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贾兰兰
思考问题的速度往往能反应一个人的思维水平。我认为快速地求解出答案,简单来说,体现在“快”和“准”,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我总结了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遇到题目时不走寻常路,走捷径,跳步骤,使解题过程和时间减少。
2.直觉,有时候直觉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直接得出思路。
3.归纳,数学题目就是千变万变,而思想就那一个,所以归纳可更好地找出解题方法。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很喜欢运用惯用的方法去解答,并不会去思考其他的方法。长此下去,你会发现学生只会做见过的题型,没有见过的他们无从下手。所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上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心。
例1:明明和小丽一共有86 张卡片。明明给小丽8张卡片后两人的数量相等。问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
解法一:86÷2=43(张)
明明43+8=51(张) 小丽43-8=35(张)
解法二:2×8=16(张) 86-16=70(张)
小丽70÷2=35(张) 明明35+16=51(张)
解法三:2×8=16(张) 86+16=102(张)
明明102÷2=51(张) 小丽51-16=35(张)
答:明明有51张,小丽有35张。
本题有三种解法,通过画线段图,移多补少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在批改时,我发现学生更喜欢第二种解法。我想可能因为书上的例题采用的就是把多的减去少的加上来,而没有强调到可以利用分的方法。讲题目的时候,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有一些学生开始思考了,他发现了解法一的方法,通过互相交流发现,本道题目利用分的方法,非常简便。
1.独立思考。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学生一定要学会独立去思考问题,要学会自己去思考、探究,而不是一看见难题就后退。在教学中,我发现好多的学生,看见难题、陌生的题型,读一遍题目之后,就放弃思考了。根本就不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里面的奥秘,缺失自我的判断。长此以往,数学对于他来说就是天书,特别是解决问题,他无从下手。所以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合作交流。课堂上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敢于让出空间和时间,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规律,即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也不要急于纠正,因为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是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的时刻,错误的价值往往比正确的答案对学生的帮助更大。学生是有个性的,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漫无目的地接受是不可取的,得不偿失,让学才能够引思,放手不等于放弃,相反这是为了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2: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四根彩色小棒8cm、5cm、4cm、2cm,你可以从中任选三根小围成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谁围的速度更快。
学生1:8cm、5cm、4cm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2:8cm、5cm、2cm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3:2cm、5cm、4cm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4:8cm、2cm、4cm不能围成三角形。
上面的结论是学生合作得到的结论。这时候,我问学生们,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大家。此时,有的学生就开始提问了,为什么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
这个问题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慢慢地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三角形的两条之和小于了第三边,所以无法围成三角形,此时顺机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便水到渠成。
3.自我反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做题目时,总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不会及时反馈,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必须及时地自我反馈,自己去发现解题过程的失与得。及时地总结大过一味地做题,要想学得轻松就要学会反思。
我认为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能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敢于突破自我以往的思考方式,正确地衡量和看待自我。
例3:统计学生们喜欢吃的水果。
教师:圣诞节即将来临了,为了庆祝节日老师想买一些水果送给大家。,同学们想吃哪三种水果呢?
学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学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教师:你喜欢什么水果?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大家喜欢的水果这么多怎么办呢?请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我们可以统计大家喜欢的水果,再决定买哪三种水果。
这个问题的设计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爱好,创造出积极的学习背景,让学生从圣诞节要买水果出发。但是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且只能买其中的两种水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与交流,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创造想象的梦想空间。
总之,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慢慢地会向着抽象的思维转化。在数学教学阶段中,每一个年级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帮助。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先发展自身,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优秀的课堂环境中挖掘自我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