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海英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经济区闸南小学,江苏 盐城 224500)
传统的教法弱化了语言的建构,学生不善于表达真实的想法,影响了听说读写技能的提升;教师忽略了思维的训练,学到的知识无法内化为能力,学生缺乏深度的思考:教师淡化了情感的培养,教师以考分为评判的标准,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教师缺乏内涵的挖掘,淡化了学生对文化的传承,只是将自己的片面理解讲授给学生,学生难以感受其中的韵味。教师要开展生态阅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教师为学生营造听说读写的氛围,为他们提供感受语言、品味语言的机会,促进他们语言经验的积累。教师要顺应童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故事法教学,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促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提供必要的指导,让他们能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能读好、读懂,能读得清晰、读得流畅、读得抑扬顿挫,能挖掘好语调、语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师以范读引导学生去理解、感受、联想,让他们能准确地把握阅读的技能,对情感能拿捏到位,促进语感的形成。学生通过听说的训练,也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素养的提升。
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将问题与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指向,让他们展开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出新的想法,从而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善于让学,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疑问。教师要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与探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必要的引导,要加强学生对探究结果的交流,让他们在信息分享、思维碰撞中获得发展。
语文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师要以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习得审美的方法,获得审美情操的陶冶。教师要营造美的情境,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美,获得美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感受美的世界。教师要将文本的内容、人物的对话改编成内容,能融入自己的理解,将文本的内容生动地演绎出来。如在学习《最后的姿势》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谭老师张开双臂,用双手护住学生的最美丽的姿势中感受到谭老师面对灾难迸发出的爱的光芒。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教师要引领学生亲历体验,学习先辈的智慧,传承中华的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感受文化的深厚,提升学习文化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让他们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他们文化能力的发展,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表达,提升他们听说能力的素养,要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提升他们的思维发展素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陶冶,提升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素养;要开展文化活动,提升他们传承文化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