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梓霖 柯辰强 黄智雄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管理在社会中得到普遍应用,在企业中应用信息系统展开管理已经十分常见,信息系统做出重大贡献,也需要得到创新建设。基于此,本文先是研究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进行建设创新的目标,然后提出了创新建设的方法,以期能让信息系统更适宜企业现状,更有力的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建设
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步入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中起到关键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提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在企业中,信息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信息系统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行创新。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创新目标
(一)推动企业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进行创新建设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自动化管理,让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通过信息系统的完善,能够让企业运营水平得到提高,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可靠性。因此,进行创新建设需要以推动企业发展为目标,才能让信息系统更加实用和完善。
(二)使用创新方法
在创新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建设成本进行控制,需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实用功能。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重点要提高信息系统稳定性,让企业具备更加出色的运营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必须要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需要积极使用创新方法处理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重视信息系统价值
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应用信息系统,让管理效率得到提升,让人力、物力得到节约,提升企业经营水平,让计算机技术的价值得到凸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复杂程度逐渐增加,为了发挥出最大价值,还需要不断完善系统。需要根据企业业务、程序以及结构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改变,让信息管理价值得到真正呈现。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创新建设方法
(一)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
随着信息時代的到来,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只有提高建设效率,不断缩短磨合的时间,才能让信息系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生产中[1]。企业需要加快开发信息系统,将信息系统应用在信息管理中。例如:企业建设信息系统需要先对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企业在管理中具体的需求,本着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标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在企业自身需求之上的信息系统,能有效的减少系统和管理的磨合时间,让信息系统得到更加快速的使用,使得信息系统能够发挥出实际效果,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坚持一把手原则
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坚持一把手原则十分重要[2]。也就是说在建设过程中,相关建设人员未必具备专业的知识,但是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只有全面了解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管理,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信息系统封闭的问题。例如:企业需要加强和其他企业的联系,要重视提高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最大程度上规避建设问题。
(三)建立创新建设制度
在创新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管理制度对建设提供支持。加强创新建设还需要从信息管理部门开始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需要将管理人员协调起来,保证创新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出统一的管理制度,将创新建设的规范、内容以及建设目标统一起来,让创新建设更加规范合理。这样能够让信息系统得到稳定的发展,能让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让信息系统更加可靠和完善。
(四)标准化处理信息资料
在创新建设中,建设信息资料十分关键,需要朝向资料标准化的目标展开建设,通过标准化处理信息资料,能够让信息得到兼容和共享。标准化信息资料,还需要企业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分享资源、利用资源,对信息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标准化处理信息资料,要让信息资料得到更高效的利用,让企业发展获得更可靠的支持,使其能够形成统一体,让企业经营能力得到增强,从而让企业获得更长远的进步。
(五)加强系统查询功能
在创新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必须要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强大的管理能力。信息系统在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的同时,用户在具备使用权限的基础上,可以高效高质的完成查询数据的工作。例如:加强查询功能需要先了解企业对于数据查询的需要,然后了解查询权利。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查询功能的优化。同时信息系统还需要做好数据保护工作,需要设置防火墙,加强权限的设计,以保证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更加科学合理。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先是分析了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上进行建设创新的目标,目标在于推动企业发展、使用创新方法以及发挥信息系统价值。要想实现创新建设,需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坚持一把手原则,建立创新建设制度,标准化处理信息资料,加强系统查询功能。
参考文献:
[1]董福贵,靳春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建设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9):2-8.
[2]禄国斌.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