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军
(北京市大峪中学,北京102300)
素质体育教育环境下,实现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体育综合技能至关重要。我国已经开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各类体育综合性人才的融入,但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体育优势,因此,体育综合性人才具备“个性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身擅长的体育领域有所突破,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固有思维,对体育教学积极改革和优化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新形势、新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对优化体育教学进行研究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开展,自此之后,我国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指导思想上都进行了优化创新。但在改革进行的同时,体育教学却逐渐出现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成为体育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众多体育科研人员空有理论却难以实践,体育教师虽能够实践教学却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为了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调控,需要建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故而优化体育教学就成为体育教育界重点研究的对象,希望能够以成熟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成熟的体育教学理论而被体育科研人员和体育教师所认可。
在体育教学中,学校可根据学生需求、器材以及学校场地等多种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可根据自身擅长的体育项目参与到体育科目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动作要领指导当中。但学生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在体育项目中各有所好,接受能力也存在迥异,需要体育教师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加以引导,进而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目前,各所学校体育教师能够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大都能够做到“ 以学生为本”,但是在教学中仍将学生一概而论,对体育科目统一学习,很少考虑都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程度,无法真正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比如,在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会认为“个性发展”会限制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展现,在社会当中不能够将体育均衡展现;再如有些体育教师虽然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能够开展教学,但是无法具体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到目前为止,有部分学校还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认识模糊,没有理清学生个性发展在学生体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未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因此,并未将开展学生个性教学落到实处。
学生若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个性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体育教师优化教学,不能扼杀学生的体育发展个性,在个性发展阶段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措施,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让学生体育发展具有方向感。但目前,很多学校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体育科目使用技能,但是体育技能的熟能生巧需要时间长度、训练强度,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很难坚持下来,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意志,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多数体育教师普遍采取统一模式进行教学,并非所有学生都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项目涉及广泛,每个项目也都需要学生消化和吸收才能够将体育动作更好的完成,每位学生的擅长空间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完善的个性化空间满足学生的体育个性化需求。但是,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教学课程相对较多,教学班级较多,若想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空间,那么,教学目标很难完成,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业绩。另外,体育教师的教学进度是按照课时的学习标准逐一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应有时间范围内,并非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和熟悉体育学习知识,同时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受限,只能够按照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的学习,无法得到优化创新。
要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依靠课内教学还无法完成,还需要依靠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需要学生尽可能的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让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更好的展现。但是,许多学校却缺乏有效的课外教学,极少能够走出校外,即使体育比赛也多数在校内进行,教学活动受到极大的局限。另外,许多学生虽然对某些体育科目有着独特的喜爱,但许多家长却认为体育运动会耗费孩子大量的学习时间,限制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导致学生无法较多的接触到学校以外的体育运动,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参与到学生体育学习当中,学生个性发展不容置疑,体育教师应在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加强学校体育资源建设,优化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应当加大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提高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形成优质体育教学课程,使得教师通过更优化的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育教师尽可能的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所激励,加大对学生的“ 赏识教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激励中提升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体育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建设当中,对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有更好的认识。体育教师通过激励更好的对学生个性发展开展教学,教学计划也更容易实施。体育教师可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较强教学内容,减轻竞技性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体育学习发表自身的想法,体育教师要认真听取并科学合理的发表意见,做到正确激励学生。
在体育教学时,教师的教学速度相对较快,再加上学校体育课程较少,久而久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发展就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规定动作”之余,更多的加入“自选动作”,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空间。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要让学生自身有更多、更好的个性发展空间,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热情。
体育教学不可仅仅是课堂教学,课外体育学习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学生才拥有更为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体育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中的一些训练和比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更多的接触社会,体育教师更应该积极的引导其到校外参与更激烈的体育锻炼。同时,体育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体育学习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增加课外体育运动时间。
促进学生体育个性发展,需要有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作为引导,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实施有效激励手段、预留个性发展空间、课内外相结合等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通过实践和探索真正做到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为学生全面多方位的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