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劳动价值理论与创意经济发展初论

2019-01-20 12:07侯宝亮吴志明张文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人类

王 斌,侯宝亮,吴志明,张文莲

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经济全球化,资源和资本跨界整合,国际竞争加剧;新科技革命,物质财富累积效应日趋膨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不断升级,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经济大转型和人们消费层次大升级中,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引领新经济高速高质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意本身就是一个想法或一个主意[1],但创意与经济之间关系及其内在机理尚有待学界深入研究。一方面创意的科学界定划分和创意产业经济形态受到各方重视与关注,不同国家和理论学派都会依据自身需要形成各自的创意及其产业经济的界定与研究范式,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共识,以致创意相关概念及其互相关系并不明确;另一方面由于创意产业及经济对社会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壮大,创意阶层也随之被独立分工出来,创意劳动形式及其价值越来越重要,但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以及西方人力资本论都难以适用于创意劳动价值及测度范畴。本文局限于个人研究能力,只能尝试从认识论角度剖析创意劳动的形成机理,运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逻辑与框架,对新时代创意劳动价值形式、特征、本质与测度进行探究。

一、创意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创意,是指富于创造性的意念或想法,其实就是一个想法或主意。但国内外研究学者目前集中研究创意产业划分与创意经济形态,很多涉及创意方面的概念还没能达成共识。因此,在研究创意价值之前有必要简单梳理下创意及其相关概念。

1.创意与思维的关系

创意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创意本身是精神或心灵活动,实际上是个体思维表象形式,具有抽象性。创意过程其实不仅是主体思维过程,更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个体意识形成的意象状态后的表象过程,形成机理和生成路径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新颖创造性的主意或想法。

2.创意与创新的关系

创意和创新都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特征,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互动关系,但还是有很多明显区别。创意是主体思维表征的结果,而创新是人类社会中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创意源自于想像并且是个性化、个体化的单一想法与设想,而创新起源于创意并经人类社会活动实践并实现的创造性成果;创意仅仅代表人类想象的结果,而创新不仅仅代表人类创造性思维方式,更重要的还代表自然界规律发现、物质生产方式、管理活动等所有外化的新颖性创造。

3.创意与设计的关系

按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的观点,广义的设计是人类对原有世界物质性人造物系统和非物质性人文系统进行改造的科学,而狭义的设计范围仅限于非物质性人文系统改造科学,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及手工艺品艺术设计等涉及人类认知理念及感性的人文改造,通常会被简单地称作艺术设计[2]。从一般抽象意义上讲,人类改造世界过程就是通过人类意识革命对自然世界和人类自身世界进行设计的过程,其实是一部人类创意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创意是设计之源,设计是创意应用途径之一,两者都统一并最终服务于人类自身价值。

4.创意与产业的关系

创意产业主要是从文化产业中发展演变出来的[3]53,主要以网络数字为手段,满足消费体验及心理需求为目的的文本、内容创意[4]88等文化产品或形式,创意产业被深深打上文化产业的烙印。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产业范畴包含视觉传达类、设计类、艺术类、媒体类及视频游戏类等十五大产业[5]。国内学者厉无畏指出只要能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植入新的文化要素并产生新体验和高观念价值的产业都属于创意产业[3]52。国家关于创意产业划分界定主要还是涵盖新媒体、文娱游戏类的产业。与之相比,日本将感性产业与创意产业等同[3]51。美国将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类的创新形态也纳入创意产业。我国创意产业划分范围相对较窄,创意产业仅仅局限于文化创意产业。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只要专门从事广义的创意工作属性的业态均为创意产业,应该全部纳入创意经济范畴。

创意劳动者是所有专门从事“idea”创造工作的人,依靠其自我思维意象状态中自由想像创造,通过人类社会改造系统的行为、方式、工具等系列应用手段,满足人类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和心理感受,并能产生高价值的经济效应。

二、创意劳动的形式与特征

由于知识和创新经济、社会分工和专业细分越来越精,专门从事创意工作的群体被独立出来,即“创意阶层”,主要通过思维创造来获取收益,按照创意的抽象化层次被划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活跃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生命、社会科学和建筑工程等学科领域的高级创意核心层,另一类从事相关金融、法律、商业、管理和高端销售活动的专业创意者[6]。根据创意专业化程度,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劳动群体被分为创意阶层、生产阶层两大阶层,劳动形式也相应被分为创意劳动和生产劳动。

1.创意劳动的形式

人类活动方式划分依据很多,有的按职业特征划分,如医生、教师、工人、农民、军人、公务员等;有的按岗位职能划分,如总经理、财务、人事、销售、生产等;有的按部类划分,如马克思在社会价值循环体系中将劳动分为I部类和II部类;有的按改造对象划分,如改造自然活动和改造人类活动,又如马克思的人类自身生产和人类劳动生产等;有的按知识管理过程划分,如知识创造、学习、复制与传播等;而本文按创意专业化程度划分为创意劳动与非创意劳动。人类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和工作,还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为和活动,人类总体活动过程都是从对象、到认识、再到改造对象的循环递进过程,可大致细分为客观主体、物相、影像、意象、想像、想法、创意、概念、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消费、满足、感受等全过程。其中客观主体为对象,从物相到想像为主体思维加工过程,从想法到设计应该为创意过程,从采购到消费为现在的经济过程,从满足到感受为感应过程。因此,大致相对应的研究领域也随之产生,如对象对应科学技术、主体思维加工过程对应认知哲学科学、创意过程对应创意产业、经济过程对应经济管理生产、感应过程对应心理效用,但创意涵盖于以上所有领域,因为创意过程是主体对创意的加工创造过程,创意的客体是自身或其他涉及人的所有认知领域,所以才会产生创意过程独立性和创意对象普遍关联性之间的矛盾。因为创意活动与非创意活动之间的分工,创意劳动才会被独立出来,只要存在创意与非创意细分的劳动部门都存在创意劳动。比如存在于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等所有场景或情景中。人类创意是连续的历史过程,过去应用的创意劳动成果已经凝结在过去状态被普遍化为现实的非创意劳动,除非新创意成果诞生之前,我们所极力崇尚的创意劳动只是能对现实或未来产生效应的创意活动,外在表现为发明、专有权、专利等知识产权形式,内在表现为满足人类感观效能的活动。

2.创意劳动的特征

创意劳动具有价值性、隐含性、释放性。创意劳动是创意阶层专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生产服务活动,为人类改造自我和外在世界服务的,本身就符合主体目的,即价值性;由于人类认知水平和社会经济测量手段影响,社会通常只能直观性关注外在表象结果,即自然科学和社会生产活动。因为直观表征均可一般性认知与测量评价而容易被人类所接受,正是因为创意劳动的隐含性,关于主体思维加工、创意和感应过程等个性化抽象化随意性特征太过明显,无法被表象性直观与测度,但人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无处不感受到其巨大效能。比如创意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极强的带动促进作用,所以只能通过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或经济发展的间接性表征才能使创意劳动的巨大效能得以展现;创意劳动的释放性,创意劳动过程实质是人类自我思维意识的内在革命与解放过程,因为人的本质是同一的,只是呈现不同层次,创意劳动虽是个体创意,但也代表着人类本质的解放。只是通过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种外在媒介载体传达到社会个体,致使主体间产生共鸣、共震、共感与共应的效果,最终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内在统一,进而推动全人类科学性与普遍性进步。

综上所述,具有价值性、隐含性、释放性的人类创意活动不仅凝结人类无差别的劳动,还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产生巨大效应。特别是新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科学评价与测量创意劳动价值是面临的新时代课题,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意劳动价值本质与测度

通过现有研究文献的学习,可以发现创意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环境价值等创意的内涵价值方面。即使也有学者研究创意的经济价值,主要也是针对创意的经济效应或常规的财务性数据测量评价进行阐述,至于创意劳动价值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自从西方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以来,很多经典经济学家在认识到劳动的重要作用基础上都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本作了不同的研究,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坚持与发展生产要素价值,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7]。但伴随着创新经济与网络经济迅速扩张,创意在经济中作用和价值越来越突显,同样作为人类普通无差别劳动的创意劳动价值受到应有重视与科学测量不但毫不为过,还会有利于加速推进创意经济繁荣发展。

1.创意劳动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新形式

早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关于资本总公式“G-W-G′”中,资本是用货币资本G从流通领域中交换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W,并经过劳动过程发生增值,在流通中表现为G′。可变资本——劳动力价值是由他自身的基本生活、学习和培训以及扶养子女等耗用的商品中的劳动价值构成的。“劳动能力不仅把必要劳动的条件作为属于资本的条件创造出来,而且潜藏在劳动能力身上的增值价值的可能性。”[8]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他们认为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当包括物力资本和与其相对应的人力资本两方面。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教育、在职培训、劳动力转移、医疗卫生等方式可以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9]1。不管是马克思还是现代经济学家都发现人类劳动价值增殖的内在规律,但只是对资本和人力外现形态如劳动者、简单劳动及复杂劳动方式、教育培训方式进行研究,至于劳动价值增殖背后的内在逻辑与机理,或者新时代创意的形式与价值表现,可能由于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局限,代表人类普遍思维的创意劳动并没有被完全重视。其实上文已分析创意劳动作为人类社会分工已被独立出来,创意阶层已经形成规模,创新价值业已显著表现,创意劳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复杂劳动和人力资本背后所呈现的高级劳动形态,具有很高的增殖性。因为创意产业具有渗透性、高附加值性等经济属性,对其他产业具有带动性[4]90,创意经济中的创意劳动也符合创意投入-创意应用-创意增殖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凝结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创意劳动除了具有其他资本形式同样的客观性和增殖性之外,还具有相当的隐含性。若非要给创意穿上资本的外衣,那么创意劳动过程中就能产生创意资本,而创意资本形成的路径就是凝结在观念或主意的外象性载体中的人类意象状态下思维想像能力的生成累积显现过程。

2.创意劳动价值测度

创意劳动具有增殖性,主要是通过创意本身渗透到经济或产业的市场经济贡献间接表现出来的,而因为创意劳动像创意一样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创意劳动价值的测量往往不像常规经济测量那样直接、稳定。目前创意劳动价值测度有:以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的转让价值、以创意的项目净流量价值、以创意收入-成本的增值等方式[10],但是考虑创意劳动价值在时间上的累积性、影响范围的社会性和主体满足的意象性,不能简单地测度创意劳动的经济价值,更应考虑创意投入前后的综合比较价值以及体系溢出效应价值。

创意劳动价值代表人类无差别高级劳动形式的时代价值,不仅具有常规的劳动价值属性,还具有艺术、审美等隐含的高层次人文价值,以致于创意劳动价值难以用经济手段进行测量,还要借助于综合或系统的价值测量方法。

市场经济和金融经济繁荣发展,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随之来到,创新驱动成为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智能社会和创意经济正形成为新一轮社会经济形态。创意、数字、创造将成为创意经济社会的三大标志,创意化价值主张,数字化价值分享,创造性价值增殖将构建创意经济社会新型价值体系。资本、货币、资源在创意经济社会只能辅以价值实现的素材,将回归到它们应有的物质阶段,让人的主体性重新回到人类价值舞台中心。而现在正在或将要发生的这一切正是从经济领域的劳动价值体系向以人的认知和感应的创意劳动价值体系过渡阶段,曾经的虚拟正走向现实,曾经的现实正退回到虚拟,曾经似乎是虚拟的创意正引领新经济不断走向繁荣的未来现实。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人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热爱劳动
一粒米的价值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的价值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