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民联镇太和小学 张 新
情境教学,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主动把部分场景性内容导入教学中,形象地展示出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中将身边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们进行讲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真实发生的事物感兴趣,会更加热爱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动手学习能力。
当前的小学教学依旧处于传统的教学阶段。在部分数学入门阶段教学中曾大量运用情境教学方式。例如小学算术教学,学生常常通过搭积木的方式进行计算,完成运用加减法的实例。除此之外,在一些数学应用题上大部分采取了较为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但通常在高年级中情境教学方式被取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学生年龄不断增长,兴趣不断改变,大部分学生不习惯简单、童真的情景教学方式,同时这也给教师带来错觉,认为学生对情境式教学不再感兴趣。其二,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增高,知识难度在不断提升,很多教师无法顺利将情境教学加入课程,小学数学教学难点就此形成。
小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情境教学对小学数学而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创造新的解题方法。
将情境式教学导入实际数学知识理论体系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式。例如,设计同一种问题来分析学生对于问题本身的理解程度。不结合情境直接提问:数字6除20,6占20的多少比例,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直接使用6除20可以得到答案,但学生却无法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将问题带入情境式提问方式,如五年二班一共有40人,今天8人请假未到,请问五年二班的缺课率是多少?问题和解题方法均一致,但是学生对于运用数学的比率理解上面明显优于直接式提问。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通常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受应试教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实际的运用能力明显不足。但加入符合的情境式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设计问题,小亮和小王将作业拿到老师办公室,共花了3分钟,小王一个人完成需要6 分钟,小亮每分钟会比小王多拿3 本,请问一共多少作业本,这类数学问题通过联系生活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上,容易接受形象化表达。尤其是学生在小学时代,正处于思想启蒙状态,对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不断进行开拓,在开拓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储备知识,尤其是对发散式思维的锻炼。例如,假定地球以每秒40 公里的速度进行公转,地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完成一个圆的轨迹。以数学的角度分析思考,虽然命题的存在性有待考证,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够增强学生与其他科目间的联系。同样,在学习其他科目时,数学知识也起到相互联系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对学生日后拓宽知识面有很大帮助。
数学科目不同于语文等科目,教师无法针对数学设计特殊的情境方式,只能根据数学规律、学生的特殊阶段进行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这三点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可以适当应用疑问句式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好奇,在好奇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教学。针对学习新课标《义务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比的教学难点,采用疑问句式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用自身思路来思考、解决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情境式教学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发现学生对例题掌握十分熟练,而在相同知识点下更换习题,大部分学生就束手无措了。归根到底是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学生局限在常态的解题实践中。教师针对如上现象可以设计问题,如小学放学后,学校第一天用8辆校车接送97名同学回家,第二天用7 辆同样的校车接送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第二天比第一天少接送多少名学生,并让学生用多种算法求解,指引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深刻掌握知识。新课标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列举身边例子,结合同学亲身实践,指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式教学提问策略,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有效性问题,这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情境式提问教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掌握综合能力,教师通过生动的提问方式指引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