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邓锁 张 娴 王星元 刘鳗蝶 朱月仙 胡正银
(1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早在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将“构建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之一。2019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1]。
目前,在我国,上海、福建、四川、重庆等多地已经建立了许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成渝城市群建立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庆市科技服务云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尚未实现跨区域的平台建设。本文将从发展历程、组成单位及人员与资源、组织管理与服务3个方面阐述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和福建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并经对比分析,得到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启示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成渝城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云的建议。
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于2017年11月在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运行[2]。该平台由四川省知识产权局牵头,于201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立项,并于2019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由线上网站与线下服务构成。线上设立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提供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线下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菁蓉国际广场设置3000平方米服务空间,提供6大类30余项服务。该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全领域、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助力四川省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和运用能力和水平。
重庆市依托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建设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系统(http://www.kjy01.com)。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是重庆市首个综合科技资源集散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3],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起并与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创建,于2015年6月正式运行。该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推动重庆创新驿站服务网络建设,构建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和技术转移智力系统,打造科技服务实体大厅和科技服务云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四位一体的功能,立足区域需求,服务重庆,辐射西南,打造面向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和科技服务创新平台。
上海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http://www.shanghaiip.cn)是2005年由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领导、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办的,是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工程的主要任务。其前身是2003年7月投入运行的上海专利集市[4]。2005年上海出台《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到2010年世博会,上海平均每百万人口中,获授权的发明专利达到150件。其重要工程之一即是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减少知识产权申请时间,避免侵权行为发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将与研发、人力资源、创业投资、信息等四大平台一起,组成上海科教兴市公共服务大平台。2009年上海市知识产权信息工程进行升级改造,扩大专利信息的传播和运用、增强创新主体对专利信息的运用能力[5],目标是建立连接全市知识产权相关节点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撑和促进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6](http://i.fjipcc.com/f)是2017年6月由福建省知识产权局与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合作共建。该平台面向全国引进一批高端知识产权智库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专业运营机构及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等,提供相关服务。2016年,福建省先后出台了《福建省“十三五”专利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开始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模式创新为指导思想,立足福州、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知识产权多元综合运营服务体系。
从上海和福建的平台建设时间及数据来看,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很早就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并将信息数据共享和互通,作为初始目标坚持贯彻实施,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的典范;重庆市由于缺少基础数据的支撑,仅提供了知识产权过程管理。从建设背景和目标来看,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广泛吸收了知识产权战略智库的建议,在完善知识产权分析数据的同时,发挥了服务知识产权战略和分析的作用。从采用模式上来看,四川、重庆、上海、福建都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高知识产权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组成单位有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成都代办处、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川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国家专利技术(四川)展示交易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基地(四川)、中国(四川)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西南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四川原创认证保护中心。人员主要依托四川省知识产权局的窗口服务人员,30人左右。主要数据资源包括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信息和其他知识产权信息。
重庆市科技服务云平台主要组成单位是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联交所知识产权交易分所、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集佳知识产权有限公司、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高新区分所等科技信息中介服务机构。人员包括专职人员4人,兼职人员40人。资源包括专利事务所推介服务信息及专家信息数据。
上海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主要组成单位有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知识产权运行服务中心,合作单位有上海市政协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上海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等中介服务、技术转移机构[7]。人员主要有专职人员5人,兼职人员20人。主要提供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信息,上海市专利(已备案)交易信息及专利法律等信息,同时结合上海市产业优势建设有专题数据库。
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主要组成单位有福建省知识产权局以及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等11家专利代理公司。专职人员有12人,兼职人员有50余人。资源主要提供中国专利信息检索,提供基本的专利全流程管理及知识产权战略分析报告。
从以上情况来看,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主要是以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为领导,联合专利代理等服务机构。上海市作为最早建设和运营管理知识产权平台的地区,建设了较为完善的专利数据资源和专业的专利检索系统。福建省作为新时期知识产权智库建设的新探索,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分析报告作为特色服务内容,由于服务特殊性,暂时数据还比较少。四川省作为线上线下服务系统整合的典型代表,着力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开展联合服务,提高专利服务效率,但线上系统目前尚不稳定,功能还有待加强。
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负责监管领导,成立了平台管理中心,负责协调组成机构联合开展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线上包括知识产权服务网,提供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权、信息、产业、运营、金融、培训、咨询等8个模块服务。线下设立20个窗口,展示洽谈交易厅、知识产权训练营和智慧书堂提供了知识产权受理、知识产权咨询、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路演、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6大类30项服务,开设的商标、著作权等服务窗口拓展了专利服务。未来还将涉及国防专利、版权、地理标志等相关服务。
重庆市科技服务云平台是由重庆市科技大市场负责具体运行,包括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线上提供专利代理机构查询、专利流程管理等服务。线下在重庆大市场设置专利服务窗口,提供专利代理、专利维权等基本专利服务。平台运行以来,每年为企业提供200余项服务,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上海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由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负责具体运行,开展的服务包括线上提供专利检索;线下举办各种专利展示、洽谈、拍卖等活动,各类专利专题推介会,专利需求座谈会,专利实施与产业化方向的论坛、讲座和研讨会等,展示和推荐专利项目。组建领域专利交易与实施服务平台,提供集成知识产权一门式服务[8]。该服务按TRIPS协议的内容,为社会提供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方面的咨询、检索、专利转让和许可合同的登记与备案、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植物新品种保护、计算机软件登记、网络域名登记咨询和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分析与评估等服务内容。每年开展各类服务数千项,实现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收入达百亿元。
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由福建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负责维护和更新,主管部门是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开展的服务主要包括线上线下。线上提供专利信息查询、代理机构查新及相关分析报告数据;线下设置集中服务窗口,提供专利代理、专利分析、专利维权等专利信息服务。自平台运行以来,通过集成知识产权专利智库及专家的咨询建议,促进多项知识产权专利和战略规划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从国内典型的平台组织模式来看,平台的主要牵头建设单位为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这是因为这些单位掌握着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发的专利数据。平台合作建设机构类型和数量,与提供的服务有直接关系。上海、四川地区除了提供专利检索和专利代理服务外,整合了商标和软件著作权等数据服务,丰富了知识产权平台的内涵;上海市还重构了专利数据检索系统,提高了检索效率。而重庆市的综合服务平台是由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牵头建设的,专利数据的检索服务还有待加强,除专利以外的知识产权数据的支持和服务也有待加强。总体上看,平台能够提供最基础的知识产权领域服务,但面向领域前沿的战略性、前瞻性分析和预测还比较欠缺。
从上海、福建等发达地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取得的成效中可以得到以下经验启示:(1)权威、优质、稳定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保障。知识产权基础数据来源多元,涵盖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欧洲专利局数据、德温特数据(商业化采购)等,有效保障了基础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深加工信息产品、增值知识服务的权威性、优质性、稳定性。(2)形成“单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与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相结合的服务体系[9]。采用大数据集成、知识融合、服务协同等新型服务技术,构建动态、融合、多层次、开放的综合科技服务资源池,提供从知识产权基础数据、科技信息到知识情报、圈层构建等丰富的应用与服务系统,既能提供普适大众的知识产权基础数据检索,又能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专利技术分析等知识增值高端服务,方便不同用户群体的一应需求。
然而,通过与上海、福建平台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仍然存在数据分散、服务单一、条块分隔以及市场机制欠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整体协调不足,资源互通性有待加强。成渝地区尚缺少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模式。以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是由四川省知识产权局牵头组织的,整合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四川地区的组织力量。尽管目前分散在国家版权局、商标局的知识产权在国家层面完成了统筹,但地方层面还有待进一步磨合,数据层面尚未实现统筹和共享。
(2)供需不完全匹配,机构业务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从需求侧而言,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服务平台面对的终端用户种类繁多、需求不一,覆盖了从大众化普惠信息检索需求到个性化知识服务等多个需求模式和层次,信息获取渠道也是多种多样。从供给侧而言,成都、重庆设有大量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企业,既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信息查询网点(10个),也有知识产权分析示范机构等。尽管能够提供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代理服务、知识服务等,但还存在机构分散、业务功能不完善、信息披露不足、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
(3)普惠性服务丰富,专业性服务偏弱。成渝地区平台面向一般企业、用户提供的专利基本信息、专利代理、专利维权等基本信息服务比较丰富,联合了较多的专利代理机构。但是专利检索系统只能提供基础性检索服务,尚不能实现高效、专业化的检索;在提供专利分析服务时,仅根据国家发布的知识产权数据进行简要的摘要分析,缺少深入分析和战略性研究。
在对上海、福建知识产权综合平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的现存问题,建议以中国科技云为核心,整合成渝城市群内重要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建立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云[10]。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强公益服务。在成渝地区,中央在川、地方重点建设的科研机构众多,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仍处于萌芽期,独角兽企业或羚羊企业严重不足。专利申请量大,但到期失效专利比例偏高,成果转移转化水平较低。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加大公益性知识产权服务产品的开发与共享,提高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的应用价值,引导专利申请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
(2)建立开放合作机制,实现资源耦合。成渝地区拥有10家国家专利信息利用网点单位,每家单位拥有独特的服务渠道、服务模式和服务资源。可以通过建立开发合作机制,鼓励更多的机构加入服务云,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耦合,提高云平台覆盖率和创新活力。
(3)建立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数据采集。知识产权云服务平台的核心是面向各类需求提供准确、权威、时效性强的数据和信息服务。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数据来源、格式、标引等标准体系,实现对数据的可溯性,确保数据的权威准确。
(4)面向创新创业需求、建立服务体系。成渝地区是双创活力集中区,成都市是全国双创第四城,仅次于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重庆市也位列全国双创第二方阵的第一位,育成了顶呱呱网、八戒网等国内领先的服务创新创业的专业化平台,创立了盈创动力等具有全国领先的双创模式和众创空间。建议综合服务云平台应深度结合创新创业的需求,建立完整、简洁、方便、高效的服务体系,并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覆盖计算机平台、移动应用等多模式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移动—线下”等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开展智能化、个性化知识服务。
(5)开展品牌营销推广,提高平台知名度。成渝地区虽然聚集了丰富的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但众多中央在川机构及绵阳科学城、重庆直辖市的特殊地位,造成域内需求通常依托域外机构来解决,其结果是落地性较差、应用性不强。建议通过组织学术论坛、参加展会推广、组织供需对接等方式,加强信息的有效沟通,并通过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和水平,提升用户黏性,实现本地用户的需求在本地得到高质量的解决。
本文通过上海、福建与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的对比分析,发现当前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还存在机构分散、业务功能不完善、信息披露不足、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结合成渝地区知识产权服务供需的区域特点,建议以科技云为核心,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管理模式,倡导区域服务机构合作、深度服务双创等提供“互联网+”的服务渠道、建立平台品牌效应,构建成渝城市群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云。在国家重要战略的支持下,成渝城市群区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将加快建设步伐,逐渐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动态、融合、多层次、开放的综合科技服务资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