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林?吴世成
1907年春,在河南省息县包信集周荒坡村的一户周姓人家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家人高兴地给他取名为周殿军。周殿军天资聪慧,四岁时跟着村里的学童游玩竟背会了《三字经》《百家姓》,还有《幼学琼林》中的许多名篇佳句。周殿军的父亲是个财主,那时他家有一百多亩地,还雇有帮工,家里有足够的财力供他读书。七岁时,周殿军进入学堂读书,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还当过班长。
15岁那年,周殿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信阳第三师范,在那个教育普遍落后的年代,考上师范可是一件轰动乡里的大事,许多乡绅前来祝贺。进入师范读书后,周殿军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如《新青年》《向导》《每周评论》《新潮》《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社会主义史大纲》等,他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
1925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师范读书即将毕业的周殿军积极投身学生运动,他组织学生写墙报、搞讲演,声援上海工人运动。
1925年秋,在家人的反复要求下,周殿军回到离家乡不远的乌龙集小学教书,先后担任训导主任、校长等职,周殿军利用课堂向学生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斗争。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中国革命风起云涌,周殿军一边教书一边投身革命,开始了一位职业革命者的生涯。那时周殿军白天教书,夜晚就到穷人家串门,动员他们起来闹革命,周殿军说穷人生活不下去了更容易起来革命。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中国革命转入低潮,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共产党员离开了革命队伍,而此时的周殿军却凭着对革命的无限信仰,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3月,周殿军在潢川、固始、商城交界地带组织并参与了大荒坡暴动,点燃了革命的火种。随后,他和南五县临时特派员胡日新一起来到息县,与息县城关第一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翟秀民接上联系,由翟秀民派人护送到息县特支所在地包信区梁庄,向当地党组织介绍了大荒坡暴动的经验与教训,为息县发动周荒坡暴动提供了经验参考,并和霍育和、王晶辉、胡日新、谷正芳等同志一起成功领导了息县周荒坡暴动。1928年10月,周殿军受上级组織委派回到家乡息县改组息县特支,建立息县县委,并担任书记一职。此时息县县委下辖包信、长陵、临河、黄胡店、付庙五个区委。为了隐藏身份,周殿军改名为周孟策。
1929年秋,中共息县县委改组为特别区委,周孟策任区委委员。1934年,阜阳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梅雪友被捕叛变,息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周孟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便以乌龙集小学教员的身份,坚持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5月,中共息县工作委员会建立,周孟策与工委书记周晓乐(又名周新武,解放后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取得联系,恢复了党组织关系。按照工委指示,以教员身份在乌龙集组织建立民先队,任队长。周孟策带领进步师生和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秋,周孟策任东乡党支部书记。1938年9月,周孟策受周新武同志委派前往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给省委送信,与在这里工作的豫鄂边区党委军事部长李先念建立了革命友谊。1938年10月,周孟策任中共息县东北乡特别支部(乌龙集支部)书记。1939年3月,周孟策任中共乌龙集区委书记,他在不同场合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秘密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并利用教学活动,组织音乐会、朗诵会、办墙报、贴漫画,教唱抗战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激励学生投笔从戎,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和民先队员,为抗日前线输送力量,送青年到确山竹沟参加新四军。1940年初,周孟策任中共固始县委书记。据周孟策的上任固始县县委书记阮崇山回忆,周孟策来固始后,和郭陆滩的夏同海住在一起,二人办起了一个小学班,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后来党的机关(县工委)就建在阳光铺,为掩护机关工作他们还开设了一个小织染店,这个机关领导固始县人民开展斗争。1940年秋,周孟策的党员身份暴露,为防止反动势力迫害,党组织将他调往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工作。1942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周孟策在固始县西部的阳光铺建立了中共息(县)潢(川)固(始)工作委员会,隶属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领导,并担任书记一职,此后周孟策担任了中共鄂豫皖边区区长。
1943年春,国民党在豫东南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白色恐怖,逮捕和杀害共产党员。中共固始县罗集区(二区)宣传委员金质煌叛变,供出了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杨少成、郭中香、夏同海、王少文、傅东海等同志被捕,由于党组织及时安排了转移,大部分党员脱离了危险,被捕人中仅有夏同海等三人为共产党员,敌人把夏同海押往潢川,说他是固始县的地下县长,让他交待县委书记周孟策的藏身之地。其实,这时周孟策早已奉命撤往新四军第五师所在的礼山县(今湖北省大悟县)根据地工作。
1943年冬,在大悟县芳畈镇滚子河村,周孟策因劳累和腿上的枪伤被组织安排到该村村民何以民家中休养。何以民的妻子懂点中医,为周孟策治疗调理。在滚子河村,周孟策养伤期间,继续组织群众抗日,深得百姓好评,与地方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44年春,由于叛徒出卖,日本鬼子带着伪军前来“扫荡”,用刺刀将周孟策及刘仲民、胡来平、席德东、杨金山等12名同志(14人有两人逃脱)捅死在杨冲大湾稻田里,并火烧了该村的所有房屋。
日伪军走后几天,边区政府派人了解情况,但是来人身份不明,群众不敢说出真话。出于对周孟策的敬仰,群众把他的尸体用白布裹着埋在村茶场南100米处的一个废弃的炭窑里,上面用松枝盖着,松枝上面再盖上土。他们在周孟策埋葬的地方放置了一块大白石作为标记,方便周家后人日后前来寻找。周孟策生前使用的一把手枪(周孟策牺牲后,当地村民从其床铺下铺垫的稻草中发现的),现收藏于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里。
周孟策牺牲后,逃脱的那两名同志找到了边区政府,说明了情况,边区政府派这两名同志一起来到周孟策的老家河南省息县包信集周荒坡村报信。他们来到周家,报告了周孟策已经牺牲的消息。周家人悲痛万分,出于安全考虑把这两位报信人安排在三公里之外周孟策的三妹那里,白天两位报信人躲在周孟策三妹的床底下。周家人蒸了两锅蜀面馍送给报信人,并给他们拿了盘缠,要他们快走。这两位陌生的报信人引起了周荒坡村恶霸地主闫瑞武(国民党保长)的注意,他跑到乌龙集反动政府那里告密,国民党军警在两位送信人返回途中将他们逮捕,随后杀害了他们(两名送信人姓名不详,内容是周孟策之子周新远听其母亲所讲——笔者注)。周孟策的父亲周登榜也被国民党军警抓去,受尽严刑拷打,要求其交出全家,欲斩草除根。想着死去的儿子,老人气恼相加,惨死在国民党军警的皮鞭之下。为防止国民党反动派继续迫害,周孟策的爱人马氏带着九岁的女儿和六岁的儿子远走他乡,以讨饭为生,受尽了人间艰辛,直至1950年他们才回到家乡。1951年,息县人民政府向他们家颁发了《病故革命工作人员证明书》。
周孟策牺牲后,并未被新生的人民政府确认为烈士,而是作为病故革命工作人员对待,在信息不畅通的年代,有些县的志书资料上记载他是在经扶县(今河南省新县)病故的,周孟策是怎么去世的始终是一个谜。为搞清周孟策之死的真实情况,他的后人踏上了漫漫的求證路。1984年农历腊月,周孟策的儿子周新远委托邻村的老教师张亭华给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国家主席李先念分别写了一封信,求证周孟策去世原因,并反映家庭生活困难,请求帮助。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回信说:“你们的事可找民政部解决。”后来,国务院办公厅又来信询问此事办理得妥当不妥当,并说如果不妥当请来信说明。随后,息县人民政府对周孟策的后人给予经济救助。1996年,周新远又让女儿周桂荣到北京找到了周孟策的原上级领导周新武,周新武专门写了一份关于周孟策的情况介绍,证明周孟策牺牲在湖北省大悟县。随后,周新远赶到湖北省大悟县,时任大悟县委党史委员会负责人胡秋漪同志接待了他,并证明大悟县芳畈镇滚子河村85岁老人何以民曾说过,1944年春,周孟策生病在该村休养,并和该村十多名共产党员被敌人杀害。当地的一位村民还说,当时和他爷爷、周孟策等人一同被杀害的,还有河南省固始县的一位名叫杨金山的人。周新远回来后专程到固始县史志研究室查找,果然找到了有关杨金山的记述,固始县史志研究室编写的《蓼城风云》中明确记载杨金山是为日伪军所杀。2016年3月1日,周孟策的孙子周振全来到大悟县芳畈镇滚子河村,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他来到爷爷的安葬地,见到了那块大白石。次日,周振全从村民处借来镰刀和铁锹,将爷爷墓地周边的杂草进行清理,放炮烧纸,焚香祭拜。2017年9月16日,周振全和息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再一次来到周孟策的坟前凭吊,面对记者的采访当地村民们确认周孟策当年就是牺牲在他们村,并带记者到掩埋周孟策的地方进行了现场指认参观取证,再次见到了那块大白石。随后,周孟策的孙子周振全向县民政局提交了《关于确认周孟策为烈士的申请》。2018年10月1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周孟策为烈士的批复》(豫政文〔2018〕116号),正式确认周孟策为革命烈士。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周孟策为烈士的批复
(编辑 叶松)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周孟策家人周凤英、周新远、周振全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