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娟
(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经济与管理系,陕西西安 710068)
体育经纪人是指在体育市场中从事居间、行纪、代理等经纪业务,为运动员、体育组织等提供中介服务,并从中取得合法收入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纪人在加快体育市场资源流动,挖掘体育无形资产价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以足球为代表的职业体育的启动,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各类体育资源的流动加快,对体育经纪人提出了迫切需求。一开始的体育经纪人主要是由包括退役的运动员、体育行业的管理人员、律师等相关领域的人员在市场需求的强大推动下转型而来的。
2006年4月,体育经纪人作为一项新职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纳入第6批国家职业类别,为对接这一新兴职业,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工商总局着手通过对体育经纪人短期培训的方式满足实际需要,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体育经纪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体育市场化进程中对于体育经纪人的需求。2008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将体育经纪业纳入国家体育产业统计体系,标志着体育经纪业已进入国民经济发展序列。2011年,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正式举行,先后在上海、北京、江苏、山东、陕西等省市开展了体育经纪人的教育、培训和考核的试点,使体育经纪人的发展步入正轨。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范畴,明确指出要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体育中介组织,扶持体育策划、咨询、经纪和营销企业的发展,为体育经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适应国务院职业资格管理改革的新趋势和体育经纪行业新的发展需要,在原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基础上开展着手开展体育经纪人等级培训与能力测评工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经纪人才。
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
2.1 对接国家体育经纪人能力测评考试的短期培训方式。当前,体育经纪人等级培训与能力测评系列工作是国家体育总局为适应国务院职业资格管理改革工作要求,在对2011年开始的体育经纪人职业资格培训考试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尝试,培训与测评工作以提高中国体育经纪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为目标,培养熟悉体育经纪运作规律,掌握相关法律、营销、赞助、品牌管理等知识与原理,具备体育商业分析、项目策划、市场运作和产业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体育经纪人才。2017年首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开展三级体育经纪人的培训测评考核认证工作,培训对象为从事或准备从事体育经纪人职业的社会在职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和退役运动员等。相关机构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的要求和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培训、统一职业能力测评的准则组织和开展培训。培训师资由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认定和委派,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丰富体育经纪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并获得体育经纪人等级培训与职业能力测评资质。培训选用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体育经纪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授课,培训形式分为集中授课和周末授课两种,课程共计64学时。考核则采取统一测评的方式对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测试,两项成绩合格者将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颁发的“体育经纪人等级培训与能力测评证书”。
可以看出短期培养方式,一方面确实在短时间内向社会、市场提供了具有相应资质的体育经纪人。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短期培训的方式很难全面、系统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经纪人才。体育经纪人作为体育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体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短期培训很难保障培训人员系统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体育市场对体育经纪人才的需求。未经过扎实系统的专业学习,自然难以胜任市场的需要,实践中大量存在着考试通过率高、市场淘汰率高的“两高”现象,很多取得资格的体育经纪人在业务开展方面并没有优势,有业务的经纪人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做广告、搞赞助、为企业提高知名度等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经济活动上,很少涉足经纪转会、法律咨询、代理体育赛事的转播与制作等专业要求更高的业务。其次,改革之后的体育经纪人等级培训与职业能力测评之所以选取三家体育经纪公司进行培训,目的就是增强对于体育经纪人业务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时间短,需要对接培训后的测评考试,所以各地的培训都以讲授体育经纪人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国外体育经纪人制度及管理规定为主,侧重于使被培训者了解体育经纪人有关理论知识,难以通过培训提升体育经纪人的实际业务能力。因而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培养途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其主要原因并非供过于求,而是供非所求,这种短平快难以达到市场对体育经纪人的要求,反而对体育经纪人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第三,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国家体育总局主导的体育经纪人等级培训与职业能力测评将培训与测评考试进行了捆绑,要求参加职业能力测评的人员必须在指定机构进行培训后方可参加考试,对通过其他学习方式具备体育经纪人职业资质的人员不公平。
2.2 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机构,也需要不断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具体规定和原则要求,我国部分综合类和财经类高等院校,如郑州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以及大多数的体育类院校相继开设了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市场营销等专业,在这些专业开设有体育经纪人的相关课程。与短期培训方式不同,由于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方面的条件限制与程序上的要求,对实践的强烈需求的回应相对迟缓,虽然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已开设有体育经纪人课程,但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重视不够,课程设置方式、课程与相关专业的结合模式、与体育经纪人职业实践的衔接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体育市场中起着重要沟通和桥梁作用的体育经纪人的需求量也必将随之激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加强对职业体育经纪人的培养,规范体育中介从业人员素质,满足体育事业改革与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要求。
体育经纪人虽然是经纪行业的一种,但有其体育行业的特殊性,体育经纪人必须熟悉各类体育项目的规则,掌握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的运作规律和特点,了解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等。不懂体育,不了解体育发展的规律或是对体育专业知识一知半解,都不可能成为合格的体育经纪人。当然,体育经纪人是一个职业要求较高的新兴职业,除了懂体育,还应具备其他领域广阔的知识覆盖面,掌握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甚至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财务、税务、项目策划、赛事推广、宣传包装等各方面知识。总之,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从实践内容的角度来看,体育经纪人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涵盖了体育、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以及法律等多个专业领域,具备自身专业的特殊性。
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将体育经纪人的培养与体育院校相关专业相衔接,增设体育经纪人专业,发挥高等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经纪人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也为体育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首先,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经纪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体育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配套设施方面都具有其他非体育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次,为了适应我国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发展需要,体育专业院校也在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开设了经济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和体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为培养体育经纪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另一个显著的优势是体育院校与体育行业的各类体育组织、职业俱乐部等有着较为紧密地联系,能将体育发展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及时传递给学生,体育俱乐部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为学生及早了解体育市场提供条件。因此,充分利用体育院校己有专业师资力量,增设体育经纪人专业,整合发挥社会体育、休闲体育和运动训练等专业在体育领域的优势,加大对体育经纪人的培养,引导有志于步入体育经纪领域的学生通过大学的专业系统学习,为体育经纪行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