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琴,贲一峰
“创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整体系统中的一个文化丛,是依存于创业实践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1]“创业文化教育是以创业文化为基本内容,以创业文化在社会个体身上的内化为基本过程,以培养社会个体创业基础素质为目的的教育。”[2]创业文化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创业教育最基础的部分。它关注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创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加追求在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自主创业氛围,将创业文化、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未来创业者的精神世界,养成青少年的创业品格,为未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做准备。有鉴于此,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的开展是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有必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落实。但是,在对该问题进行关注中发现,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制约我国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开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突破困境使我国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获得新生?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重点。
我国政府政策层面推进创业教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距今有20多年的时间。20多年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聚焦点仍然在高等教育领域,以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基础教育领域的创业教育则是少有进展。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中以“创业教育”为主题和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搜到29967篇论文;当以“创业教育”并含“中小学”为主题和关键词进行搜索时,仅仅搜到24篇论文。可以说明,学术界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中小学创业教育的研究处于边缘化,且其研究的问题集中于对国外中小学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引介、评说及其对我国中小学创业教育开展的借鉴、启示方面,本土相关问题研究的范围、深度都远远不够,没有形成气候,不能为解决中小学创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不能成为推动创业教育实践向纵深发展的动力。
学校教育在影响青少年一代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中小学校创业文化教育开展的主渠道也一定是学校。因此可以说中小学校创业文化教育开展效果的好坏决定了创业教育开展的总体水平。根据观察和调查掌握的材料,目前我国中小学创业教育的现状处于两个层面:一是部分中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了创业教育相关项目,对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养成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是形式过于单一(讲座)、内容不丰富、开展的主题是围绕社会实践目标达成,与创业教育关联度不高、没有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作导引;二是大多数中小学校没有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教育处于空白状态。
教师能力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石,是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创业教育活动的保障。从学科教学的视角看,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低,但是从创业文化教育的视角看,则存在教师创业经历、阅历不丰富,创业实践参与不多,自身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精深,不能有效指导中小学创业教育实践等问题。
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是涉及政府、学校、家庭多层面的复杂问题,每个方面推进不力,都将成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众多政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阶段创业教育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愈发受到重视。相比之下,中小学阶段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学术探讨阶段,政府层面缺少对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指导性文件,有关教育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中没有对中小学的创业文化教育进行具体的部署,也缺乏对中小学阶段开展创业文化教育的指导,进而整个社会层面便不能对中小学创业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导致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开展不利,效果不佳、学术界没有形成研究气候的主要原因。
创业文化教育的运行,需要学校确立明确的由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师资队伍等构成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该体系越完善、制度化程度越强,其对创业文化教育实施的保障作用发挥就越好。我国目前的状况则问题纷呈。一方面,大多数中小学校没有把创业文化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之中,则无从去谈建立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少数开展创业文化教育的中小学则没有明确创业文化教育的目标、没有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创业文化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处于自发状态,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师成功创业的经历阅历不够,对学生的指导效果不佳、也没有建立评价标准。概括地说,我国中小学校层面没有建立起创业文化教育的运行机制,这是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止于探索层面、不能引向深入的内部原因。
目前,社会上很多家长仍然秉持读书取仕的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创业再好我也不允许孩子去冒风险”“做公务员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等求稳思想仍然非常顽固,与“创业造就成功人生”的价值追求不能达成认同。这使得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没有发挥作用。即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国家、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期待之间不能形成合力,致使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因助力不足而发展速度缓慢。甚至这种读书取仕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孩子们聚焦应试、放弃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这种传统教育观念成为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开展的阻碍。
有效开展创业文化教育,需要针对我国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的问题和成因,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去解决问题。
前文已述,政府、学校和家庭在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都没有有效发挥各自的作用,更没有形成合作共赢的机制。解决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问题,需要建立三方协作的外部运行机制。
建立政府政策鞭策系统,发挥其导向作用。政策是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核准或制定的,用于指导、发动或制止某一行为的规则,具有导向、协调和控制功能。党的教育政策对教育事业的运行与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起着普遍的指导作用。解决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开展范围小、开展速度缓慢的问题急需政府出台全国性创业教育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督导和引领创业教育的开展。要确立创业文化教育的政策地位,各级政府要将创业文化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小学的创业文化教育进行部署、安排、指导和督导,这是促进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迅速走入正轨的前提,也是三方协作开展创业教育的政策背景条件,不可或缺。
健全学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内部机制,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解决中小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学校在现有条件下研究“万众创业”背景下,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的目标、课程实施等一系列相关细节,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创业教育内部实施机制。有了完善的运行机制,才能保障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这是三方协作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
转变家庭教育目标,发挥家庭教育的助力作用。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第一任教师,对学生具有启蒙作用,为促进学生创业文化理念的形成,改变家庭教育目标势在必行。可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对家长的教育影响、社会环境的整体改造、家长对学生创业活动的参与等途径,改变家长求稳等传统价值观念,进而使之成为敦促创业文化教育开展的积极力量。这是三方协作开展创业文化教育的有生力量。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进行调整,其中一项重要的调整内容是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1-9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时占总学时的6%-8%,平均算下来,每周1-2节课。”[3]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三级课程管理中属国家课程,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它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结合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开展创业文化教育是可行的。理由之一:国家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社会实践”模块里,就包含外出考察、调查活动、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活动等。这就是创业文化教育要开展的内容之一,二者有了契合点;理由之二,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是此观点能够成立的印证。欧盟、苏格兰中小学创业教育都比较成功,尤其是苏格兰,其创业教育没有打破既有的学科体系,是以项目活动的方式进行渗透式的创业教育,通过设计、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大量的创业教育项目和活动,通过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并取得了成功。我国的创业教育可以对其进行借鉴,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活动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去逐一落实。
我国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没有现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现有的开展形式也比较简单,多以成功企业家讲座、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但将其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去开展,就可以大大丰富创业文化教育的形式。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社会实践模块中设计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并通过共建课程的实施,实现对学生创业文化的传播;其次,创业项目、活动驱动创业文化教育的开展。以创业项目、活动驱动创业文化教育开展的模式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优势在于从项目的设计、实施到评价,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参与度高,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是效果比较优良的创业教育开展模式。我国要丰富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就要结合国情和现有资源,开发出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创业活动和创业项目供学生学习和实践所用。
解决中小学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需要形成国家、社会、学校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目前在长效机制没有形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国采用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师资培训等形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中小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需要通过创业项目带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等途径来丰富教师的创业实践经历和阅历,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及开展创业活动的能力;需要通过开展大量的创业活动和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来丰富和生成教师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
形成我国大中小学全程化创业教育机制并付诸实施是提升创业教育质量之必需。虽然我国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还存在学术研究氛围不浓厚、推进缓慢、师资队伍创业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但是,随着政府重视以及相关有利政策出台后,政策强有力的驱动作用的发挥以及师资队伍素质的完善、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的开展等措施的跟进,中小学创业文化教育将渐趋完善,作为创业教育基础工程的作用会得到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