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国梅
肾内科是医院一个重要科室,是临床收治肾脏急慢性病症患者专门科室,病症类型多样,常见的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性肾病、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等,大多数患者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再加上年龄较大,临床护理难度较大,且任务繁重,在治疗期间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1]。可以说,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各环节,与患者自身、医院及科室环境、管理制度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风险意识等密切相关[2-3]。而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增加护患纠纷,影响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对此,必须重视并强化护理风险管理,以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本文主要对我院肾内科护理开展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其中,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32~85岁,平均年龄为(62.1±3.7)岁;住院时间7~48 d,平均(13.4±3.1)d;慢性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9例,肾病综合征12例,尿毒症5例,急性肾衰竭2例。实施风险管理的49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年龄为(61.4±4.0)岁;慢性肾炎23例,糖尿病肾病14例,肾病综合征10例,尿毒症2例;住院时间10~43 d,平均(12.4±2.8)d。患者对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严格按照医院及肾内科室制定护理管理制度、护理操作规范及质量标准开展日常护理工作安排、护理操作监督、护理安全监管、护理人员安排、护理质量健康等管理工作;2017年度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重视人员培训:一方面,强化风险意识培养。科室定期开展以集体讲座、小组学习、专家讲座等方式的护理风险知识宣教活动,系统讲解肾内科风险管理的意义、目的、方法等内容,培养并不断强化科室护士的风险意识。同时,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先进人物事迹学习等活动,强化科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岗位意识及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业务素质培养。每月组织科室护士进行一次临床典型案例分析,从人员、设备、药品、方法、检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学习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技术流程等体系。从中了解护理不足或某些隐性问题,查找各护理流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不断改进和完善临床护理流程,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
(2)建立前馈机制:科室护士长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特长、能力等情况分成多个职能小组,比如:护理安全组、护理质量组、病房管理组、器材管理组等,并制订相应的安全监控内容。护士长组织各个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护理检查,包括日查、周查、月查,对于薄弱环节必须跟踪检查,以建立完善护理前馈控制机制,强化科室护士执行力。
(3)加强环节管理:一方面,对于新进或新调入肾内科2年以内的护士,要实施“一对一导师制”,在日常工作期间随时对其给予专业和思想指导,重点加强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提升科室护士专业水平;对于实习生、进修护士实施一对一带教制,带教人员放手让其操作,但必须时刻把控操作原则。另一方面,在薄弱时段加强管理,比如:周末、节假日等,要确保有一位高年资护理组长在班;每一个中班、夜班确保有一位具备5年以上呼吸内科护理经验的护士搭配值班,以便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
(4)强化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意外,为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要特别注重和患者及家属间进行及时、到位的沟通,向他们说明护理注意事项和配合点,以便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比如:早血透过程中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控制透析液流速的意义,告知透析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以消除非护理因素引起的护理风险。同时,科室护士长每天在晨会时组织全体护士对出现的问题讨论、分析,找到原因,并引导护士准确识别护理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并让其他护士得到警示、启示,能自觉去开展风险管理,减少护理风险产生。
(5)规范护理流程:肾内科患者通常身体较弱,同时老年患者较多,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几率较高。对此,应根据患者日常护理需要,结合科室的实际,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全身性评估,包块身体状况、风险评估,尤其是要强化坠床、跌倒、压疮等发生风险评估,对高危者应重点监护,在患者床头悬挂醒目标识,做好班班交接工作[2]。尤其是要强化年老体弱、视听觉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特殊患者的安全护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此外,要求科室护士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护理质控要求,确保每项护理工作均可落实到人,并把各项护理操作予以标准化、流程化,不断完善急救护理流程,把护理质量控制容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6)营造安全环境:医院及科室内外的环境因素对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需加强预测,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和时间,尽量调小仪器运行声响,保持室内良好温湿度,让患者有充足休息。同时,定期检查肾内科常用仪器设备,比如:血透机、腹膜透析机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测可能出现风险并及时预防。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是跌倒、坠床、意外拔管、护理失误等,并掌握投诉情况[4]。通过问卷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针对护理质量、护理环境、护理安全、工作态度、人文关怀等方面,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4%、投诉率为0.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6.33%、8.16%,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为85.72%,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率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n(%)]
肾内科是收治急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集中场所,尤以老年、体弱患者居多。大多数住院患者病情严重,且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症状多样,护理任务繁重,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潜在在诸多风险因素,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高危科室[5-6]。如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不但会对临床效果和预后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医院及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所以,为确保肾内科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要重视并积极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一个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程序,主要是通过识别、分析、评价及处理潜在的风险,以减少风险事件的该发生,避免或者减少患者、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损失[7]。护理风险管理关键在于预防,在肾内科护理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1)改进和完善科室护理管理制度,使得护理工作和操作更为严谨化、规范化,同时共享常见风险的原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严格按计划进行日查、周查、月查,重点管控薄弱环节,实施考核追踪,建立全面的管控机制,增强科室护士的执行力,减少风险事件发生[8-9];(2)使临床护理更为细化,通过加强护士工作技能培养和指导,提升科室护理质量;(3)提高了护士沟通能力,让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得到保障,利于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信任感和[10];(4)强化法律法规学习,提高科室护士的法制观念与风险意识,培养主动加强风险管理的行为;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培训,提高科室护士专业技能和素养,让其更为重视风险防范。从本研究结果看,研究组患者在护理中实施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包括强化人员培训、建立前馈机制,明确护士职责,加强护理环节管理,强化护患沟通,规范护理流程,营造科室安全环境等。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4%,低于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的16.33%,且投诉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月等人的相关课题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1-12]。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96%,高于对照组的8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风险管理应用到肾内科护理管理中,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投诉,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