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兰,张 发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天津300384;2.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东丽供电分公司 天津300300)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设立了微信公众号,然而,这些平台大多作为新的投审稿通道和文章推送之用,并没有发挥微信平台的潜在服务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1-2]。本文通过梳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内容建设、栏目建设等构建科技期刊微信服务平台的新举措。
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在科技期刊界已普遍采用,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有建设性的策略,但是目前仍存在着影响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问题。
由于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学术性较强,其主要服务对象,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大都是科研院所人员,未能吸引广泛的行业内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关注相应的科技期刊公众号。因此,服务对象结构单一,关注人群较少并且粉丝增长缓慢。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行业内其他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转发;另一方面是上传期刊发表过的文章。科技期刊原创观点、评论内容较少,原创内容数量有限,一方面使得用户对微信号的原创能力产生不信任感,难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平台,削弱平台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转发其他平台内容过多,使得用户转而关注其他平台,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平台用户流失。
目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栏目设置主要包括作者投稿、专家审稿、文章内容阅览等模块,这些模块最终都是通向编辑部的单向的固定程序,既没有设置服务对象的反馈模块,又把各个服务对象限定在自己的模块内,使得各个服务对象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不仅使得公众号的活跃度不够,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科技信息的互通互换。这也是导致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关注度较低的原因之一。
由于资金限制,大部分科技期刊没有设立专职的微信平台运营人员,而是指定一位编辑部工作人员兼职管理微信平台[3]。或是设立了专职的微信平台运营人员,但是人员较少,且是从其他岗位上抽调过来而不是专门招聘的微信平台专业运营人员。这些兼职或者抽调人员开展微信平台运营工作时,也是从零做起,缺乏相关经验,因而平台建设差强人意,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
科技期刊要把微信公众号作为自身面向作者、读者以及审稿专家的服务平台,从人才配置、内容建设、栏目设置等方面着力建设好该平台,才能利用好该平台。
面对当今新媒体、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微信公众号的强大影响力,尤其应该重视微信平台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有基金支持的科技期刊,应当设立专门的微信运营平台管理人员,并且可以考虑聘请具有成功微信运营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顾问,帮助制定营销策略,定期培训科技期刊内部微信平台的运营人员,指导微信平台的运营工作,使得科技期刊内部人员尽快掌握微信运营的技能,帮助科技期刊的微信平台尽快步入独立运营的轨道;对于自负盈亏的科技期刊,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不能聘请专业的顾问作指导,也应当全力建设微信服务平台,设立一两名专职人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微信运营平台培训。通过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平台运维业务的知识能力,还可以与同行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讨论,获取新思想,从而给科技期刊带来新活力。
内容为王,为了提升微信服务平台推广内容的品质,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①要坚持注重科技期刊内容的专业性,内容的专业性并非专指专业化的学术论文,而是广义上某一专业研究领域内贯穿研究、生产、服务整个过程的文章。
②努力做到与纸质期刊内容的融合与互补,用户关注期刊微信服务平台,目的在于可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更多的专业领域内或行业内的知识信息,科技期刊应该在整合纸质期刊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微信服务平台发布内容便捷、传播速度快、移动服务功能较强的特点,推出个性化内容。
③加快内容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变革,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包括内容呈现方式须具有多样性,因此,科技期刊的内容呈现方式应尽可能做到多元化。
④为微信服务平台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在微信服务平台上,不仅可以发布学术研究或者行业信息,还可以增加在线审稿、期刊优先出版、在线期刊稿件查询、用户反馈等功能。
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必须增强微信服务平台的互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平台的活跃度,从而提高用户的关注度,促使用户自发地成为科技期刊的传播推广者。科技期刊为了在优化平台栏目方面提高微信服务平台的互动性,要更加注重平台的服务性,更加人性化、个性化,除了设置历史消息、作者投稿、专家审稿、期刊阅读、期刊订阅等栏目外,可以设置更加具有互动性的交流论坛栏目,其中包括:学术讨论、专业资料求助、企业人才招募等内容,各层次的作者、读者与科技期刊之间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使读者可以获取学术知识、行业信息,使作者可以获取最新的专业研究动向,促进其研究成果的实用化、商品化。从而使科技期刊微信服务平台的关注度、影响力得到快速提高,实现三方的互通、互利、互赢。
微信服务平台建设是目前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科技期刊在构建微信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观察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期刊提出的更多的新要求,探索科技期刊发展的新途径,以求更好地服务科技期刊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