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皛珺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盐城 224001
晚期早产儿由于提前脱离子宫,肌肉生长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出生后容易出现呼吸、吸吮以及吞咽困难各种临床问题,特别是相比于足月儿,更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影响新生儿成长发育。文献报道[1-2]认为,晚期早产儿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内分泌系统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缺乏明显的饥饿或者饱腹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积极干预喂养不耐受问题,采用有效方法促进晚期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该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对33例晚期早产儿实施抚触辅助早期微量喂养的干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随机抽选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6例晚期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胎龄最短34周,最长36周,平均胎龄(35.5±0.4)周;出生体重最低 1 844 g,最高 3 372 g,平均出生体重为(2 693.4±166.5)g;16 例为顺产,17例为剖宫产。观察组男21例,女12例;胎龄最短35周,最长36周,平均胎龄(35.7±0.2)周;出生体重最低1 844 g,最高3 372g,平均出生体重为(2 693.4±166.5)g;15例为顺产,18例为剖宫产。两组均于晚期早产儿临床诊断标准[3]相符,胎龄>34周但<37周,排除先天性疾病、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内营养禁忌证以及颅内出血病例。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等基线特征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微量喂养,即出生后12~24 h内早期开展早期微量喂养,初次采用肠内营养方式,吸吮能力良好者可采取母乳喂养以及奶粉喂养的方式,吞咽能力不佳则采取鼻饲喂养配方奶粉,10~20 mL/(kg·d),两次喂养间隔时间为3 h,结合患者情况,适当增加喂养量,但应控制在20 mg/(kg·d),对于伴有胃潴留的患儿,若潴留奶量超过喂养量的1/3,中间应停喂一次。早产儿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可辅助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上述干预的基础上开展新生儿抚触,对于出生24 h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的患儿,医护人员即可开展新生儿抚触,室温维持在28~30℃,室内湿度应不超过50%~60%,喂奶后1 h或者两次喂养中间开始抚触,同时,应确保患儿处于清醒、安静状态[4]。抚触方法如下:患儿全身裸露,医护人员给予全身按摩,从头面部开始,按顺序抚触胸腹部、背部、四肢以及手足部,其中腹部抚触按摩时先从右下往右上,然后左下往左上,以轻柔力度缓慢抚触,逐渐加大力度和速度,但不宜过重,指尖前部皮肤褶皱即可。每次抚触时间为5 min,1~2次/d,随着治疗进行逐渐延长,每次时间不超过15 min。护理期间,两组晚期早产儿均禁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评估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喂养不耐受情况,测量并记录头围体重变化以及直接母乳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以及吸吮与吞咽功能建立时间[5]。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 χ2检验计数资料用[n(%)],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早产儿直接母乳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以及吸吮与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更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指标对比[(x±s),d]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早产儿2周时头围与体重增长更多,达到出生体重所用时间更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指标对比(x±s)
观察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消化道反应与喂养不耐受情况对比[n(%)]
晚期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和体格发育虽与足月儿比较接近,但由于消化道吞咽、胃肠蠕动和括约肌功能偏弱,导致吸吮、吞咽以及呼吸运动无法有效同步进行,因此,早期营养干预对于晚期早产儿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7]。有观点指出,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习惯食物刺激,从而提高胃肠道酶表达水平,改善消化系统血流量和胃肠动力,增加喂养耐受性,减少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引起的喂养不耐受问题,对早产儿机体生长和发育有积极意义[8-9]。
楼瑞英[10]研究了采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联合辅助措施对低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采用早期母乳喂养联合抚触的情况下,恢复出生体质量所用时间为(7.3±3.2)d,与对照组(12.7±4.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时体重所用时间为(6.69±0.24)d,与上述文献报道数据相一致。同时,观察组早产儿直接母乳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时间以及吸吮与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分别为 (1.65±0.17)d、(2.27±0.16)d、(1.88±0.15)d,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t=11.534、5.146、8.239,P=0.000、0.015、0.009),且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更低(χ2=6.519、6.600、8.250、7.543,P=0.011、0.012、0.004、0.006),说明抚触辅助微量喂养可减少晚期早产儿消化道不良反应,对喂养不耐受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在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实施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快胃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及喂养不耐受问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