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会计队伍状况调查与分析
——以安徽省为例

2019-01-22 07:53:26安徽大学财务处安徽合肥230032
商业会计 2018年2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会计人员队伍

(安徽大学财务处 安徽合肥 23003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实施、国库支付制度的改革、多渠道资金的运用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高校财务的管理模式和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精通会计业务和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强高校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一、安徽省地方高校会计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地方高校会计队伍的现状,笔者围绕高校会计队伍人员数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学习培训等问题设计了《地方高校会计队伍状况调查问卷》,对安徽省19所高校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会计人员占高校教职工比例偏低,会计队伍的学历和职称比例不协调,高层次人才偏少,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更新缓慢,难以适应高校管理会计的需求等问题。

(一)会计人员占高校教职工比例偏低

教育部1979年发布的《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学校专职财会人员的编制比例,一般可按本校教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点五配备。”但该项规定年代久远,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乔春华(2011)研究发现,英国、德国高校会计人员占教工人员的比例在2.5%左右,而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高校会计人员占学生人数平均比例为0.07%,占教工人数比例平均为1.11%,高校会计人员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笔者对安徽省19所高校的调查统计发现,安徽省地方高校会计人员占教职工比例在1.83%到0.69%之间。具体详见左下表。

安徽省各高校会计人员占教职工比例表

(二)会计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学历和职称比例低,高层次人才偏少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强化所属高校财务主管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高等学校财务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理财能力。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施方案(2014—2017年)》,明确提出教育部4年内培养出一支100人左右的业务精湛、视野开阔、素质综合、能力过硬的教育财务骨干人才队伍。但是由于高校会计岗位在待遇和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差强人意,高校很难获得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通过对安徽省高校的调查统计发现:高校在编会计人员仅占教职工总数的0.65%,而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的会计人员占会计人员的39.67%,这就影响了会计队伍的稳定性;会计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28.70%,本科学历人员比例为54.20%;高级、中级、初级会计师在会计队伍中的比例分别为 17.39%、29.57%、50.14%。安徽省高校学历比例和职称比例明显低于高校的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会计队伍的发展。

(三)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更新滞后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财务中繁杂的手工劳动将被智能化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所替代,这就要求高校会计人员不但要精通高校财务管理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网络、法律等相关知识。但高校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会计和财务等相关专业毕业,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直接影响了高校的财务工作。高校财务业务工作量大,大部分会计人员的精力往往只能应付日常工作,财务部门组织人员参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很少,会计人员业务能力难以提升。通过对安徽省19所高校的调查统计发现:除会计人员必须完成的会计继续教育外,每年有1至2次参加学习培训的高校有13家,没有参加学习培训的高校有4家,能够坚持每月都有学习培训的高校仅有1家。并且培训内容和范围也很有限,仅限于高校财务管理知识的有5家,而涵盖财务、计算机网络、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业务的只有4家。

(四)缺乏正常的、必要的轮岗和对外学习

在高校财务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轮岗,能够促使会计人员熟悉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其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这样既能使会计人员队伍得到相应的锻炼,又能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调查统计发现:基本上不进行会计人员轮岗调整的高校竟然高达7家,每年进行部分轮岗调整的高校有11家,经常进行岗位调整的高校仅有1家。

财务人员缺乏对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导致工作中思路单一,创新能力低。到省内外高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从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每年有1至2次机会进行交流学习的高校有15家,基本没有机会交流学习的高校有3家,经常进行交流学习的高校仅有1家。

二、优化地方高校会计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校的会计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高校应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为指导思想,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会计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采取具体措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逐步改善会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打造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会计队伍。

1.完善现有会计人员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财务专业出身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的不足,不适应高校财务信息化、精细化发展的要求,可以引进一些计算机、管理、法律等专业的人员来充实会计队伍,改善和优化会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促使会计队伍多元化发展。

2.引进高水平人员,提高会计队伍素质。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可以考虑引进理论水平较高的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充实到会计队伍中,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二)加强对高校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

1.为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财务培训活动,通过不同科室间的工作讨论或聘请高校教师进行专业授课,让会计人员认识到自身的知识不足,积极补缺补差,提升业务能力。要加强与财务工作相关的软件、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用现代化的手段对高校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为高校决策提供依据。

2.实行岗位轮换制、交流制、竞聘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能使会计人员接触不同的业务,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貌,有利于工作开展。建立相关部门之间交流制度,例如财务与审计部门、财务与国资部门之间的交流,让会计人员扩大视野,拓宽执业范围和发展领域。建立岗位竞聘制度,挖掘人才,激发潜能,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会计人员的一专多能。

3.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高校要加快会计人才知识更新,通过安排会计人员进修、建立带薪进修制度,引导会计人员主动学习。鼓励高校会计人员围绕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对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方法。鼓励高校会计人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职业认证,并在薪资、岗位竞聘和职务晋升时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激励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学习。

4.提升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会计管理模式、思维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财务工作重心也将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高校会计人员应更新管理理念,更多地投入到分析、管理、决策中去,使管理会计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加快财务信息现代化建设

高校要加快财务信息现代化建设,积极与软件公司合作,设计开发一套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学费缴纳、移动支付、在线查询、财务分析、报表管理等多项功能的现代化、智能化。通过管理系统将财务信息高度集成,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要与职工薪资、学生学籍、国有资产等相关部门的管理系统连接,将全校的人、财、物等信息集中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使得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财务的精细管理,为高校领导的决策提供全面、详细、真实的信息。

(四)完善会计队伍考评机制,健全激励机制

改变“年终汇总加投票”的考评方式,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习成果、业务工作、服务质量、团队合作、廉洁守法等多个维度对会计人员进行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聘任岗位、薪资挂钩,对考评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或调离岗位,对考评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奖惩分明能够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公平的激励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力,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会计人员队伍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18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法大研究生(2019年2期)2019-11-16 00:39:26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山西农经(2015年2期)2015-07-12 09:46:34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