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尺蠖性诱剂田间监测和防治技术研究

2019-01-22 06:55肖灵亚王先洪王开荣
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茶场诱剂尺蠖

肖灵亚 王先洪 王开荣

(1.象山县林业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象山 315700;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3.宁波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 宁波 315000 )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是象山县危害茶园最严重的食叶害虫。经鉴定,象山本地的茶尺蠖优势种为灰茶尺蠖[1],本文统称为茶尺蠖。该虫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由于暴发迅速,常常防不胜防,茶农往往采取多施、重施甚至滥施化学农药的被动防治策略,从而对产品、环境和从业人员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茶尺蠖性信息素(性诱剂)的开发成功,为有效防治茶尺蠖危害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2-4]。本文试就茶尺蠖性诱剂的田间使用技术开展研究,旨在摸索出一条本地茶尺蠖发生动态准确监测及高效防治的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茶尺蠖性诱剂与橡胶塞式诱芯、船型诱捕器与粘板、干型诱捕器均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三角型与粘板由漳州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铁丝、竹竿等自制。除不同形状诱捕器试验外,均采用船型粘板诱捕器。

1.2 试验地点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大徐镇新罗岙茶场、丹西街道五丰茶场,茶树品种为20多年生鸠坑种茶树,长势良好,常年不施农药。

1.3 试验设计

1.3.1虫情监测试验 于2016年3月1日-2016年11月12日,在大徐镇新罗岙茶场和丹西街道五丰茶场利用茶尺蠖性诱剂分别开展茶尺蠖虫情监测试验。以高出茶蓬面10 cm的高度,呈正三角形、间距各 30m的距离安装三只诱捕器,加诱芯;在三角形中间设一对照处理,挂粘板,不添诱芯,作对照。自安装之日起,每5 d调查记录茶尺蠖成虫诱捕情况,每次计数完毕换上新粘板;每隔30-45 d更换一次诱芯;依据每个诱捕器诱捕的每次平均值或月平均值,获得茶尺蠖成虫全年虫情动态。

1.3.2不同悬挂高度性诱剂诱捕效果试验 2016年7月8日-2016年8月24日,于茶尺蠖羽化始盛期,在茶园中同一位置的茶冠下20 cm、冠面0 cm、冠上20 cm、冠上40 cm的高度上,分别悬挂一诱捕器,并为一处理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间隔50 m。自挂诱捕器之日起每隔5 d,在上午8-10时调查记录诱捕的成虫数量,并每次换上新板,中途更换诱芯一次。连续观察10次后获得平均值。

1.3.3诱芯有效距离试验 于2016年7月19日-2016年9月19日,选取长势相近、附近视野开阔,周围无作物和高大树木阻挡的田地为试验田块,以茶园边缘为基点、垂直向外的直线上0 m、20 m、40 m、60 m、80 m、100 m处分别悬挂装有诱芯的诱捕器,高度高地面1.5 m。并间隔50 m设置3个重复。每隔5 d记录诱虫数并换上新板,获得离茶园不同距离处的诱虫量,测得诱芯的有效诱捕距离,中途换一次诱芯。

1.3.4不同形状诱捕器诱捕效果试验 于2016年4月5日-2016年6月28日,选取长势相似地块为试验田块,相隔5 m距离呈三角形分别挂放船型、干型、三角型3种诱捕器为一组,每个诱捕器内放置同一批次橡胶塞诱芯,共设置3组,每组试验田块间距大于50 m。自挂诱捕器之日起每隔5d调查记录一次,获得不同形状诱捕器的茶尺蠖诱虫量,船型、三角型诱捕器计数后换上新板,干型诱捕器每次直接杀死成虫后清理。中途换一次诱芯。

1.3.5诱芯持续使用有效时间试验 于2016年3月31日-2016年11月12日,试验茶园内相邻5m距离挂放二个诱捕器为一组,其中一个诱捕器每隔45 d换一次诱芯,另一个诱捕器的诱芯持续使用从不更换,共设置3组,每组相隔50 m。每隔5 d观察记录茶尺蠖诱虫数量,以此获得诱芯使用有效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虫情监测分析

图1所示每个诱捕器月均诱捕监测发现,从3月初出现成虫至11月上旬,各月均有茶尺蠖成虫发生,两个试验茶场的茶尺蠖数量有所差异,但变化趋势较一致,至6月份月均诱捕总量基本持平,当月每个诱捕器诱虫量在10头以下,从7月始虫口呈增加趋势,到9月达到高峰,每个诱捕器月均虫口超过20头,10月份后数量迅速下降,至11月中旬便基本无虫。

图1 新罗岙、五丰茶场茶场茶尺蠖每月监测平均数据图

图2可见,3月初始越冬蛹即大量羽化出土,3月7日新罗岙茶场单个最大诱捕量达32个。3月中旬突遭严重倒春寒天气,二个试验茶园茶尺蠖诱捕量下降至“0”,中下旬温度回升,诱虫量又出现上升;全年经过5个成虫发生高峰,前四个高峰期明显,分别是:4月5日,5月27日,7月5日,8月9日,第5个高峰几乎贯穿8月底至9月底1个月,虫口数量均保持高位。

图2 新罗岙、五丰茶场茶场茶尺蠖高峰期监测数据图

2.2 不同悬挂高度性诱剂诱捕效果分析

图3可见,通过LSR法多重比较,不同悬挂高度的四种处理对茶尺蠖的诱虫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每天诱捕效果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Ⅳ>处理Ⅰ,但以0 cm和20 cm处诱捕虫量偏大。

图3 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

2.3 诱捕器有效距离分析

图4可见,随着悬挂距离的增加,每诱捕器诱捕的数量随之减少,两者之间的关系趋近于直线y=-0.0686x+8.615,计算可得诱捕最远有效距离理论值为125.6 m。

图4 不同悬挂距离诱捕器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

LSR法多重比较发现在0 m、20 m两处无明显差异,0 m与40 m至100 m各处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茶尺蠖性诱剂投放的最有效距离是距茶园0 m至20 m间,超过20 m后,诱虫效果显著下降(图5)。

图5 不同悬挂距离诱捕器诱虫数量矩形图

2.4 不同形状诱捕器诱捕效果分析

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佳,诱虫量为7.51头/个,显著高于三角型和干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略高于干型,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图6)。

图6 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

试验发现,三种类型诱捕器的虫口诱捕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悬挂5d后诱虫量逐渐减少,到5月中旬再次开始增加,5月末、6月初达到高峰期,后又逐渐减少,这与表2所反映的茶尺蠖成虫高峰期发生规律一致(图7)。

图7 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茶尺蠖的诱杀趋势

2.5 诱芯有效诱捕时间分析

从3月底挂器至7月5日,期间不更换诱芯的诱捕器与更换诱芯的诱捕器诱捕数量无明显差异,从8月9日之后诱捕效果明显下降,诱捕数量显著低于更换诱芯的诱捕器。由此可得出该诱芯的有效诱捕时间约为130d,超出该有效时间诱捕效果显著降低(图8)。

图8 诱捕器诱虫数量变化趋势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2016年象山县的茶尺蠖成虫出现于3月初,结束期为11月中旬;全年发生5代,成虫高峰期分别是:4月5日、5月27日、7月5日、8月9日、8月底至9月底,第5个高峰几乎贯穿1个月,月虫口量亦为全年月度之最。但由于茶尺蠖的发生易受气温、降水、湿度和日照等气象因素[5]的影响较大,因此,每年的始末期、高峰期应有所变化。在采用性诱剂进行田间监测或防治时,应在每年2月底开始挂器,10月中旬后结束。这样能获得准确的测报信息。根据获知的成虫高峰期可推算各代茶尺蠖幼虫防治适期[6],采取适当的防治策略[7-8]。

诱捕器悬挂距离与诱捕效果的关系趋近于直线y=-0.0686x+8.6154 ,最有效距离是0~20 m,有效距离最大理论值为125.6 m;茶树冠下20 cm至冠上40 cm的诱杀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考虑田间作业以及茶树生长等因素,诱捕器宜置于茶冠面10 cm以上,诱捕器的间距宜在40 m以内;茶园外围放置时,应距茶园边缘0~20 m为佳。

船型诱捕器是目前最理想的诱捕器。但其所采用的粘板板面易脏易损,必须及时更换,否则易影响后续诱捕[9-10]。诱芯使用有效期时间长达130 d,正常情况下建议4个月左右换一次诱芯,如用于虫情监测,建议2个月换一次诱芯,最长不超过3个月。

猜你喜欢
茶场诱剂尺蠖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茶场劳动用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为尺蠖寻求庇护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因为一个镇 爱上一座城 古茶场文化小镇的一缕风情
论茶场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
伊马茶场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