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旅游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2019-01-21 06:11翟常卿钱英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旅游体育发展

翟常卿,钱英奇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实质是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坚持“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凸显各地域、各民族民俗体育旅游特点,打造中国传统文化民俗和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培育壮大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和品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这为体育旅游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

2 体育旅游概念和特征

2.1 体育旅游概念

体育旅游的概念一直在不断更新,对体育旅游的认识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到目前为止,体育旅游作为学术概念尚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关于体育旅游的界定,有许多学者理解不一致,因此对体育旅游的科学界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外在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中也一直存在如何对其定义的争论。在《体育旅游》一书中Mike Weed和Chris Bull为了助于人们理解体育旅游,从体育和旅游二者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体育旅游是不同的人在特殊场所的相互交往过程中衍生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研究,笔者认为体育旅游的基本涵义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从另一个层面,具体来说,体育旅游是以体育旅游者——-外部环境——内部要素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这样界定可以较好地处理旅游与体育的关系,反映出体育与旅游之间的关联所在,体现二者间互为依托,又相互作用的实质。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可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高,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和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旅游发挥其在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交融合作及功能优势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时参与的重要生活方式,并且体育与旅游二者融合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热点和亮点。

2.2 体育旅游特征

2.2.1 参与性与互动性

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一般可分为直接投身其中参与型和间接观赏型,通过旅游者积极参与,或是表演者与观众、运动员与观众、对手与对手之间形成互动。这样的过程,一方面,体育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能满足旅游者生理上的体育活动需求、心理上自我情感的体验。同时,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参与者的兴致。

2.2.2 健康性与娱乐性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回归自然,身心得到放松,参与体育活动,身体得到锻炼,在一项活动之中,同时达到旅游、健身和娱乐等多种目的。

2.2.3 竞技性与刺激性

高山探险、水域漂流、高空跳伞、攀岩等,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惊险刺激感。满足了现代人们求新、求异、追求刺激、渴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极限的心理需求。

2.2.4 专业性与教育性

体育本身就具有竞赛性质,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术为基础,有许多活动项目如帆船、帆板、攀岩、潜水等,必须要经过专业训练后才能参加。因而当涉及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体育旅游项目时,对表演者、参与者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参与者不断进行学习、锻炼。体育旅游的教育性还体现在对旅游者的社会性教育,如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有利于实现体育的教育功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技能、完善自我,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2.2.5 观赏性与高品质性

一些大型体育赛事、体育文化活动、民族体育表演以及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竞赛,如奥运会、世界杯、F1赛车、NBA篮球赛、网球大师杯等,游客欣赏表演者的技能,通过视觉享受到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这些体育运动通常具有高雅的艺术性、或高超的难度、或默契的配合,可以给游客带来多重感官的全方位的享受,陶冶人们情操[2]。体育旅游的高品质性还体现在其外围产品上,如体育旅游服务,主要体现健身、康复、竞技等的技术指导方面的附加值,又如体育旅游产品,主要体现在运动器材、装备等附加值高[3]。

2.3 体育旅游分类

目前国内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划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表1 体育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上述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体育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但任何单一的分类方法,都无法完整、全面的诠释体育旅游资源的总体属性与特征,往往不能满足研究工作和实际的需要。基于体育旅游的基本属性,从资源的角度将体育旅游资源分为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

表2 体育旅游资源分类表

3 体育旅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3.1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促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全面发展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的获得感。体育旅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产业,体育旅游在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基础上,不断提升产业质量、提高产业要素水平,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发展体育制造业,推动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的融入当今人们的生活中。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是我国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也是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从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各地域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旅游优势,打造特有的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发展新理念。

3.2 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体育的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旅游的“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旅游是一放松身心、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乐趣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旅游综合了体育与旅游的共同价值取向,促进了我国体育管理机制的转变和机构和行政机构的改革,使得更行业部门、各产业集群相互配合,有利于体育旅游两个相对独立的产业融合发展,统筹使用各类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管理体质。明确了政府、协会、个人三方职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公平竞争,增强服务精神。

3.3 弘扬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民族的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和价值。要加强文化的繁荣昌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旅游项目中有很多都是伴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如安徽的徽文化、山西的晋文化、福建的闽文化等。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发展面向世界和未来的中国特色文化体育旅游,使得中国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软文化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广泛的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旅游项目,加快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筹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亚运会等国际重大赛事,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4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维护社会主义人权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增强人民法制意识,树立宪法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体育运动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规则性,任何体育运动都有自己一套独立的规则和裁判制度。全国和地方颁布和实施的体育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暂行条例已达600多例,这不仅推动了体育法的建立和完善,更加推动了依法治国、依法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完善,这也是对人权的维护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首要是人要健康,体育旅游向人们提供不同的体育服务,增加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中,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体适应力和抵御疾病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健康水平。体育旅游一直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提升体育旅游项目、体育旅游设施、体育旅游安全、体育旅游用品和体育旅游服务业等方面质量,统筹加强对体育旅游立法、执法、守法的建设,增强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和维护人权意识。

3.5 提高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提高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增长,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出行的交通线路不断完善,飞机、高铁、汽车、轮船、甚至是自行车、轮滑等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这些因素盘活了体育资源、推动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效率,拓展了体育旅游发展的空间。在当今面临的社会就业创业压力下,通过体育旅游带动和优化了产业集群,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新格局,并对贫困地区发展体育旅游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真正帮助其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效的维护了国家稳定。

3.6 加快体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不仅要满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需要,更要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在从事体育旅游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汽车拉力赛、摩托车拉力赛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水上摩托艇、水上飞机对水资源的污染;体育旅游过程中的酒店、餐饮、道路、娱乐设施对地质、地貌污染等等。我们必须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我们要坚持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很多自然体育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从规划发展阶段就应该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推动体育旅游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解决体育旅游过程中突出的环境问题。

4 新时代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4.1 抓住机遇,提高体育旅游知名度,进一步引导消费观念

纠正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态度和看法,是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前提。已解决温饱问题的消费者转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已成为必然,闲暇、自由的享受是一种趋势,传统的先生产后消费的观念受到极大挑战,休闲也能创造社会价值,甚至是物质生产更为重要的价值。[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提升,对体育旅游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生机,体育旅游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狠抓落实,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将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纳入本地发展总体规划中,加强规划落实,从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全面发展。

4.2 推动体育旅游产业链发展,加大区域空间规划

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及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塑造文化个性的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大力创新发展体育旅游新项目,力争做到体育旅游项目的精品化,避免相互模仿和内部不良竞争。加强体育局和旅游局、环保局的沟通,成立专门的体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体育旅游项目进行监管和保障。体育旅游产业要借鉴发展好的地区和国家的服务体系,探索新的区域发展理念,促进各区域的联动发展,以及与体育旅游相关联的制造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

4.3 加强体育旅游人才专业素养,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

体育旅游隶属于体育与旅游的两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同时,体育旅游专业涉及大量的体育项目专业的教学和实践,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不仅影响旅游者的体验感还会影响到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因此,除了基本的体育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之外,体育旅游人才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基本的医疗救援能力,需要掌握体育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临场反应能力、掌握一定体育运动有关的理论、技能和安全防护手段。[5]发展体育旅游的同时需要健全人才开发体系,培养高素质体育旅游人才,健全设计人才流动体系和供需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人才激励体系为体育旅游行业提供必要保障。

猜你喜欢
旅游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