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和发展,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教育交往日益密切,对于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要抓住这个新机遇,利用好这一新的合作平台,认真分析新形势,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点,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职业教育的大开放和融合提供了重大的机遇,更对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关注度及重视度日益增强,职业教育更应该结合自身特色顺势而为,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其一,“一带一路”倡议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宽度和广度方面的延伸。“一带一路”倡议是欧洲经济圈和亚洲经济圈的相互合作和交融,其合作范围和领域集中在产能、金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相关的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力度加深,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走出去。从职业教育角度来看,这给其培养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
其二,“一带一路”倡议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合作机会。我国将和其他国家共同创造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兴建基础设施,共同为人才培养助力。因此,与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的国际交流将越来越多,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将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输出。这给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台。
其三,“一带一路”倡议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几年来,我国为沿线国家创造了为数众多的就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促进人才就业的重要驱力。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国际合作的程度不深,长期停留在“引进来”的阶段,对于“走出去”动力不足,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占有地缘优势的“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如广西、云南等地,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滞后,办学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走出去的能力和谋划。很多地区的职业教育交流仅仅体现在互派留学生、短期交流及语言培训等。为弥补上述不足,职业教育应加快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增强自身竞争力,争取在国际舞台上获取更大的话语权。
从职业教育本身来看,与时俱进是其一贯的属性。要达到解决问题和实现提升的目标,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成因和根本。因此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人才需求,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是根据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着力开展以“五通”为合作内容的建设,具体而言,即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几个方面展开合作。因此,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职业教育的人才专业导向便呼之欲出了。
首先是外语方面的人才需求,外语人才以其特有的语言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该倡议实施的“铺路石”。外语人才可以为“五通”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人才需求。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欠缺,大部分国家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满足其下一步的生产和发展。而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才输出也大部分属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因此培养这方面人才至关重要。
最后是商贸类人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贸易往来和交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背景下,金融贸易的地位愈加重要,传统的商品贸易已经更新换代,裂变出资本服务、知识服务、文化服务等多种贸易形态。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商贸人才,来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专业技术过硬外,职业素养方面也具有同等重要性。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和往来,因此,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也是方向之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大多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培养出的创新人才相对较少,因此,这方面的软实力是需要提升和不断改进的。针对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重视“大国工匠”的培育的倡导,职业教育应注重精雕细琢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他们提供提高整体素质和开阔眼界的人才锻炼平台,从而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速度较快,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可观,国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总体上来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为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但是在普通职业院校扩招、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应届学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需要一批更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走出去,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在这样的要求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上的不足尤为明显。
就现状而言,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人才培养主体意识、保障因素等方面都亟待提升。
首先,很多职业院校对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对学生的教学培养采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倾向学术性及理论性,使教学脱离生产实际,偏离了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初衷;其次,师资力量有所欠缺,授课教师也大多欠缺专业的职业技术知识,只能在学术层面上教学,学生缺乏实践,不能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在某些专业领域和前沿领域的专业素养不够,难以满足社会需要;许多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不过关,在开展专业及课程国际化过程中力不从心。同时,课程的内容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也不利于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另外,缺少对跨界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不足,没有树立起“大国工匠”的品牌,缺乏对市场人才需求的精确把握也是当下职教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出的国际化人才无法对接国际市场的需求,我国职业教育很有可能无法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有可能“被超车”。
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国际化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需要从理念、课程体系、国际化教育合作等方面入手,形成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理念需要与时俱进,而当前最大的时代背景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我国过去强调“引进来”,注重学习和交流;而现在,我们更注重“走出去”,输出优秀的人才为促进世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把握这一时代背景,职业教育的理念就会相应产生变化,职业院校应调整办学思路,树立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一致的新理念。要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优势,明确国际合作发展定位,制定国际化项目推进及保障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国际精神培育,在国际化大视野下下好职教发展这盘棋。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想要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现代化职业技术人才,就要在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上下功夫。首先要在课程目标上下功夫,加大从课堂到社会的实践,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职业院校只有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其次,课程内容需要与当前热点紧密结合。在教材上做到与国际接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需求接轨,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教师不拘泥于传统的教材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际标准展开专业技能教育,加强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课时,同时授课内容也要对接目前企业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需要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其体系需要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同时也要符合我国职教自身发展特点,做到和而不同。校方应当全面梳理当前课程体系,删减掉不符合时代需求、落后时代的课程,增设相关热点课程。同时要考虑国际化课程与本土课程间互补和融合关系,结合市场需求,开展锻炼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课程活动。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大量的国际化教育和合作。为保障其顺利开展,需要国家、政府、职业院校及企业的有效合作。就国家及政府层面而言,可以通过制定国际合作保障制度,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打通通道,破除合作的壁垒,降低院校的规制负担。从校方的角度来说,可以在积极吸纳国外优秀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情况,开设更多元、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更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强化专业标准输出,进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总体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是促进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职业教育要走出去,合作办学必不可少。校方可以积极搭建跨国教学平台,在课程内容、实践项目上互通有无,实现学分互认,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流动性,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此外,在教育合作的同时,也应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产教互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行业企业充当着排头兵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与企业天然的紧密联系优势,对接“走出去”及“引进来”企业的需求,为实现产能专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当重要的战略建设,也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提升的重要表现。其带来的影响,不仅涉及到经济文化领域,更涉及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在一段时间内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丰富职业教育实践,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复合型专业知识的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而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住“引进来”“走出去”的关系比例,既要站位高远,又需要抓住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将我国职业教育自身特征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起“大国工匠”品牌,让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