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漳州市平和县生态振兴路径探索

2019-01-19 10:56赖铭光朱晨暄
台湾农业探索 2019年3期
关键词:平和县蜜柚生态

赖铭光,朱晨暄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建设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更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按乡村振兴的架构进行工作部署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振兴,拉开了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序幕。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必须强化农村生态治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广大农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重心主要在城市的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饮用水水源短缺和污染、土壤板结、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农村生态保护与农村文明及农民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农村经济发展又主要依靠农业的发展,因此,促进农业与生态的协调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漳州市平和县是典型的全国单一农产品种植集聚地,主要种植蜜柚,几乎家家户户都与柚子生产紧密挂钩,种植方式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但是,由于农户片面地追求蜜柚产业的经济效益,陡坡开垦、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滞销柚果和种植残留物的不正规处理等做法严重破坏了平和县的农业生态环境,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范围急剧扩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处于持续失衡的状态。因此,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平和县,要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以生态振兴为切入点,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经济作为实现平和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1 平和县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平和县有着“中国琯溪蜜柚之乡”的荣誉称号,蜜柚产业是平和县经济第一支柱产业[1]。据统计,截至2017年,平和全县琯溪蜜柚种植规模已达4.3万hm2,占漳州市柚种面积的82.8%,年产量120万t。但与蜜柚生产良好势头相悖的是降至谷底的生态环境友好度,调查数据显示,水源污染、土壤破坏、农田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益加剧,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矛盾愈发尖锐。

据统计,随着蜜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张,平和县农药、化肥的年使用量已激增至30万t以上,由此引发的农药、化肥残留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板结和酸化的生态问题;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和牲畜粪渣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葫芦等藻类疯长成态。2016年福建省环保厅发布的报告《福建省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2016年5月)》显示,平和县自来水水源地花山溪中铊含量为0.00012 mg/L,超标达20%,此外,县区内多个水体流域中磷、氮含量均超过正常指标。

同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为了追求蜜柚产业的经济效益,近十几年来平和县农户蜜柚种植区域已扩张到坡度大于25°的山地甚至海拔高于600 m的山坡之上。但是,陡坡开垦、焚烧山林的不良做法严重挤占了山地原生林木的生长空间,且由于坡度及海拔过大高的山地土层薄,过度种植引发的有机质减少、土质疏松问题,加上柚树保水保土机能不足,山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2]。此外,受平和县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理条件影响,夏季多暴雨,当降水量激增时,被毁林开垦的山地森林覆盖率低,蓄水能力弱,降水冲刷力度大,导致水土流失灾害频发。

2 平和县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生产导致的直接环境问题

2.1.1 滥用农药和化肥 平和县蜜柚林面积4.3万hm2,1棵蜜柚树1年施肥量约为7.5 kg,所需化肥总量巨大,仅2013年全县化肥使用量就达35万t。且由于有机化肥使用成本高,见效慢,当地蜜柚种植施肥仍以无机肥为主,部分果农虽也施用蘑菇土等有机肥,但为省工省本,大多未经过发酵处理直接投入使用,利用率低。据统计,平和全县50.5%的果园处于磷素高风险状态,12.2%的果园处于中风险状态。

2.1.2 种植区域不合理 农户盲目追求经济利益[5]和政府蜜柚种植规划不合理相互掩盖,共同加剧了平和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平和县农民主要收入的80%来源于蜜柚种植经济,随着蜜柚经济产业发展的趋势渐好,农业绩效逐步增强,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渐趋改善。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当地农民想方设法扩大蜜柚种植面积,从农田到近山,再进一步向远山和高山扩展,将原生林木砍伐后种植蜜柚。但由于平和县山区地面坡度大,如此过度、纵向延伸式的毁林开荒使得高山原始植被遭到破坏,植被覆盖率减少,涵养、净化水源能力削弱,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受损;同时,大型农机具开垦使得土质松散、部分地表贫瘠甚至裸露。此外,当地政府对蜜柚种植园区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采用粗放型生产种植模式,集中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以改变土壤原有的肥力结构,忽视了土地生长条件是否适合种植蜜柚这一前提。而将大片耕作区都改用于蜜柚的种植,造成了动植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结构破坏等后果,最终影响生态平衡,导致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

2.1.3 种植残留物随意处置 由于农户的知识水平和环保意识受限,将废弃农药瓶随意丢弃至田间或河里,残留农药所释放的毒性,不但破坏了农田生物多样性,而且污染了生产生活用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未分解肥料的化学物质残留导致土地物理性质恶化,果园及周遭地区的土壤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以土壤板结和土壤酸化两者问题最为严重。此外,对于滞销柚果的非正规性处理,如将其堆积在路旁或丢弃到河里任其腐烂,污染了周遭空气体和水体,甚至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2.2 农业生产导致的间接环境问题

2.2.1 缺乏必要的资金保证 首先,资金不足使得生态建设工程难以顺利推进。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治理生态环境的一个必要前提,但是平和县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在农业上投入有限。调查数据显示,平和县蜜柚等初级农产品种植业占比达85%,种植规模达4.3万hm2,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初级农业种植成本高、收益低,政府为保持水土提供的益草草籽,以及有机肥补贴所需动用的资金数量大,这对于拥有约24.5万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平和县而言,无疑是极大的财政资金投入压力。此外,平和县财政政策落实及监督机制并不完善,部分边远村落无法贯彻落实财政方针,造成了平和县农业发展缓慢且不平衡的现状。

2.2.2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弱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具普及化程度低是平和县农业生态环境失衡的重要客观原因。当前平和县蜜柚种植在肥料使用上仍以无机肥为主,主要是因为精品有机肥的制作工艺繁琐,需经过生物堆腐发酵、物理脱水、有机质配比、高温灭菌、干燥除臭、粉碎分筛等多道工序,还需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平和县当地科技综合配套措施不足,操作难度高,再加上有机肥运输难度大、成本高,导致有机化肥难以大量生产和推广。此外,平和县蜜柚种植、除草、施肥、环割、套袋过程大多仍以人工劳动为主。以除草为例,由于人工劳动量大、劳动力不足,使用传统农具(锄头等)除草极其缺乏效率,因此农民们更倾向于使用农药除草,而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恶性影响(如水源及土地污染)较大。虽然,除草机带来的环境污染相对较小,但现今农业器械的价格水平对农民来说过高,且政府的补贴机制还未完善。

2.2.3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平和县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也是蜜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尖锐的一个主观因素[5]。平和县蜜柚产业的生产方式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分散化经营导致集约程度低,政府进行统筹管理的难度大,加上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在环保教育环节的普及上难免有所欠缺,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所局限。同时,由于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蜜柚产业,因此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才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最为关注的,相较之下,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就有所不足。

3 平和县农村生态环境的初步治理措施

面对着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平和县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采取了一些初步措施,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治理方式。

3.1 实行财政补贴,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政府实行农业产业补贴政策以改进生产方式[3]。为降低农户的蜜柚种植成本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资金压力,政府出台了许多农业补贴政策:对割草机的购买进行补贴并且发放益草草籽,用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和保持水土;对修建三格化粪池进行补贴,用以提高污水净化程度;对有机肥的购买和使用进行补贴,用以降低化学肥料对土壤和水源的损害程度。一系列补贴政策给予了农民实质性的惠利,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在经济、思想上提高了农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3.2 推动产销一体化,减少潜在的生态问题

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近年来海南、广西等地大量引进和种植蜜柚,挤占琯溪蜜柚市场。受气候原因影响,平和琯溪蜜柚的收成期较晚,导致琯溪蜜柚价格连年走低,果农收入持续下降。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盯电商销售平台这一产品销售热点领域,由平和县互联网中心办公室创建蜜柚互联网平台,组织进行免费电商技能培训,拓展蜜柚销售渠道,从销售环节上减少柚果的滞销量。

推广建立农业合作社,通过组团的方式做大产业规模。根据各村村民的意愿,平和县政府推广组办新农村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降低蜜柚生产成本,做大产业规模。农业合作社统一改进蜜柚种植技术,统一推广化肥使用技术,统一进行农机器械的采买和使用,通过系统化和规模化的管理,协调推进蜜柚的生态化生产,快速地推动了生态化生产方式的普及。

3.3 推行全方位治理举措,助力全县绿色转型

平和县政府有关部门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禁止高山开荒,保护原始植被和水土。为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现象的发生,平和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制止过度开发山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禁止毁林种果及在坡度超过25°的山坡开垦种植农作物,同时加强巡逻和案件查处力度。力图通过这一举措,维持山顶及以下的原始植被覆盖率,阻止因山地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同时,为了确保政策的严格、有效落实,规定挖掘机等重型机械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示后才可上山。这一政策从出台到执行等一系列环节的强制性、果断性,有效地保护了高山地区的原始植被,使得山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改善。

同时,平和县各村设点对化学品、蜜柚产品残余等进行集中回收处理。通过对农民的访谈得知,农药残留是污染环境的源头之一,由于知识、素质等原因,许多农民会直接将已使用的农药瓶丢弃在田里或河里,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进而威胁日常饮用水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要求基层部门加强对农药残余等方面的管理[4],并且在各个村子设立农药瓶回收点,以便集中处理。同时,政府部门将滞销柚果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力求减少随意丢弃柚果的现象。此外,政府在各个村子修建、放置垃圾箱,收集生活垃圾,而后运往漳浦县进行统一处理。

此外,平和县政府致力于延伸产业链,扶持和帮助发展蜜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蜜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出路,适应社会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平和县大力推动蜜柚产业向二、三产业靠拢,除作为水果销售之外,一些滞销的水果或残次品则向柚子茶、沐浴露等加工品制造产业转型,发展蜜柚加工业,提升蜜柚附加价值,减少蜜柚的随意丢弃和处置;同时,发展蜜柚旅游业,举办蜜柚节、建设生态旅游蜜柚观光园,以蜜柚旅游带动生态基础设施的改善,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平和县生态振兴的发展路径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和重要内容。基于平和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针对现有的问题,在平和县生态环境初步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提出生态振兴的发展路径。

4.1 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生态宏观管理

4.1.1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平和县政府应明确污染主体和污染源头,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3],对农业生产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培育好生态治理主体,推进政府服务外包[6]。通过资金扶持、配套基础设施等优惠政策,吸引平和县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到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通过下放部分权限和职能,增强村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并将部分事务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地让渡给市场,将部分政府责任委托给私人部门或非盈利部门完成,政府对此进行监督、支付报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态治理效率。

4.1.2 推行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7]是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平和县政府可以通过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减轻农民的生产负担。平和县政府虽在有机肥、割草机等农用机具上出台了补贴政策,但由于资金后备不足等问题,使得政府缺乏执行力。政府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8],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构建PPP模式、鼓励企业捐赠、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等形式,扩大资金来源,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高效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4.1.3 推广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平和县政府可在各乡镇推广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集合农村自由资本,提高蜜柚种植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打造“田园综合体”模式。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打破农民分散化小规模经营,通过统一购买农药化肥等农资,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化肥质量,减少劣质肥料带来的生态问题。合作社另一益处便是可出资购买农民共同使用的大型机械,如喷洒农药时的发动机、蜜柚清洗机、网眼袋切缝机等,减少资源损耗、机器运作带来的能源消耗,以及水源和空气污染等生态问题。此外,合作社可承应政府“农超对接”项目,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为打造“田园综合体”夯实基础。

4.2 技术层面: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催生农业发展新动力

一方面,平和县应推动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将科学技术手段与农业有机结合是使生态治理手段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有机肥生产技术[9]为例,平和县蜜柚种植过程中化肥的过度使用及残留,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有机肥厂商虽多,但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成本高,缺乏蜜柚所需养分,导致有机肥实用性低,使得有机肥的普及受阻,最终形成蜜柚种植仍以化肥使用为主的局面。针对有机肥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可引进新型有机肥造粒机,运用于轻质细粉物料的造粒,提高颗粒质量,节约干燥工序,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为了避免有机肥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必须进行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具体可采用EM堆腐法、发酵催熟堆腐法,以及工厂无害化处理等方法,以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另一方面,平和县政府应推动农业机具的普及与升级[10],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创新型和绿色型产业,从根本上遏制水源污染、土壤板结等生态问题。在蜜柚种植过程中,如若不使用农用机具,高额的人工费用则会给农户带来极大的生产资金压力,而中小型农用机具的普及能够使农民节约人工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户更有能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出钱出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防止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出现。此外,由于传统农用机具操作不便,应采用便于操作、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新型农用机具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更好地生产安全的绿色产品。

4.3 产业层面:推动农业结构升级,构筑现代农业新范式

琯溪蜜柚绝大部分仍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由于海南、广东等地所生产的蜜柚挤占市场,使得大量柚果滞销,出现了“增产减收”的怪象。平和县应积极推进蜜柚深加工,如将原生柚果制造成果酱、果茶等工业制成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全面促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11]。此外,拥有大面积果园的农户可在果树生长及培植时期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短期生态林体验游,满足压力大、假期短的周边都市群体的消费需求,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政府应在交通线路、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如利用MAPGIS提前确定乡村用地的尺度、容积率等,规划出农耕用地、娱乐用地及可能的置换组合用地等。在供给方面,还应注重农业产权制度的完善,建设以农副产品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制度性改革,激活农业主体、销售市场的潜力,提升市场化程度,提高乡村生活的便宜度和安全度,为百姓创造出生态宜居的环境。

平和县享有“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等众多公共美誉,平和县政府可以此为根本加强琯溪蜜柚的品牌建设,探索新型销售渠道,学习先进的销售理念和方法。通过强化品牌意识的引导,运用法律、市场等手段维护品牌,对琯溪蜜柚的商标进行注册并加以保护;搭建好全方位宣传广告平台,鼓励企业打造自有商标品牌,加强品牌声誉建设,做好DNS保护。同时,平和县应顺应当前大数据发展趋势,可通过引进B2C、C2C、O2O等多方位销售模式,实现蜜柚售卖由传统的预定出货、指定供应、零碎销售扩大到消费范围更加广泛、主体更为多元的线上平台。此外,政府可发挥互联网中心的作用,通过教学培训、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新型产销,实现经济效益增值,为生态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4.4 农民层面:培育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凝聚全民参与合力

平和县政府应当扩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覆盖面,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10]。政府和农户进行协力合作:(1)必须强化新闻媒体的环保教育工作,明确环境保护宣传职责;(2)政府应鼓励乡民建立生态环保的NGO,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中,提高治理有效性;(3)政府可通过座谈会、规划展示论证等形式,提高生态治理措施的透明度,进而提高公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4)政府必须在学校教学、社会大众等多个层面,加强生态教育,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和终生教育,把环境保护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5)制定有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奖惩和激励机制等,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加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实现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平和县政府还应大力推进农业生态文化建设[12],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促进生态文明发展。进行农业生态文化建设,主要可从3个方面着手:(1)开展生态园体验及生态知识竞赛等各类生态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活动的普及与深入,向农民输送正确的生态文化观念;(2)进行农业生态保护政策研究,建立互联网政策交流平台,通过与农民交流把握政策执行效果,完善和落实生态保护政策;(3)调查农民的生态文化教育状况,准确把握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发展水平,实现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不同类型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的推进,进一步促进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平和县蜜柚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柚”一年老家的味道
平和县红肉蜜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福建:第十三届中国(平和)蜜柚节开幕
平和县森林经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一次包蜜柚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