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天莉,李同彦,张立志
随着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发展,大学生社团组织已成为高校学生中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影响力并与学生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生活团体[1]。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不仅是大学体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高校学生课外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高校体育课程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等来选择体育社团,以期达到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可以拓宽大学生视野,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平台,对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社团,对黑龙江省四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阅读体育社团的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分类过根据问卷调查法取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为研究提供相关正确的数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在黑龙江省这4所高校随机抽取体育社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向这4所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30份,回收率91.25%,有效问卷700份,有效率95.59%。
1.2.3 访谈法
通过对这几所学校的体育社团的学生、管理人员、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随机访谈,了解目前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其影响体育社团的主要因素。
1.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问卷调查法取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1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是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但也是明确的。根据表1数据显示,兴趣爱好是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人数比占总人数的40%。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有16%的学生是想通过参加某个社团来提高自己体育的运动技能。通过参加体育社团来娱乐消遣和社会交往的学生相对较少,分别占总人数的12%和10%。而以健美为目的参加体育社团的人数最少。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新时代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表1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目的调查结果统计表(N=700)
2.2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开展次数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2 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体育社团每周参加2-3次的学生最多,其次是每周参加4-5次的学生,每周参加一次的社团是最少的。由于高校每个学院每个年级的上课时间及内容不同,所以要合理的制定高校学生社团每周开展的次数,活动次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积极性会更高,体育社团才能得以更好的持续发展。
表2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每周体育社团开展次数的调查结果统计表(N=59)
2.3 高校学生每次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时间调查结果与分析
据调查可知,大多数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在周六、周日两天,占72%,因为时间相对集中,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周一至周五相对较少,占18%,因为大学各个院系的课表不一致,以至于活动时间不能统一,所以周一至周五大多在晚上开展体育活动。从表3调查的统计中可以得出:高校学生每次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在1h至2h的最多,占56%;30min至1h次之,占30%;30min以下及两小时以上占得相对较少。大部分高校学生每次参加的体育社团活动都在30min以上,体育社团的活动时间得到了保障,高校社团学生增强体质、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的时间也得到了保障。
表3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每次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调查结果统计表
2.4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种类调查结果与分析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和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以体育社团项目性质和活动形式,可以把体育社团分为球类、棋牌类、技击类、健身健美类、休闲娱乐类裁判类以及其他类别[3]。在调查的结果中可知:在这七大类里,高校体育社团学生参加球类项目位居首位,占整体项目的41.28%,球类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及台球;技击类项目次之,占整体项目的22.8%,技击类项目主要有武术、太极、散打及跆拳道;高校体育社团学生参加健美健身类项目占整体项目的12.72%,健美健身类项目主要包括健美操、瑜伽及体育舞蹈,参加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她们想通过健美健身类的项目来减脂及塑性;棋牌类、休闲娱乐类、裁判类及其他类参加人数相对较少。在这七大体育社团项目类,球类的篮球、乒乓球、足球及羽毛球席卷了全部运动项目的前四名。因为这类运动项目的技术相对简单,社团的学生大多有学习的经验,场地较多,活动经费比较少,开展相对容易。高校体育社团学生选择体育项目大多选有一定的游戏性、锻炼性及对抗性的项目,男、女学生选择的体育社团的项目也不尽相同。所以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者要根据学生的目的去开展这些项目,尽可能的调动体育社团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终身体育的意识。
表4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选择体育社团的的项目的调查结果统计表
2.5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场所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5的调查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活动地点主要是利用学校的空地,占75%;其次利用学校体育场馆的20%;利用社区和校外体育场馆寥寥无几,共占5%。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活动地点几乎都在校内,这样开展体育社团不仅有利于体育社团指导老师的讲解教受技能,还有利于其组织管理。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较低,体育场馆相对较少,且大多是收费方式计算的。
表5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活动地点的调查结果统计表
2.6 影响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因素
2.6.1 缺乏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不但是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的根本条件,而且是阻碍高校体育社团的第一因素。很多高校体育社团没有固体的体育锻炼场地,这给很多体育社团的开展带来了不便,这也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社团领域发展和体育社团成员的稳定。黑龙江省隶属北方,天气严重影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开展。特别是冬天季节,屋外大雪皑皑,学校里的空余场地也起不到作用。学校体育场馆虽然对外开放,但开放的程度较低,大多还是收费方式计算的。而且学校的体育场馆主要是用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比赛的。体育社团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入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所以体育社团的开展严重受到阻碍。
2.6.2 活动经费不足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是是开展好体育社团的一个重要保障。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体育社团团员的会费,活动经费的不足已是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大都用于体育竞赛和训练方面,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体育社团的开展和活动质量。学校拨款、企业赞助、会费、私人捐赠是社团经费来源的主要方面,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赞助,其余三项经费来源比较匮乏[4],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规模又相对较小,难以争取到大企业的赞助。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是开展的关键,而活动经费是开展社团的重要保障。
2.6.3 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
据调查可知,很多高校体育社团缺乏体育专业老师的指导,以至于体育社团的学生找不到合理的训练方式,训练方法不合理,不科学等。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运动技术得不到提高,满足不了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需要,制约了高校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尽管有的体育社团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往往缺乏敬业的精神。因此,为了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力度,应为各体育社团配备对应的专业的指导老师。
2.6.4 学生没有时间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有大一、大二、大三及大四的学生构成。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员主要是由大一的学生构成的,大二、大三的学生少之又少,只有几个体育社团的干部。大四的学生几乎没有参加体育社团的。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社团。大二的学生课程繁多,空余时间太少。大三的学生有的准备考研究生,有的准备考公务员,还有的准备实习,也几乎没有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大四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更无暇参加体育社团。以至于体育社团的成员组成比较单一。
3.1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呈现多样化,但也是明确的。兴趣爱好是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
3.2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每周体育社团开展次数在2-3次之间的最多。
3.3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每次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在1h至2h之间的最多,且主要都在周六、日两天开展。
3.4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对体育社团的项目有一定的选择性,球类的篮球、乒乓球、足球及羽毛球囊括了全体育社团项目的前四名,且男、女学生参加的体育社团项目也不尽相同。
3.5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活动地点主要是利用学校的空地,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较低,且大多是收费方式计算的。
3.6 制约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主要有缺乏场地器材、活动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的体育老师及学生没有时间。
4.1 高校体育社团应加强对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提高体育社团在学校的认知度、影响度,并对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进行指导和培养。
4.2 高校体育社团应合理安排体育社团活动的次数,丰富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连续不断的加入体育社团的兴趣,培养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3 高校体育社团应合理安排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要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让更多学生自愿加入体育社团的大家庭,。
4.4 高校体育社团项目应不断丰富,应适合大部分大学生参加。在新时代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社团的项目要与时俱进,要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符合新时代学生的需要。
4.5 高校相关部门应增加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使学校体育社团的硬性条件提高。高校相关部门应发放有关政策,如本校学生在本校体育场馆锻炼不需花费相关费用。
4.6 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应尽可能多的为体育社团拨款,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参加一些大型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比赛经验;更应该为了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力度,为各体育社团配备对应的专业的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