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中学 高金凤
21世纪初,随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核心素养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组织以及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我国于2004 年提出了生态课堂的构建。生态课堂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知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培注重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生态课堂的提出符合我国教育现在的国情。
但在体育生态课堂中,资料显示关于如何去寻求体育生态课堂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的平衡,这方面相关的研究非常少。因此我希望通过对本文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生态课堂教与学平衡的分析与研究,为以后建设完整有效的体育生态课堂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体育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各个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础体育常识、运动技能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全面表现,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和关键性。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主要由参加日常运动与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掌握常用的健康知识和拥有好的健康习惯、以及具有勤学苦练的良好体育品德所构成。“体育生态课堂”是指在体育教育领域,利用多媒体、各类测量仪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专项体育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生态课堂教与学平衡的分析与研究,在体育生态课堂中如何合理地掌控教与学的平衡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参考。
1.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生态课堂教与学呈现的比例。
教与学的比例首先时间的比重,讲课的时间不超过一节体育课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一节体育课的二分之一,学生学和练的时间不少于一节体育课的三分之一。一节课的时间里面学生的学是主导,学的时间要多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包括很多方面,主动地去参与教师、学生的讨论,主动地去练习,去运动等。
2.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生态课堂中的教。
教师的教在选取的教材内容是精准的。一节体育课时间是45 分钟,教师在讲解时需精讲多练,让学生能够在练习中逐渐巩固提高体育技能,在有限的讲解时间里,做到精和准,精是教材内容取其精华部分、技术动作的重难点部分的着重突出、同时语言表达的精练、准,是教师在讲解体育技能的时候做到讲解时表达准确和动作示范的准确。只有具备精和准才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教师教的什么,重点应该是什么,难点主要在哪里,让学生做到心中明确。
教师的教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应是多元化的。教材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多元的,在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动作的讲解上采用提问的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竞赛法和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等。“快速跑”教学方法以提问法为例:在教师教快速跑这个教学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快速跑是首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才能跑得更快”,在同学们进行练习的时候思考,在进行几次练习之后,就会有同学回答,跑直线就会跑得快,有的同学会说步子大了就会跑得快,之后同学们就会尝试各种方法去跑,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带动学生主动是思考,并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展开练习,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的教结果应是高效的。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快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是高效的,如果教师教的还没有同学自己自学更好更快,那还需要教师做什么,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时刻清楚教学的内容的难易之处,分清楚那些教材内容学生一学就会的,针对这种教学内容采取一带而过的方式,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尝试和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需要本节课精讲,讲透彻,让学生明白,还有一些内容是现阶段学生身体素质达不到的就这个时期不讲,延后再讲,在每一节体育课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动作要点,做到高效教学。
3.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生态课堂中的学。
学生在体育生态课堂中要做到“乐”。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主导。兴趣是先导,做任何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花费自己的精力去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感兴趣的,才能使学生学得快乐,让学生乐于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耐力跑为例:平时的耐力跑很多的教师会选择计时跑圈这种常用的方法,每次我观察学生都跑得很累,非常不开心,同时尤其是女同学会找各种的理由找教师请假等,但是今年我采取踢足球比赛的方法,20分钟持续踢足球比赛,学生在比赛场上跑动得非常活跃,但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开心,一场比赛下来都感觉不到累,但其实耐力发展要比计时跑圈取得效果相对来说更好。主动乐于参与是学生乐于学习的表现。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学生是教与学的内因,教师只是引路人,是外在因素,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体会学习的快乐,才能用主人翁的精神,自我进行约束自己,遇到不会的,努力去学会,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学生自我的创造能力,达成自我的进步,促进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展示教育的长远的效应。
学生在体育生态课堂中要做到“动”。体育成绩提高,身体素质的不断进步都是在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作用下,要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就要学生动起来,学生动起来的才是体育课的真实目的。
运动量。一节成功的体育生态课是有一定的运动量的,生态体育课上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量,所安排的负荷量要与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相适应,运动量过大和过小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不同的内容调节运动量,一般以心率120 次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 次为运动量中等、150~180 次为运动量大。在生态体育课上只有达到了中等及以上的量,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运动水平和技能,不断促进学生身体素养的提高。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动作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适宜的运动强度能有效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增强体质。若运动量过大,超过身体所能承受,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危害身体健康。100%的耗氧量是最大运动强度、60%~80%的耗氧量是强度运动、40%~60%的耗氧量是中等强度运动、20%是轻度强度运动。
学生在体育生态课堂中要做到“会”。对技能动作的掌握。在体育生态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理解掌握动作技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学不会,那都是不成功的,做出完整动作,知道动作的原理,掌握动作的规律,那就是会了,这就是学习的意义所在。会灵活地运用动作技能,体育知识和技能不仅仅只能运用到在体育课和任何体育活动中,在生活中也时常会用到,例如前滚翻动作,前滚翻的曲臂,低头团身向前滚动可以运用到我们从高处落下,保护自己不受伤。
通过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生态课堂教与学的比例分配、体育生态课堂教师的教、体育生态课堂的学以及体育生态课堂评价和反馈这四个方面去实现教与学的平衡,促进教与学不断进步,过度的教与过度的学都不能实现教学的双赢局面,只有平衡才能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