理权限,保证数据与信息的安全,完善有关的管理机制。严格管理查阅信息的权限,防止出现信息泄露问题,避免公司因此遭受损失。
(4)在系统建设后期,要将维护与持续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安排专业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专项管理。要及时录入和更新系统的基础数据,强调著作专利权申请工作,确保系统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要对于工作步骤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善,保证系统数据的定时备份,避免出现数据遗失的情况。
总而言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公路工程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开发的系统,为后续公路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其朝着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未来也将实现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养护信息化的目标,推动项目管理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