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群英 粱运霞 邱晓娣 王丹
肝脏肿瘤病死率高,在临床上有效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分析肿瘤的转移性具有一定难度[1]。目前依然无法排除恶性肿瘤过度手术或者误诊等现象,在手术前期对肝脏肿瘤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避免医疗误诊及事故的主要途径。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恶性肿瘤的有效技术之一,常被用于诊断肝脏肿瘤中[2-3]。调研表明国内外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和组织学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报道较少[4]。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评价细针吸取细胞学和组织学在肝细胞癌诊断的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分布在3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7±7.4)岁,所有患者经CT或者MRI检查为疑似肝细胞癌,最后74例均经过病理切片组织学诊断,其余6例细胞学诊断为良性病变,随访1~3年,没有发现恶性病变。
纳入标准:①MRI或者CT检查为疑似肝细胞癌;②所有患者和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或肺功能不全患者;②患者或家属不同意。
组织学标本为术后标本,具体使用Mylab 90超声仪,在采用超声引导下开展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LA523探头,探头频率为4~13 MHz。依据超声引导下的穿刺的范围、方位以及深度,避开局部血管开展刺针,接近病变部位退出针芯,待针槽部位进入结节后,调整穿刺针在理想位置并截图记录,用5 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以1~3 mL负压,采用细针18G(1.6 mm×38.0 mm)吸取细胞涂片,抽吸2~3次,抽吸后涂片1~2张,采用95%的无水乙醇固定,最后送病理科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比 (n,%)表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80例患者均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100%),其中细胞学诊断肝细胞癌58例,包括肝细胞性肝癌42例,胆管细胞癌16例,其他恶性肿瘤16例,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占92.5%。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47例,包括肝细胞癌31例,转移腺癌16例;癌疑细胞23例,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占87.5%。
组织学诊断癌疑细胞23例,由于取材少,不能肯定恶性肿瘤,23例细胞学检查17例肯定为恶性肿瘤,其中11例再次肝活检,6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
通过穿刺细胞学形态改变,结合组织学结构分型,可以得出高分化核低分化两组分化类型。见表1。
表1 肝细胞癌穿刺细胞学分型
近年来,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诊断是肝脏肿瘤良好预后的关键。细胞学诊断能够发现癌病变,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细胞学检查通过宫颈刮片、宫内膜吸片、食管拉网、尿、浆膜腔积液、内镜刷片、针吸内脏和体表肿块等途径的检查[5]。诊断癌细胞或肉瘤细胞并能够进一步明确组织类型,细胞病理学检查有利于决定手术方式,一次手术达到目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季洪爱等[6]对70例患者开展了细针吸取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其中细胞学检出恶性肿瘤比例为86.6%,组织学检出恶性肿瘤比例为78.6%,组织学检查准确率明显低于细胞学检查准确率,与本文研究结论一致。分析组织学诊断准确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组织取材比较少,较多的渠道血块和增生细胞,样本欠缺,微小组织丢失可能性大;(2)细胞学诊断取材较多,细胞不易脱落,观察涂片范围广。
但细胞病理学诊断也存在局限性,诊断时寻找组织碎片、细胞群、细胞团和单个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彼此关系作为依据。虽然细胞未经脱水、包埋、切片的处理,细胞结构清晰可辨,但是观察不到组织结构关系,至使在诊断上有时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可通过改良取材方法、探讨光镜中与恶性细胞类似形态改变的特征、应用辅助诊断的各种新技术来进行改善。
总之,细胞学报告是临床医师综合判断的依据之一,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或癌具临床价值,细胞学诊断阴性,即未发现癌细胞时,不能单凭几次检查解释为没有肿瘤存在,仅说明本次取材标本中为阴性,应该听取临床医师综合判断检查的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