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始末

2019-01-22 03:00朝泽江
百年潮 2019年1期
关键词:谷牧宁波港宁波市

朝泽江

国务院为一个地方城市专门设立领导和协调机构,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国务院落实邓小平加快宁波开发开放指示所采取的一项特殊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宁波的关心与支持。协调小组成立后,召开过六次会议,按照“督促、检查、协调、仲裁”八字方针,为推动宁波的开发建设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宁波也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以协调小组为助推器,充分发挥宁波港和宁波帮两大优势,加快开发开放步伐,不仅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也为推动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的成立

1.宁波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后,宁波由海防前线一跃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前哨,在全省和全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自1982年中共浙江省委第七次党代会决定把宁波建成为浙江省重要工业城市后,1984年国务院又批准宁波为进一步对外开放全国沿海港口城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拥有宁波港和宁波帮两大发展优势的宁波寄予厚望,“宁波的发展速度可能不会慢,同大连展开竞争”。宁波的开发开放步入快车道,“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竞相上马,目前国家已经在宁波安排了一批重大骨干项目,还有一批正在酝酿中。根据估算,已经落实和比较有眉目的重点项目,1991年以前,投资规模将超过50亿元(不包括正在酝酿的大型钢铁厂)”。正如谷牧所说:“沿海开放城市中,还没有哪个点面临着像宁波这样繁重的任务。”

1985年12月,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在北京中南海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图为参会人员合影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不仅为宁波的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加强对宁波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领导问题变得越发突出,因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有些问题非宁波市本身所能解决”。为此,1985年2月1日,宁波市政府向浙江省人民政府并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宁波市进一步对外开放规划批复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市政发〔1985〕34号),正式提出加强对宁波市开发建设的统一规划和领导问题。新华社驻宁波记者也发出呼吁,宁波市对外开放的任务十分繁重,项目多、工程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些任务单靠宁波市本身的力量是不够的,中央和浙江省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宁波市的支援和帮助,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2.从酝酿到成立的过程

宁波大规模开发建设需要加强领导的问题引起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1985年3月31日,省委向党中央、国务院并向小平同志呈报《关于宁波市对外开放工作情况的请示报告》(省委发〔1985〕15号),提出通过对宁波重大项目建设实行分级负责的办法来加强领导的建议:对规模大、投资多,涉及国外、需国家统筹的项目,如北仑电厂(240万千瓦)、北仑镇海码头扩建、浙江石化总厂扩建(二期,250万吨)、大型钢铁厂(300万吨)等,建议以中央有关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另一类项目,如磷铵工程(一期,48万吨)、浙江腈纶厂(一期,2.5万吨)等,前期准备工作宜以中央有关部门为主,施工建设以省市为主;其他项目以省市为主进行。

被邓小平派往宁波协助宁波市委、市政府开展对外开放工作的盧绪章,在1985年8月17日写给邓小平的信中,深入分析了宁波开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希望国家能给予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基于北仑钢铁厂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出由国务院成立专门机构予以推动开展的建议:“由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主持,或授权国家计委牵头,由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领导同志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统筹协调,机断处置,以提高办事效率,争取北仑钢铁厂早日上马。”

信经市里主要领导讨论并作部分修改后经国家经贸部呈递给邓小平,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经审慎考虑后,10月25日,邓小平在北京出席包玉刚投资的兆龙饭店剪彩仪式时,当面将这封信转给万里同志,并请他带领有关的部长,一起到宁波现场办公。

10月29日,万里在参加宁波大学奠基仪式后,在宁波主持召开了加快宁波经济发展现场办公会。会上,讨论时间最长的就是关于宁波重点建设的领导问题。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在汇报中正式提出了建立由国务院领导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重点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们研究过,现在一些大的项目涉及到整个国家、各部,关系协调方面的工作比较多。市里、省里当然要尽力做,但是最好请国务院或者中央哪位领导牵个头,省里参加,请包先生也参加。”葛洪升的提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支持,但在机构的名称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有的建议叫宁波经济开发委员会,也有的建议叫顾问委员会。最后,万里拍板:“叫宁波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协调小组名称的由来,据葛洪升回忆,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早上,万里告诉国务院秘书长陈俊生,“名称问题,我考虑还是不叫领导小组,叫协调小组好,名副其实”。

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宁波经济开发问题会议纪要》,在第二条关于宁波经济开发的领导问题部分,作出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的决定:为加强对宁波经济开发的领导,会议决定成立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协调国务院有关部委同省有关部门的关系,加强对宁波开发工作的指导,解决宁波经济开发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简称协调小组)机构的设置,等于在浙江省、宁波市和国务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名为协调小组,其实在宁波人看来,它不啻是宁波建设的“最高司令部”。

3.协调小组的成员构成与任务分工

《关于加快宁波经济开发问题会议纪要》(简称《纪要》)对协调小组的构成作出明确规定:建议谷牧担任组长,聘请包玉刚为小组顾问。国家计委、经委、财政部、经贸部、冶金部、交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国务院特区办和口岸办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原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卢绪章和浙江省、宁波市各一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1984年10月14日,国家经贸部顾问卢绪章受中央委派到宁波帮助工作

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组长谷牧(左)与协调小组顾问包玉刚(中)和卢绪章(右)在一起

在《纪要》发布的当天,谷牧主持召开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根据各成员单位上报的名单,明确了小组成员的组成:国家计委副主任陈先任副组长,聘请包玉刚为顾问,小组成员是:经委副主任赵维臣,教委副主任刘忠德,财政部副部长迟海滨,对外经济贸易部顾问卢绪章、部长代表王品清,冶金部副部长周传典,交通部副部长郑光迪,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邱晴,中国银行副行长雷祖华,国务院特区办副主任何春霖,国务院口岸办主任梁况白,浙江省副省长吴敏达和宁波市市长耿典华等。后来,根据工作需要,这些成员和所代表的部委略有变化。从第二次会议起,卢绪章改任协调小组顾问。协调小组成立后,宁波的开发建设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国务院一些原来没有参加的部委也主动要求参加。在1986年11月28日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曾培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增补为协调小组成员,经委副主任朱镕基也代替赵维臣出席了会议。

第一次会议还明确了协调小组的任务并进行了分工:协调小组的任务就是负责协调指导,解决宁波经济开发中有关重大问题,具体工作由浙江省委和省政府直接领导和负责,国务院各部门在宁波的建设项目由有关部门自己负责。为便于处理协调小组的日常具体事务,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由计委重工业司司长王仲毅担任主任,挂靠在国家计委。

葛洪升感慨地说:“看看协调小组的任务和其组成人员,就可以知道,这一条有多么重要了。像宁波这样的市,要到北京,进部门的大门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找部门主要领导了。而在计划经济那个时代,要办成一件事,没有省、中央部门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开展的主要工作

“督促、检查、协调、仲裁”原是谷牧主管沿海开放工作时中央给他的“八字方针”,被谷牧运用到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上来。协调小组的工作,中心是抓“督促、检查、协调、仲裁”,重点是协调。从1985年12月10日第一次会议召开到1988年3月16日第六次会议结束,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按照“八字方针”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项:

1.指导推进宁波港口的开发建设

港口的开发建设在宁波的开发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在指导推进宁波港口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协调小组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协调落实宁波港的水水中转工作。北仑十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建成后,由于宝钢延期投产,使码头陷入无货可运的境地。为改变这一局面,1985年1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宁波经济开发问题会议纪要》决定由国家经委牵头,交通部、冶金部、浙江省和宁波市三方联合组建矿砂驳运公司,在宁波港开展水水中转、过驳作业、江海联运。按照《纪要》的要求,同日召开的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由国家经委副主任赵维臣牵头,着手筹备工作。1986年4月23日召开的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听取交通部郑光迪副部长《关于组建矿砂驳运公司情况的汇报》。同年11月28日召开的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在听取交通部副部长郑光迪《宁波港中转进口矿砂实施方案》的汇报后,决定由交通部一家承担。1987年4月从宁波港首次中转武钢进口澳大利亚矿砂的工作顺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1987年6月召开的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在听取交通部副部长郑光迪《关于进一步扩大北仑港水水中转问题的报告》后,决定把业务范围从矿砂向其他货物开展。在协调小组的督促落实下,宁波港水水中转业务得以顺利开展,不仅解决了宁波港无货可运的难题,也为宁波港向国际深水中转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督促制订宁波港的发展规划。在宁波港水水中转工作启动后,协调小组把目光转向港口规划。在1986年4月23日召開的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谷牧指出,北仑港区的建设,一定要规划好,浙江、宁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不够。他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协助做好宁波港的规划工作。同年,国家交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宁波北仑港区总体规划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北仑港的功能和布局。从此,宁波港有了科学清晰、富有发展前景的功能定位,宁波港的开发建设迈入崭新的时代。三是推动宁波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宁波港实行交通部和浙江省双重领导并以交通部为主的管理体制。随着港口的快速发展,这种管理体制越来越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为此,1987年6月召开的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在讨论后提出了宁波港口体制改革的办法,要求市里制订方案落实,即宁波港务局由宁波市政府和交通部双重领导,以市为主,计划(包括基建)、物资体制暂时不下放,而财务、人事、劳动工资、经营管理等下放给宁波市。1987年10月10日,交通部与宁波市政府在宁波召开“宁波港管理体制改革交接大会”。宁波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了宁波市港口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宁波开展港口改造与建设的积极性,使港口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政策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四是提出加快北仑港集疏运网络建设的规划。1988年3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协调小组第六次会议指出,北仑港的集疏运网络建设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要认真做好规划:在公路建设方面,在加快北仑—宁波—杭州二级公路建设的同时,抓紧谋划沪杭甬高速公路建设;在铁路方面,要把萧甬铁路的改造与钱江二桥的建设和浙赣线的改造同步进行。这些规划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实施后,大大提升了宁波港的输运能力。

2.协调开展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对重大项目的领导是成立协调小组的初衷,也是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协调小组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这项工作:一是发挥协调作用。北仑钢铁厂项目事关重大。1985年1月,协调小组成员在与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邓小平特地交代,包玉刚想投资办钢厂,不要使他吃亏了,如果有风险我们和他分担。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为使项目成功落地,协调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全力推进,成为唯一一个在六次会议上都出现的议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项目最终夭折,但协调小组的努力还是为以后宁波钢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挥落实的作用。1986年4月23日,谷牧主持召开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听取宁波市市长耿典华关于宁波市“七五”计划总体安排的汇报后,要求中央有关部门会同浙江省、宁波市同心协力,把宁波的开发建设搞好。在不违反国家“大笼子”控制的情况下,协调小组通过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对宁波“七五”计划中提出的项目进行立项、落实。三是发挥推进作用。在项目建设开始前,协调小组在1986年4月23日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上,要求有关方面明确责任,抓紧做好建设项目的配套和准备工作。在项目建设开始后,协调小组于1987年6月召开的第五次会议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委及时解决,从而确保项目按期投产,发挥效益。

3.动员海外宁波籍人士参与宁波的开发建设

动员海外宁波籍人士参与宁波的开发建设虽然不是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但基于宁波帮在宁波开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协调小组也做了大量工作。协调小组不仅聘请海外宁波籍的代表人物包玉刚担任小组的顾问,对于包玉刚捐献2000万美元建设的宁波大学项目也高度重视。在1985年12月10日召开的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宁波大学的建设问题就进行了专门研究。为实现一年建成的目标,协调小组一方面督促宁波市保质按期完成项目的基建任务,一方面督促财政部落实经费、国家教委落实教职员工的配备工作,从而确保了大学如期开学。为更加广泛深入地动员海外宁波籍人士参与家乡建设,1986年3月21日,谷牧在听取宁波市对外开放工作汇报后发表的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一是工作的对象要全面。“大的要做,小的也要做;跟我们有老关系的要做,没有关系的要想办法建立起关系;老的一代要做,新的一代也要做。”二是工作的方式要多样。“领导出面是一种办法,通过政协、侨办、工商联做工作也是一种办法,还可以通过侨眷、侨属做工作,总之要通过各种办法,把各方面、各阶层的海外宁波籍人士联系起来,为搞好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三是對于海外宁波籍人士参与家乡建设的方式不要强求一律。“不但欢迎他们回家乡来投资办厂,也欢迎他们到家乡走走看看,为家乡建设出些主意。”谷牧的讲话为更广泛深入动员海外宁波籍人士参与家乡建设打开了思路,大大推动了动员海外宁波籍人士参与家乡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4.推动和组织宁波市实行计划单列

财政紧张,既是宁波在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后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也是宁波申请计划单列的一个主要原因。“七五”期间,国家正式批准在宁波市建设的16个大型项目总投资约50多亿元。按照总投资6%—10%比例计算,需基础设施配套资金3亿至5亿元。1985年,宁波市本级财政可用资金仅1.19亿元,在用于正常开支外,只有机动财力2595万元,根本无法满足起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此,谷牧也很着急:“配套工程总得要花钱的,钱怎么解决,省、市能不能在第三次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会议前理出个东西来。”

当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提出通过计划单列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后,谷牧是支持的。1986年9月中旬,协调小组副组长陈先到宁波,受谷牧的委托,听取浙江省和宁波市对宁波计划单列的意见。在全面分析了宁波计划单列的利弊后,省委同意了宁波计划单列的要求,协调小组和省、市三方达成了全力申请计划单列市的共识。11月10日,浙江省政府向国务院并国务院宁波开发协调小组上报了《关于要求对宁波市实行计划单列的请示》。11月28日,谷牧在北京主持召开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浙江省副省长吴敏达作的《关于改进宁波市经济管理体制、实行计划单列的汇报》。30日,谷牧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宁波计划单列的报告上,亲笔批示:“宁波的开发任务很重,实行计划单列,进行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对促使他们把工作搞上去是很有必要的。在最近召开的协调小组会议上,浙江省、宁波市和包玉刚都表示积极要求,请予以批准。”在1987年2月国务院批准宁波市计划单列后,谷牧在宁波主持召开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听取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吴敏达作的关于宁波市计划单列实施意见的报告,明确了宁波实施计划单列的范围和步骤,要求浙江省和有关部委密切配合,从而确保了宁波计划单列工作的顺利实施。

5.为宁波的发展大局出谋划策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需要科学的规划。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宁波经济开发问题会议纪要》中关于尽快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对宁波城市规划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协助浙江省和宁波市,按照把宁波规划、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生活便利、环境清洁优美的港口城市的目标,对宁波市编撰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国务院批准。1986年11月,国务院批复《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年)》。1986年版城市总体规划是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它突破了宁波城市囿于“三江口”的狭窄空间,形成了由宁波老市区、镇海发展区和北仑开发区三大片形成组合型大城市的空间布局,奠定了未来宁波城市发展的基本结构形态。

在宁波的开发建设基本步入正轨后,出席1987年6月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浙江省的领导就如何加快宁波的发展纷纷建言献策。交通部副部长郑光迪和冶金部总工程师周传典提出,宁波要充分利用北仑深水港的优势,发展钢铁工业。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化工部副部长林殷才和电子工业部原副部长李兆吉提出,宁波要加快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化工、电子、轻纺等工业的发展。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椿霖认为,要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首先要把现有的外资企业办好。在会后形成的《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纪要》(简称《纪要》),明确了未来宁波的经济发展方针:宁波市要充分发挥深水良港的优势,以港口促工业,促内外贸易,努力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小组要求宁波协调发展的论述进一步完善了宁波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为此,《纪要》还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中要正确处理的三个关系:一是重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老企业技术改造的关系;二是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的关系;三是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纪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工业的发展方向,即紧紧围绕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协调小组第五次会议提出的上述思想对于加快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组长谷牧(左三)与副组长、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陈先(左一)等在研究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在中共十三大提出沿海地区实施“两头在外”的发展战略后,1988年3月协调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听取耿典华市长关于宁波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汇报,认为耿典华提出的以港口促内外贸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总体设想是可行的,但还需要在增加出口创汇方面采取新措施,走出新路子。为此,会议提出,宁波发展外向型经济要以增加出口创汇为导向,按照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外资改造现有企业,利用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引进能适应大进大出要求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大力开展“三来一补”,逐步把北仑港建设成为国际贸易中转港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丰富、完善宁波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活动的终止

协调小组在第六次会议后终止了活动。虽然没有宣告,但从谷牧在第六次会议讲话的内容来看,他应该提前获悉協调小组要终止活动的消息。在第六次会议上,他就两年多来协调小组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协调小组在帮助宁波经济开发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帮助宁波市落实了“七五”计划,二是推动和组织宁波市实行计划单列,三是动员海外宁波籍人士参加宁波开发建设。

至于协调小组终止活动的原因,协调小组副组长陈先在接受王耀成采访时进行过解释:“1988年精简机构,政府换届,宁波协调小组就取消了。但名义上还存在,组长换成了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椿霖。因为包玉刚还当着一个顾问,不好撤销,所以公布何椿霖是组长,我还是副组长。”

虽然考虑包玉刚的因素,没有宣布撤销协调小组,但对协调小组的名存实无,包玉刚是有想法的。正如陈先所说,“他把这个协调小组看得很重,他本人也以此为荣。他对李嘉诚就说过,中央对宁波很重视,专门成立协调小组。现在名存实亡了,怎么落实小平同志的指示?他很急,卢老很着急,我也很急。于是就‘急出了一个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简称经促会)”,承担起动员海内外宁波帮建设宁波的重任。

1988年10月18日,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成立。时任浙江省省长沈祖伦、省委副书记葛洪升、宁波市委书记孙家贤、市长耿典华以及卢绪章、包玉刚夫妇、陈先等参加大会

至于协调小组承担的最为重要的协调指导宁波经济开发建设职能,在宁波实施计划单列获得直接与中央部委对话的权限后,已大大弱化,宁波大规模开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在实施计划单列后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可以说,协调小组在成功推动和组织宁波市实行计划单列后,已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终止活动是一种必然。

协调小组虽然存在的时间不到两年半,但作为国务院为一个地方城市专门设立的领导和协调机构,不仅成为推动宁波开发建设的助推器,也为推动全国其他城市的开发开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编辑 叶松)

猜你喜欢
谷牧宁波港宁波市
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港口榜首11年
海上丝路
——宁波港
谷牧探病
谷牧:视书如命,寻回周恩来的“宝贝”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宁波港拟吸并舟山港
宁波港5月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
谷牧的最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