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心教育人,以文化熏陶人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

2019-01-19 21:06赵芳
天津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德育传统文化

赵芳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梁镇中心小学,甘肃 天水 741000)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改革中的融入与持续应用并非是偶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汇聚了中国千百年以来最具有典型性的道德教育案例,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司马光砸缸等,此类案例在小学思想政治课本中融入、呈现、被阐述和被示范等,在易化小学德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难度的同时,丰富了小学德育课堂的传统文化融入和应用方式。

一、传统文化融入诉求下小学德育发展的瓶颈

(一)德育意识有限,传统文化融入方式固化

按照我国小学德育教学改革发展现状来看,最容易影响传统文化渗入的因素在于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发展不均衡,德育资源与管理方式深挖力度不足。长期受制于应试教育,部分德育教师和学生尚未意识到德育中传统文化融入与应用的必要性、价值和重要性,导致德育及管理仅被放在与其他学科同等位置,并无实质性教育价值和意义,自然也难以深入学生行为和心态的实际引导中。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传统文化故事的接触,如听家人讲述各类道德故事,自己看图画书,看电视中的成语故事动画片等,使学生已经对德育中的传统文化融入与应用有所认知,教师如果不能提供更为新颖、有趣、契合学生身心成长诉求的传统文化融入方式,就很难快速取得德育教改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性,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德育知识学习和德育系列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滞后,备受外来文化冲击

德育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性不足及偏于片面化,内容枯燥乏味等也是目前影响小学德育发展中传统文化融入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象化为主,很难理解抽象化的内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价值与意义领悟能力存在差异性,大多数学生很难在日常实际学习中全面了解并掌控所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足以及德育教学内容过于滞后化,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成效。近些年随着外来文化、互联网思维以及各类其他地区风俗习惯等在小学德育环境中融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学生因思辨能力较差,缺乏独立思考意识等很容易对各类外来文化、流行要素盲目追捧,进而影响小学德育中传统文化融入的力度和效率。如果学校和教师不予以重视,德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所需的学生认知和理解等也很难做到位。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与应用的双途径

(一)以文化熏陶人,整合资源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材中融入力度不足且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建议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全面应对。比如按照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综合大纲与传统文化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各类要素的关联性,将本地的典籍故事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教学内容和教材大纲中,借此增加学生对故乡风土人情的认知和了解。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事件以及社会新闻和热点等作为小学德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时,也能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调整教学方式,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比例。比如小学德育教材中“我们的国庆节”是重点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国庆节的热闹,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奏国歌、升国旗的行为规范等,以便形成爱国热情与良好道德情操。在整合课内外资源时,教师可将与国庆节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国徽、国号、国旗、国歌的由来,新中国成立所遭遇的磨难以及新中国成立国民的欣喜等,以文字、图片、图画、视频等方式进行多角度展示。如可为学生使用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为什么在开国大典时台下民众激动流泪、欢呼雀跃,使其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开国大典阶段是否会如此激动,原因是什么。在强化学生相关信息的认知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看视频,辨析和描述全国人民如何庆祝国庆节,让有经验的学生讲一讲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是如何升起来的,周围人的反应和自己的心情等。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和爱国情怀,还可以让身边的学生现身说法,增加其他学生对课例的兴趣和关注。除了此种教学方式之外,中国五千年发展所留下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极为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拓展事业的要求,阅读与德育相关的各类课外阅读内容。此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课外读物种类的提取和共享。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在阅读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与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相关的各类传统文化典籍,以便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以爱心教育人,兼顾师生家庭教育效能

在以爱心教育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思维与心态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层级,打破以常规的成人化思维来面对和引导学生的惯性教育状态,借助亲子教育、多媒体平台、传统节日文化氛围、信息技术平台等来进一步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传统文化书籍之间的情感距离。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民主的教师必须有跟小孩学习的耐心、与学生同甘共苦的决心、宽容虚心……”“爱满天下”作为陶行知先生所追求的教育真谛,以爱作为核心,要求教师使用爱心来滋养学生的内心,并使用爱心陪伴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按照此项要求,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以爱心教育人,就需要将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以宽容友善之心来体察学生的心理,以学生身边的各类榜样力量、个人的魅力、传统文化德育精髓等来爱护学生和引导学生,而并非讽刺、批评、体罚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教师的师德、尊师重道等相关的经典故事极多,教师可引以为鉴,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此类经典故事,以及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尊敬师长、尊敬父母、爱国、尊敬同学等班级活动、校园活动,如诗词大会、实践小调研等来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增进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之间的感情,强化学生对孝道、同学情等的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小学生德育质量。此外,在以爱心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各类网络信息平台及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强化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取向,进而帮助教师利用各类经典读物和传统道德观念,及时引导学生,以帮助学生应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困境。教师还可将有文化的践行和教育活动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比如利用每月所制定的德育主题班会,综合各学科与此班会主题相关的内容,并在各个学科教师的辅助下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量,以此综合引导学生认识德育主题的应用价值和与自身的关联性。

三、结语

德育是我国五千年以来长期倡导的教育重点,也是当前我国小学核心素养教改过程中其他科目相融并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渗透核心主义价值观等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素养,在融入小学德育中时,以学生的实际执行表现和发展需求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榜样学生的启迪与引导作用。当然教师在教改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德育教学的教改要求进行融合,以及如何从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新鲜养分,按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重新界定小学德育创新应用的方式等。

猜你喜欢
德育传统文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