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的风险防范

2019-01-19 06:20袁初明戴坤兴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念经济发展

袁初明,戴坤兴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33002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有力回应,是防范发展新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发展风险的有力武器。深入阐述五大发展理念与防范风险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利于更好发挥五大发展理念在防范各种风险的重要作用。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新时期发展实践的有力回应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发展实践既存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又要面对新的挑战和风险,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今后5 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1]。新发展理念正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当前我国在发展实践中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临发展动力不足带来的风险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保持年均10%的高速增长,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一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二是丰富的资源保障,三是大规模的投资支撑,四是广阔的消费市场。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 年开始逐渐下降,2015 年增长速度为6.9%,创1990 年以来的新低,经济增长速度下行表明原有的发展动力对经济的贡献减弱。劳动力优势丧失,人口红利逐步缩减,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大规模投资带来的回报率下降,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低水平重复制造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而有效供给又不足,严重影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根本原因是发展动力不足,而发展动力不足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要化解发展动力不足带来的风险,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关键在创新。

(二)面临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风险

建国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平衡问题,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目前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严重问题。一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仍然突出,严重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完成;二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发展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严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四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长的很长、短的很短”;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道德滑坡现象频发;六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不平衡,国防建设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不协调。习近平指出,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关键是补齐短板,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突出短板,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面临环境压力带来的风险

过去几十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我国目前在资源环境方面欠账太多,环境压力凸显,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没有面对这种压力,而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没有面临这么严峻的环境问题。当前的环境压力主要表现为:资源消耗量巨大,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仍然很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依赖型的生产方式使环境资源短缺问题凸显,资源瓶颈约束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不进行科技创新,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风险难以避免。同时,在GDP 至上发展理念的错误指导下,很多地区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仍旧在走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导致全国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风险。

(四)面临激烈国际竞争带来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对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导致国内外经济实现良性互动面临巨大挑战。其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海外投资环境日趋严峻,利用出口拉动经济作用锐减,“走出去”遇到阻碍;其二,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理应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然而,无论是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制定,还是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欧美国家仍然占据着主导权,这给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另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打压力度加大,经济上抢占国际资源和市场,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政治上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挑起周边国家与我国的争端,文化上推行西方价值观,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且利用全球环境问题给我国发展设置种种障碍。对于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客观国际环境,我们不能够采取回避的态度,而应当以更开放的姿态来应对。

(五)面临社会存在不公带来的风险

邓小平从过程与结果辩证关系的角度来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公有制从制度上保障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而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以及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其一,人们收入水平增长过缓,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会严重影响人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其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明显,也会严重影响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导致社会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其三,当前我国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仍然很多,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还有两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问题及贫富差距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让贫困人口脱贫,缩小贫富差距既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防范各种风险的有力武器

新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发展实践的正确总结,是新时期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是培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发展风险的理论武器。

(一)以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当前,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足。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才能够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首先,要树立创新理念。当前,创新能力不足和科技落后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理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用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要优化创新环境。要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网络、新闻媒介、电视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改变人们墨守成规的陈旧观念,鼓励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建设,加强有利于创新创造、创意研发的财税、投资、金融、贸易等领域的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力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再次,完善创新体制。要重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促进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府要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最后,要抓好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发展,关键在人才。要进一步重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教育投入,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把重视人才,重视创新落到实处。

(二)以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各方面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使有机体内部各要素实现良性互动。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往往是因为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全面而逐渐显现和加深。因此,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协调问题,防止“木桶效应”。首先,抓重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在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既要做到全面、统筹兼顾,又要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犯均衡论的错误。强调重点发展与提倡协调发展并不矛盾,相反,只有抓住关键问题,才可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习近平指出,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仍然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物质基础,为推进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补短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客观现实,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特别是要抓住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突出短板。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突出短板,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民生领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要把补短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明确补齐短板的着力点,解决好发展不协调问题,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再次,促全面。协调发展理念既强调重点发展,又强调要加强薄弱领域、薄弱环境的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注意社会各要素和各领域之间协调、均衡发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全面发展。结合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实践的特点,协调发展理念扩大了协调的范围,把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纳入到协调发展的范围,这种转变是对发展实践的有力回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环境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首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要求首先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保护好自然环境就是造福民生福祉。其次,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要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要使绿色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政府要成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企业要承担绿色发展的主体性角色,在生产中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公民要转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推动绿色发展方式。要改变过去唯GDP 的政府考核机制,将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引导各级政府科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提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科技含量,逐渐降低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加强环境污染监管,加大环境污染惩罚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节能减排。2015 年1 月1 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的有力法律保障。

(四)以开放的发展理念应对国际问题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阶段性深刻变化,为继续保持国内外经济良性互动的局面,提高我国对外经济水平,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要以开放的发展理念来应对国际问题。首先,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更需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更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过去“引进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搭建国际合作的新舞台,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加快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者深度融合的对外经济建设,提高对外经济水平。

其次,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要解决好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改变过去只关注国内发展而轻视国际市场与资源的狭隘发展观念,站在世界看中国,跳出国内谋发展。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与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国外市场与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强国际自贸区建设,实现互利共赢。最后,切实提高我国在国际经贸中的话语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起着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我国理应在国际经贸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我国既要为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承担应负的责任,更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公平公正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既要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也要维护公平的国际经济竞争秩序,努力寻求各方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全球经济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

(五)以共享发展理念解决民生问题

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之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根本体现,而要实现共享发展,关键是着力解决好与广大人民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首先,加大扶贫力度,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问题是世界难题,世界上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贫困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消除贫困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要高度统一认识,把消除贫困作为一个攻坚战来对待,同时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贫困根源。收入低下固然是贫困的重要原因,而疾病以及其他基本权利的被剥夺也是贫困产生的重要因素,印度著名学者阿马蒂亚森指出:“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2],因此,在消除贫困的攻坚工程中,不但要有效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更要通过发展基本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体系来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其次,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居民收入增长机制。收入是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在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也不断稳定增长,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发展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建立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使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切实提高。最后,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共享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民生导向、公平导向,政府既要着力解决好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等民生问题,又要解决好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健全低保制度,加大大病救助机制建设,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覆盖全社会每一个公民。

三、科学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及其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关系。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本体论来说它是解决什么是发展的问题,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处于核心位置;“协调、绿色、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3],三者从方法论上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其中,协调发展着眼于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着眼于发展的方向,解决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开放发展着眼于发展的环境,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性问题;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价值论上解决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于中国发展新实践,聚焦于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为什么发展等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是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4]同时,五大发展理念都是为了解决发展实践所面临的某一领域某一层次的问题而提出的,又各具有针对性,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表现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国际风险等风险,各种风险又集中表现为一些突出的现实问题,如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结构调整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严重的短板问题,严重影响整个发展大局;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国际经济形势趋紧,严重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贫富差距问题仍然存在,民生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面对各种复杂的风险问题,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科学分析各种发展理念在防范风险中的作用。共享发展着力于解决发展的价值追求,无疑具有根本性、前提性意义,共享发展解决不好,发展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共享发展理念主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防范社会风险;创新发展要解决我国动力不足的问题,是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的关键,是防范各种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协调发展着力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短板问题,促进整体发展,注重防范各种风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主要防范生态风险;开放发展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国际空间,主要防范国际风险。当然,正如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大发展理念在防范风险中的作用也不可以用孤立的观点来看待,我们既要看到不同发展理念在风险防范中的不同作用,也要把它们看作是防范风险的体系,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

猜你喜欢
理念经济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