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国有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策略

2019-01-19 06:42王静
铁道经济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控经营物流

王静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副总经理,上海 200070)

风险内控是物流企业普遍关注的管理内容。特别是国有性质的物流企业在应对市场化挑战的过程中,要在物流行业“红海”中稳固自身市场地位,除了依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运力资源、网络资源外,还必须十分清醒地分析和研判面临的各类风险,找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策略,加大内控力度,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促进自身实现从以运输、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向综合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不断发挥国有物流企业在社会物流需求中的主力军作用。

1 面临的风险分析

国有物流企业区别于民营物流企业,有自身对风险研判的标准和处置管控风险的强制性要求。在实施内部控制前,国有物流企业需要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分析。

1.1 内部风险

1)战略风险。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市场定位。行业内同类服务大量普及,经济周期的波动,利润降低成本上升,物流技术的更新换代,流程过时,品牌变质和崩溃,以及竞争对手逐步获得市场份额,客户偏好改变实力增强等风险的存在,都要求国有物流企业要加以关注并防范自身因战略失误风险所带来的发展困境。

2)财务风险。在统筹兼顾“两个最大,两个最小”目标的前提下,一对矛盾又统一的风险,即物流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客户效益最大化,物流企业成本最小和积极帮助用户谋划成本最小化。两者的矛盾性在于此消彼长的利益分割,两者的统一性在于共同配合才能谋求适合客户的成本最小化[1]。对于物流服务供应方来说,尤其要关注现金流量资金风险和一般性交易中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没有按信用周期及时回收赊销的资金,以及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物流企业不得不承担的物流损失,且超过企业承受能力时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3)市场风险。我国物流市场发展速度较快,企业之间竞争激烈,部分物流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没有对当前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市场定位不够准确,业务范围较广,导致市场快速反应能力较低。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风险发生的几率就会增加。

4)运营风险。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营管理不完善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货物损坏、送错货物或送货延时、单证传输中的安全等问题的发生,以及企业针对市场环境变化制定经营发展规划,在前期收取了较高费用,后续实践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都会增加运营风险。

1.2 外部风险

1)信誉风险。与合作方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或合作企业的主观和客观不确定因素所发生恶劣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都会给企业信誉造成风险,从而带来不利影响。

2)合同责任风险。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会签订相关合同,明确双方权责与义务,但是,很多大型企业会向客户施压,提出比较苛刻的合同条款。这会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企业的合同中责任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3)非合同责任风险。作为供应链重要物流环节的物流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与物流组织、分销商之间相互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物流运输,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存在大量一次性业务,一般不会签订合同,如果出现物流损失,物流企业可能承担较大损失[2]。

4)信息网络安全风险。物流信息化不仅是物流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需要,也已经成为物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为客户所重视和需要。因此,信息资料的保密性和准确性、传输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等等都是需要防范的风险。

2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2.1 组织结构设计不够有效

国有物流企业要想确保内控目标达到企业经营发展需求,就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而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又依赖于规范、合理的内部组织体系的支持。很多国有物流企业是从大型国有制造型企业以自营物流业务兼顾拓展外部市场发展起来的,有的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型企业演变来的,有的则是国有企业不相关多元化经营的附属企业,距离专业化物流企业组织架构存在较大差异,对风险内控的认识也很欠缺。且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人员素质、考评机制存在较大缺陷,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职能界定不明确,无法满足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对内部管理的稳定性和常态性需求。更不要说在组织机构到位的基础上,选派具有风险内控专业管理经验和知识能力的人员来从事这一工作,都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内容。

2.2 制度流程建设不及时

目前,国有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风险管控要求差距较大。内控制度基本以业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代替,涉及专业化的内控评价和内控审计的制度更是不到位,且实施的内控措施与方法也无法适应科技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新要求,有些更是难以跟上物流企业自身业务网络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进程,空白点和风险管控盲区比比皆是,造成了企业风险较大。

2.3 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首先,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不重视,没有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员工落实内部控制措施的积极性不高。其次,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灵活性,以应付上级检查为主,可操作性不强,具体的内控措施没有详细的操作流程与规范,工作人员在执行中没有具体的指导规范,也容易出现错误。同时,企业没有设置内部控制措施实施的监督机构,没有对内控举措的落实进行监督考核,这也导致工作人员出现懒惰心理,没有积极落实相关措施。

2.4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一方面,是企业各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导致具体的业务信息沟通不到位,影响了具体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到位,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各项信息分部门管理,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中心,给信息查询与信息共享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导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较低。

2.5 内控评估监督机制缺乏

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在内部监督运行方面,对财务状况较为重视,对考评部门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状况重视不足,甚至基本以结果监督代替对制度科学性、完备性和执行可靠性的过程监督,致使内控监督基本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3 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3.1 健全风险内控环境和管控架构

针对物流企业内外部风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在现有部门中,从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角度,明确承担风险内控职责的部门或岗位,负责牵头做好日常风险的研判分析和协调各部门履行内部控制职责,并定期组织内控评价。二是补充完善现有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内容以及绩效考评机制,将部门和各岗位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的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中,促进全员自觉重视和加强日常风险内控[3]。三是梳理机构和岗位设置,实现不相容职位分离以及部分岗位任职的定期轮岗制,规范具体业务的授权批准流程,重大事项、决策设置集体决策。

3.2 加强财务风险动态监控

积极学习借鉴民营和国外物流企业在风险管控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的风险管控制度,重点在风险的动态识别、预警和评估进行全方位监控。一方面,企业必须加强财务指标监控,定期评价各项经营活动,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详细分析财务风险成因,确定风险控制点,为风险预警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强化企业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职能,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规范授权为主要途径,以资金集中管理为重点内容,紧密贴近业务的财务风险监控体系。

3.3 加大风险内控与经营活动的融合

不论是风险管控还是内部控制,都必须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渗透融合。经营活动延伸到哪里,风险内控就要跟进到哪里。物流企业网络化、个性化的特征决定了风险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内部控制措施的复杂性,有些风险甚至需要延伸到客户、合作方共同管控。因此,内部控制活动必须与各业务部门、各经营机构的实际经营工作联系在一起,不仅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而且针对物流企业必需的生产作业环节,如货物的承运、仓储、流转、配送等业务活动,还要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定期检查、评价各单位和各环节的控制状况,确保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3.4 完善经营过程的信息沟通交流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保证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首先,各部门与员工之间应该加大交流,了解业务发展情况,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合作方、税务机关、客户等各方面的信息也应及时了解,做好沟通交流工作,使内部控制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其次,企业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对物流企业来说,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经营业务开展的基础,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企业应将风险监控、内部控制的信息采集渠道与业务流程信息相互融合,确保采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方便及时地综合分析研判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问题[4]。

3.5 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保障作用

为保证企业内控的有效运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活动与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隐患与漏洞,为内控制度的完善、内控流程的优化、内控体系的健全提供支持,以此促进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得到不断强化,促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国有物流企业健全内部监督机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一,国有物流企业应积极发挥纪检监察等监督检查机构的作用,建立投诉、举报等制度,完善投诉处理流程,加强对企业整体管理行为的监督。其二,加强内部审计,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财务活动等进行专业化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对主要经济指标制定偏离预警机制,并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以便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风险扩大,造成重大损失[5]。其三,企业还可以利用会计事务所、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等外部中介机构,加强外部监督,由外部监督机构对企业的内控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便企业及时解决。

4 结束语

国有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国内新兴民营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跨国物流业大规模进入、国内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等多方面的挑战与威胁,还有国有物流企业本身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自我挑战。因此,国有物流企业只有从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方式上,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要求,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监督机制的强化等方面入手,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充分结合在一起,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主动加强自我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管控经营物流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