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揭示黄瓜果实发育的乙烯调控机制

2019-01-20 20:12:09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中国蔬菜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因组研究细胞分裂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年3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The Plant Cell 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Genetic regulation of ethylene dosage for cucumber fruit elong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乙烯剂量依赖的黄瓜果实伸长的遗传和分子机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以2个黄瓜短瓜材料(sf1突变体和acs2 突变体)为对象,研究了乙烯剂量精细调控黄瓜果实伸长的分子机制。sf1突变体表现为果实细胞分裂减弱并且产生过量乙烯,acs2 突变体表现为果实细胞分裂减弱但是产生少量的乙烯。SF1 (short fruit 1) 编码一个E3泛素连接酶,该研究发现,SF1泛素化修饰并降解自身及其底物ACS2 (乙烯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 2);SF1突变后,导致ACS2积累,从而促进乙烯过量合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乙烯对黄瓜果实长度调控的剂量依赖性,过高或过低的乙烯剂量都会对黄瓜果实细胞分裂产生严重的抑制,而合适剂量的乙烯会促进细胞分裂,调控黄瓜果实伸长。因此,SF1通过泛素化降解其自身和ACS2实现对黄瓜果实中乙烯剂量的精细控制,从而调控黄瓜果实伸长。以上研究为理解葫芦科果实形态建成的遗传和分子基础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成果为通过外源处理或基因编辑技术生产不同长度的黄瓜提供了潜在的方法。由于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对黄瓜果实大小的偏好不同,这项研究将有望为黄瓜果实大小的改良育种提供科学基础。

此外,不同乙烯剂量的响应如何在果实细胞分裂中发挥多重作用?虽然双相乙烯响应模型早已提出来,但该模型的机制仍然不清楚。黄瓜果实为解开双相乙烯响应模型的信号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系统。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培养的研究生辛同旭和张震。通讯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功能基因课题组杨学勇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基因组研究细胞分裂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海洋通报(2021年1期)2021-07-23 01:55:14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32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例谈思维可视化在细胞分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物学(2016年8期)2016-01-18 09:08:20
我国农业基因组研究跃居世界前列
中国蔬菜(2015年12期)2015-01-28 22:34:21
ENCODE计划和功能基因组研究
遗传(2014年3期)2014-02-28 20: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