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大丰 2241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 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一旦并发并发心律失常,死亡率高于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临床治疗上带来困难。所以要求临床医务人员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同时,更要积极纠正心律失常,找出发病原因,及时治疗。该文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合并心律失常的特征,现报道如下。
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在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的基础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急、心悸、夜班不能平卧等心衰症状,基础肺病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其中合并各种心律失常50例,占总数的41.67%,男26例,女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年龄 51~88 岁,平均(71.20±10.02)年;无心律失常患者为 70例(58.33%),男 36例,女 34例,年龄 50~91岁,平均(70.88±11.04)年;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相关资料,观察心律失常种类及构成比;比较两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应用洋地黄制剂、呼吸衰竭、并发症等差异以探讨心律失常的因素;观察心律失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律失常种类及构成比窦性心动过速32.00%、房室早搏18.00%、房性心动过速16.00%、心房颤动10.00%、室性早搏8.00%、束支传导阻滞6.00%、心房扑动6.00%、房室传导阻滞4.00%等,具体见表1。
表1 心律失常种类及构成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心律失常组电解质紊乱70.00%、应用洋地黄制剂26.00%、呼吸衰竭46.00%、并发症64.00%高于无心律失常组的 44.29% 、11.43% 、17.14% 、31.43% (χ2=8.13、4.46、7.98、8.22,P<0.05);具体见表 2。
表2 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相关观察指标比较[n(%)]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小于2~3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止咳、营养支持等,同时针对心功能不完,予以强心、利尿剂、扩血管等;心律有变化者给予心电监护,根据不同具体情况必要时抗心律失常处理,其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2例(24.00%)。50 例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时间(21.22±4.12)d,5例 (10.00%,5/50)死亡高于70例无心律失常的(16.22±2.79)d,2 例(2.86%,2/70)(t/χ2=4.14、4.03,P<0.05)。
在60年代初期国内外才开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开始有所认识,以前对此认为很少并发心律失常,以后被发现,有报导后方引起临床上重视,当时文献报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47%,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则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高达84%~91%,该组120例患者其中合并各种心律失常50例,占41.67%(50/120),构成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32.00%、房性早搏18.00%、房性心动过速16.00%、心房颤动10.00%、室性早搏8.00%、束支传导阻滞6.00%、心房扑动6.00%、房室传导阻滞4.00%,与陶凌等报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构成房性早搏 27.93%、室性早搏 13.5l%,房颤 11.71%、房速9.91%等一致。
导致心律失常原因多种多样,该文比较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应用洋地黄制、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呼吸衰竭、等为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①该研究对近年来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并发心律失常与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组并发症64.00%高于无心律失常组的31.43%(P<0.05);具体见表2,可知各种并发症是诱发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肺部长期感染会诱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下降,心肌受到损伤而兴奋性提高,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会降低心肌射血能力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损害心肌细胞,对右房压力感受器造成刺激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如严重缺氧时,还将引起室速、室颤等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伴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组呼吸衰竭46.00%高于无心律失常组的11.43%(P<0.05),与有关文献报导是相符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极易合并肺部感染,在此期间所引发的炎症可导致换气功能的障碍,缺氧症状加重,加之二氧化碳的过度潴留,最终引发细菌毒素对心肌损害,诱发心率失常的发生,研究证明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下,心肌损伤的情况日益加重。低氧血症患者由于处于缺氧状态,导致心肌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肺血管因此收缩痉挛并对内源性交感神经造成刺激,加快儿茶酚胺的释放速度,心肌因此受到损害,另外缺氧状态使得静息膜电位、心房兴奋性提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的概率显著提升。③洋地黄制剂的使用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其原因可能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硬化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对洋地黄清除率降低。另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时,肝及门静脉系统长期淤血,致肝功能减退,使洋地黄在肝内代谢降低,也与老年心肌状况和感染、离子紊乱等因素有关。心律失常组电解质紊乱应用洋地黄制剂26.00%高于无心律失常组的11.43%(P<0.05)。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对心肌细胞除极、复极有所影响,引起心肌兴奋而造成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组存在电解质紊乱70.00%高于无心律失常组的44.29%(P<0.05)。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各种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时应密切关注其各项临床体征,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概率,同时根据病情及检查结果,确定发病的原因,实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预防肺部感染、改善通气功能、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缓解二氧化碳潴留、纠正心力衰竭等,并发心律失常如:房性早博、室性早博、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分别选用地尔硫唑、西地兰、胺碘酮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