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助力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9-01-21 00:1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技术学校职校普通高中

马 兰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406.63万人,相比2014年数量增长111余万人。自教育部出台“两为主”和“两纳入”政策以来,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何满足数量日益增多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教育需求,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制定并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后在当地城市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随后各地出台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升学考试的办法,在异地多种多样的中考政策的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就读普通高中的比率并不高,面临辍学问题。

一、异地中考政策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就学现状

(一)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读普通高中的门槛较高

能够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是大多数外来农民工家庭的强烈诉求。但是,因为流入地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受限,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相关政策仍然较为保守。多数城市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就读普通高中都附带限制条件,如父母工作年限、居所等。这种以家庭为条件确定随迁子女的就读高中的入学资格,直接排斥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随迁子女,剥夺了随迁子女自由选择升学途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有一些城市如福建、重庆,虽然开放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中的政策,但是限定了部分学校,没有开放全部的学校。异地中考政策的门槛直接导致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城市接受高中教育面临较大的制度障碍,不能在流入地城市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

(二)随迁子女回户籍所在地就读高中的隐性问题

对于已经在城市生活多年,并且工作稳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的农民工来说,其子女回户籍所在地接受高中教育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流入地与户籍地在教学内容、学校环境、授课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许多自幼跟从父母来到大城市生活学习的随迁子女来说,在大城市生活学习后,他们已经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他们的价值观、语言也随之慢慢变化,如果他们离开大城市回到老家继续学习,可能要面临再次适应困难的问题。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看,义务教育阶段后的青少年基本性格特征已经形成,可能现有的价值观念与老家价值观念的差异而产生冲突,导致随迁子女出现不利于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问题,如学习成绩下降、心理情绪失调等隐性问题。另一方面,因为高中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学费、生活费、择校费等都给农民工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容易导致在中考后弃学、辍学现象。高辍学率不仅影响202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90%的战略目标实现,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

二、职业技术教育从传统的“差生教育”到“培养优才”

(一)传统观念下的“差生教育”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吸引力不足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读书做官,重农轻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劳动者的矛盾冲突导致了人们轻视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被视为“差生教育”。在院校调整历史过程中,一批较好的职业教育学校升为专科或者合并到其他本科学校,一些职业学校转变为民办,教学实力和就业率均被质疑。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和大学无法匹敌,大多民众对职业技术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直接导致农民工家庭及其随迁子女在升学考试的选择上趋向于读大学。父辈阶级固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职业学校的“污名化”成为很多学生及家长心中固有的错误观念。子女教育选择权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和选择中考后在城市发展的路径。同时,教育成果具有滞后性。随迁子女家庭需要承担初中之后继续教育的成本,在接受教育后在改变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时都需要时间上的积累,其“教育回报”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对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教育选择。“蓝领”的社会地位低。在劳动力市场,学历文凭信号特征明显,职业技术学校大多颁发大中专科毕业证书,但在劳动市场,大多数中等及以上企业的招聘条件都限制本科毕业,在高校扩招和大学文凭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职教学校的学生遭到多种社会排挤。

(二)正在逐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优才”培养模式

1.逐步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检查(中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报告》指出:1996年至2014年,职业技术学校累计毕业生大1.3亿人,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交通物流等行业,超过70%的学生来自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从数量上的增长转变为质量上的提高。据《2015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国家统计局,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分析,职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与本科生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从2012年到2014年3年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与本科生的收入差距由19%下降为15%。2018年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此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的现状,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350万人。并且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师资配备、信息化水平、集团参与度上做了明确规定。“中国制造2025”正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而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人才供不应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职业技术教育面向更专业化、更现代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2.职业技术学校为随迁子女城市发展提供助力

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学习方式上有很多不同,并不存在高低好坏的分别。随着经济发展,“蓝领”人才已经供不应求,相反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却持续低迷,应重新审视职业技术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就业率的社会功能。目前,异地升学的矛盾最突出的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地,为了满足随迁子女受教育机会,优先提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升学途径,与普通高中相比,就读职校的政策相对较宽。政府已经开始对农村贫困家庭和公办职校中涉农专业的学生免除学费。政府通过财政补助减轻农村家庭就读中职的教育成本来,帮助那些入读普通高中无望且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不低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收益率,职校比普通高中的教育回报更好,教育投资更少。对于农民工家庭及其随迁子女来说,义务教育阶段后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能是在城市发展的最佳路径。

三、立足国情借鉴经验助力随迁子女城市融入

(一)打破体制束缚,创造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环境

根据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体制,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赋予职业技术学校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上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在这一方面,芬兰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路径十分灵活,具有高度的渗透性,职校和普通高中处于同等地位且相互渗透,学生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完成学业后仍然可以到大学就读,职校的教育质量较高。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分流却是优生和差生的不同选择,职业教育局限于专科层次,未有明确的制度使得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教育建立衔接,缺乏学历上升通道。应通过政策引导,在职校学业完成后可以申请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就读大学,在学生学业达标后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从而加强学生对职校的选择比例。

(二)完善产教融合,提升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衔接

中国职业教育落后于企业实践,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直接和职校、企业之间利益衔接。这方面,德国的很多经验值得参考。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等政府机构的教育衔接,通过政府引导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融合,增强职校联合培养的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多方面参与职业教育,使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决策、实施、评价过程,根据企业产业对人才需求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如企业捐赠仪器、设备,接受学生实习培训,给予补助鼓励,这也是国际上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通常做法。另一方面,完善职业教育培养标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规范,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教学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企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解决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毕业后流向问题。

(三)加强职业技术学校的经费保障,吸引优秀学生就读职校

建议政府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健全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加大职业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发展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鼓励优秀学生报考职业技术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同资助报考职业技术学校的优秀学生,如:免除家庭困难学生的学费,提高家庭困难优秀学生的补助金额,设立职业技术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计划。同时,举办多种竞赛活动,如:职业技术教育创业大赛、职业技术教育实践大赛等,并设立活动奖金标准,推动学生的学习竞争力。

猜你喜欢
技术学校职校普通高中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CLASS STRUGGLES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