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在高职院校工作中,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管理环节。教学管理,既涉及教师的任课排课管理,又涉及学生、班级和教室等的安排;既涉及到正常的教学运行管理,又涉及到授课课程的设置和调整;既涉及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又涉及新专业发展特色,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管理,各类课程成绩的评定和统计等等,稍有疏忽就将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运行,并对学校的办学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的科学及信息化管理应充分认识和了解当前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教育体制,树立现代教学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改革,是提高教学环境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基础。
其一,教学管理主要是处理实时性强的事件。学校始终保持一个秩序正常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运行中教师授课、学生流动、教室调配、教学计划执行等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必须实时解决,来不得半点拖延。教学运行管理的环节要求非常高的实时性。
其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处理的业务繁杂,涉及几乎所有校园内的部门。高职院校有教学、教学管理的关键是正确执行教学计划和正常的程序的实施,并贯穿所有的教学环节。服务于与教学管理相关的全校老师和学生、服务于学校其它与教学和学生相关的部门与人员,相对于要处理更加繁多复杂的业务。
其三,教学管理的流程复杂。教学管理由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组成,它们是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管理流程。在教学管理的处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各环节的独立事务流程,还要应对这些环节相互交融的问题;既要考虑个体还要兼顾全局。从而保证了学校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这就是教学管理流程复杂性。
随着学校生源数量、信息及其教学数据需求的增加,这些大型数据的处理越来越多的要求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需要实现一个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处理这些庞大的、复杂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数据和教学的各类信息的动态管理,预测教学运行的动态管理趋势,并提高相应的管理效率、减少管理人员重复的事务性工作,提供各类相关的教学及时信息和教育需求,保障稳定的教学秩序。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硬件都缺乏总筹规划、局限于某个局部或环节;停留在只注重硬件,轻视软件的认识问题,没有系统和体系的意识。在教学管理中,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教学管理信息功能和信息传递缓慢,无法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被引入后,许多功能及子系统都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充分共享空间资源,减少了利用信息资源,制约了信息化的建设和高职院校的发展。
目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商品化已不能充分满足使用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及流程,不符合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实际情况。信息系统只局限在系统的引入过程,有些功能虽引进了,又由于对内在联系不了解,适用性低,不符合当前管理模式,也就搁置不用,造成财力浪费;或是在原有软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教学环境不断调试软件环境,花时间,想办法,费功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将软件勉强试用后,硬件又更新换代了,还要重新投资,重新调试,软件系统总是处于调整、更新、试用、重新调整的维持状态;亦或自行研发本校软件系统,又会由于聘请的研发技术人员不是专业的教学软件研发工作人员,由于不熟悉教学管理等诸环节,使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疲于与软件研发人员在系统的设计、流程、方案等环节的核实、确认、修改、再核实、确认、修改,即影响了本校管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又影响了研发工作的进程,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没有真正达到信息化的管理的目的,忽视了教学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与教学运行管理中,未能及时跟进教学改革的动态需求,忽视了信息系统不断适应教学管理的需求。与此同时,又缺乏后续更多的保障功能,影响了发挥高效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在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的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既使有也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在信息资源建设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标准,教学信息化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仍局限在组织职能化的封闭管理模式水平,无法分享其它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隔离,形成“信息孤岛”。存在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各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类型、设施和配置不尽相同,互不相容,管理数据淘汰和来源差异很大,可共享数据重复录入,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各部门采用的应用系统的界面各异,导致管理人员陷入用户名和密码堆中,并且浪费了建设资金及成本。
高效的、合理的现代信息化管理迫切需要一批高技能的、业务过硬的专业教学管理人员,但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一方面表现在从事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较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收集、处理、发布和反馈信息;另一方面表现在具有一定的应用信息管理能力专业技术人员,但对教学管理的认识和经验又不足,缺乏钻研意识;同时从事教学管理人员的设置少,人员分工不明确、不合理,每日工作紧张、繁杂,教学管理人员只能疲于应对日常业务管理,无法专心思考信息化的建设管理,不能认真钻研信息管理技术上的问题,很难提高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管理的综合能力,大部分只停留在一个简单的程序操作和报表处理。由于信息技术无法深入渗透到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学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普及,教师不能及时适应和理解信息化的新要求,无法了解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从而限制了新专业和新学科的发展和改革,限制了网络信息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科研成果及学生的学习视野、思维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影响了教学信息资源的改善和利用。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的社会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为满足要求,必须转变观念。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调整和取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教学运行规程,探索新的教学管理途径,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管理方式。提高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型、技术型的人才,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不断完善日常的教学运行环境、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手段获取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营造精品课程,慕课网络课程,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深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参与到学科建设,合并旧的专业设置,使他们即独立又相融,开发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学科,构建先进、可靠的技术平台,充分展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引进到教学过程,实现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及实践基地的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的管理体系,完成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学理论的结合,是基于基础技术上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网络通信和数据库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人工智能化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管理学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系统。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管理系统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是信息资源的海量教学的管理和使用。教学信息的资源管理涉及教学信息、排课信息、考务信息、教室信息、选课信息及学生信息等存储和处理的数字信息,为实现信息管理子系统的教学运行、授课计划的安排、学生成绩、教师业务情况、学生学籍情况、课程考务及补考、班级课表、成绩和证书发放的查询管理、教材的建设和管理及各种制证等管理提供了顺畅的管理平台。作为有效的教学管理决策及教学评估,课程的调倒课管理、学生的上课情况管理、学生的网上选课、教师及课程的网上评课管理、毕业实习及论文的管理、教学成果及专业建设的管理等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依靠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和完善了教学管理流程,促进和推广了教学管理流程的传播,形成了稳定的教学管理规定和流程。统一和严格的管理流程使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保障了各类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减少了许多繁琐的事务性处理环节。通过教学信息化管理,学校的管理层、教师、学生及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随时获得公共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实现信息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互动和内部交流。
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者不仅要知道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具有丰富的相关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还需要能够把握和处理现代的网络信息管理功能的能力。并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较高质量的自身素养和责任感。因此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需要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强调培养的方法。高品质的引进具有较高素质,掌握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系统,融合贯通,以提高他们熟练掌握和操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采用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系统的技术和信息维护,保证合理运行的系统,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并在工作中培养他们教学经验及教学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积累处理教学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思维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教学管理团队。
加强校园网的建设,统一管理,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网络和管理功能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加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软件和技术含量,进行需求分析,对已有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即依托现有的技术力量,同时邀请教学管理人员介入,通达对软件系统的理解和把握,深入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监控和调试信息系统。根据在任何时间的需要,以改善和提高,同时加强了系统的实用性。同时加强校园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通过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二次开发,实现教学与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校园网络与互联网的链接。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包含管理观念的更新、资金的投资、转换技术和改进管理团队,还涉及到转换组织管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兼容的管理模式,建设性能稳定的网络技术设施,形成良性循环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链接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因特网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建立镜像;通过收集优秀课件和教学相关资料;通过电脑培训,实现计算机信息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