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
要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可以常带孩子去小学转转,熟悉下环境。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生活,尽量描述具体些,让孩子知道學校里的一些规矩。也要让孩子知道在学校会有很多小朋友,会有很多的快乐。这样,既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这种生活,又对其充满了向往。
“习惯成自然。”对于要上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提前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年级孩子出现学习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就是习惯问题,也包括生活习惯。家长们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要求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早睡早起,自己穿衣吃饭洗脸刷牙系鞋带,做到服装整洁;还有听人说话要专注,众人面前说话声音要响亮,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和小朋友游戏要有分寸,要懂得谦让,友好相处。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热爱读书和珍惜时间的习惯,争取每天傍晚都能和孩子一起读书,指导孩子学会整理书桌和小书包。这一切都可以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让孩子在快乐中养成一个个好习惯。
为孩子做一些物质上的准备。有的家长往往会因为孩子的好奇心理,顺着孩子的意愿买一些带有很多机关的文具。孩子们把这些都当成了玩具,上课时忍不住就去摆弄,从而影响听课。为孩子选择文具要遵循简洁、实用、安全的原则,比如做手工的剪刀,圆头的比较安全。还有,购买的书包不要太大、太重,最好有分层设计,这样便于孩子归类整理。另外还要为孩子准备饮水用的小杯子,不易漏、不易碎的是最佳选择。
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孩子书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在桌子上摆上课程表、小台灯、小闹钟等,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和优美的学习环境。刚入学的孩子,有效注意时间短,专注力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不要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玩手机,最好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家长要给孩子准备一个柜子和一个小书橱,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教会孩子将个人上学的常用物品和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剪刀、钻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比如会削铅笔,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等。这些生活习惯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学习生活。
孩子在刚入学的前几个星期,会有新鲜感,加上开始时各门功课作业都比较少,感觉比较轻松。大概一个月左右,课业开始逐步加重,而孩子此时也淡漠了新鲜感,逐渐感觉到学习的辛苦,倦怠感渐渐滋生,甚至有的孩子会找借口不愿去上学。
家长应该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平时要多与孩子聊天、谈心,让他讲讲学校的同学、老师,讲讲愉快不愉快的事。当孩子告诉你实话时,即使他做了错事,也不要急着训斥,而应该首先夸奖他说了实话,然后再帮他分析引导,指导做法,要以鼓励为主,给孩子表述的自由。在培养孩子上学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对学校生活有理性的认识。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也很重要。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虽然一年级孩子的书写作业不会多,但也有其它动手动脑的作业任务。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子,让孩子练习记录每天的作业,既能提醒自己按要求完成,也便于家长检查。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还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叠衣服、扫地、倒垃圾等,要让孩子明白:我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逐步树立任务意识,也培养了劳动能力。另外,要让孩子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在和孩子一起外出时,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排队等候公交车,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首先要信任孩子,做到放手;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作业。对作业的检查不需要关注答案的准确,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家长检查作业,是看我有没有认真完成。如果出错,自己要承担责任。这样坚持做下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
学校和家庭教育理当形成合力。所以,家长还要经常、主动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帮助老师尽快了解孩子,并获得孩子更多的在校信息。当孩子遇到问题,也可与班主任老师共同想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