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刘振卿,吴 勇,王 佳,姜 蓉
(北京工业大学 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124)
北京市成功申办2022 年冬奥会,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冰雪运动迈入新时代发展的新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讲话精神,应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规划策动等多种形式,将普及冰雪运动尽快纳入全民健身总体战略要求。在普通高校中大力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是实现国家发改委与教育部、体育总局颁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北京市《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等政策措施的关键途径之一。冰雪运动进入高校课堂,既可为冰雪运动培养、输送和储备人才,促进高校冰雪运动竞技体育教育、健身教育和社会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又可以在高校冰雪运动师资力量培养和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时,推动高校冰雪体育运动文化建设迈入新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高校是承接京津冀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纽带和桥梁,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中协同融入冰雪运动教育,对有序推进和加快京津冀地区经济、教育、健康事业的协同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对京津冀高校开展冰雪运动的现状、策略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上述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期刊网,以“高校冰雪体育教学”、“冰雪运动教学”等作为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 2010 年至今的文献100 多篇,其中参考相近文献20余篇,并结合有关专业论著及研究报告,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
利用面谈、电话、微信等方式,对京津冀三地部分体育院校、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北京南山滑雪场管理人员、一线教练队员等共计15人,吉林、齐齐哈尔两所高校的体育教师等进行了咨询访谈,内容主要涉及高校冰雪运动教育开展的现状及问题、冰雪运动专业教育训练以及规模训练场馆的使用,了解了他们对高校冰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思路,并将其观点汇总整理后吸收到本研究的策略当中
2.1 教学课程设置与开展情况
由于地处北方,京津地区、以及河北唐山、廊坊等地区的部分高校,在冬季开展了相关冰雪运动的选修课和必修课,最为常见的为滑冰课程,有的还设置双板、单板滑雪课。但因客观条件限制,京津冀地区高校开展冰雪课程项目情况不甚理想。以北京为例,冬天降雪较少使得北京高等院校开展冰雪课程并不多,现在只有四所高校开设了冰雪课程,这四所学校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津冀地区其他高校的情况较北京相比,更有差距。对京津冀高校学生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5.1%的学生表示“有特别强烈的愿望参加学习冰雪课程”,而其中“没有参加过滑雪运动”的学生数量竞达到79.5%。
2.2 教学、专业训练与科研情况
教学、专业训练均缺乏专业人才。冰雪运动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教学以及优秀运动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两项基本需求,开展冰雪运动科研工作的差距更大。调研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北京,作为中国体育教育最高学府的北京体育大学,力度最大的举措即为与中国冰球协会共同组建成立中国冰球运动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在体育教育学院、管理传媒学院、运动健康与休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四个学院设立冰雪项目教学;联合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以及首都体育学院和一些社会滑雪场馆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雪上活动体验、开设选修课程。科研与专业训练的差距与缺口更大。
即使在我国开展冬季运动集中的东北三省,上述问题同样突出。首先,高校对冰雪运动科研投人较少,研究相对滞后。以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滑雪、冰球等几个关键领域为例,在教学方面普遍研究薄弱,滑雪领域研究过度倾向大众滑雪及滑雪产业,竟技滑雪研究欠缺;冰球运动研究状态滞后,而在冰雪运动装备技术领域,相关科研几于处于空白状态。
2.3 设施场地器材经费情况
由于训练场地、器材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尤其是训练经费、医疗和科研设备等方面存在不足,使京津冀高校在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上收获甚微,此外,由于场地及设施不足、器材匮乏等普遍问题,加之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时至目前,京津冀地区高校尚未出现交流教学、融合场地师资办学、集中选拔培训等改革措施。
3.1 充分认识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京津冀高校协同开展冰雪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我国冰雪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现实基础与政策支撑,高校也迎来了发展冰雪运动的历史机遇,一是打造国家冰雪运动品牌,需要高校的助力和推动;二是全民冰雪运动,需要高校的引领作用;三是高校发展冰雪运动,是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强有力保障。
冰雪运动在高校进行推广,能给大学校园体育活动带来新的内容,高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主动营造、传播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冰雪运动在校园的广泛开展,对于地区乃至国家冰雪运动综合实力和保障能力的提高,对于冰雪运动项目普及和拓宽竞技冰雪运动队选材面,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冰雪运动全面进人高校课堂,即是冰雪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搞好北京冬奥会,必须凸显高校冰雪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冰雪教学中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对高校冰雪体育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将产生重大、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京津冀高校协同开展冰雪体育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便利、有效的途径。
3.2 明确京津冀高校协同开展冰雪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
3.2.1 普及性目标
在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与视域下,一方面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引导大学生充分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主动营造校园冰雪运动氛围,传播校园冰雪体育文化,推动冰雪运动在校园广泛开展,扎实推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二是力求形成大中小学一条龙的青少年课余训练体系。京津冀地区的高校,应在开展普及性冰雪教育方面,大胆创新,倡导多方位的合作协作,力争取得新突破。
3.2.2 专项发展目标
高校冰雪运动竞技体育教育是实现专项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要打破常规、实现冰雪运动教学、训练、比赛、科研多管齐下、有效整合、相辅相成,充分发挥高校冬季体育教育的竞技体育教育、健身教育和社会体育教育的综合效应,拓宽竞技冰雪运动队选材、培养、输送和储备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途径,实现专项发展目标上。
3.3 不断探索京津冀高校协同开展冰雪体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加快推动京津冀青少年体育协同发展,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区域资源共享,进一步激发京津冀青少年体育发展潜力和活力,加快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签署了《京津冀青少年体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围绕冰雪进校园,还应出台依托高等院校、社会资源进行校园冰雪特色培训、冰雪运动普及指导的系列措施,特别是首先应立足于师资力量的培养。
京津冀地区高校要通过集中培训、课案交流、师资互换、教学演示等多种形式,加快冰雪运动师资力量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掌握冰雪运动发展的最前沿动态的体制机制;要通过建立京津冀地区高校大学生滑冰联赛、冰球联赛、滑雪巡回赛等多种形式,建立高校冬季项目运动队,成立相应的俱乐部,建立场地、器材、教学与运动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提升项目教学质量、培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