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郭 建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01)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我国冰雪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势头旺盛,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最近推出的《大冰小将》便是其中一部。《大冰小将》是首档由国家体育总局运动中心联合出品的青少年冰雪运动节目,由浙江卫视于2019年1月播出,主要讲述了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冰球小将训练、比赛和生活的场景。这场真人秀节目是青少年体育的一个缩影,以此为镜像,透视出了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青少年体育体系庞杂,问题和关系繁多,笔者观看了前四期节目,仅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节目中,这群从天南海北100名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中脱颖而出的孩子,集训的第一场球就输了。这次失败让刚加入到这个集体的队员们很沮丧,但也因此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放下了以前的成绩,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可以说输的很有价值。
毋庸置疑,比赛就是为了取胜,这是我们选材、训练以及比赛的最终目的。青少年一开始的体育运动尝试期要多赢,这是他们进入一个运动阶段的初次体验,对于青少年建立运动自信、运动成就、运动兴趣以及下一次继续从事运动都很关键。如果一开始就失败,可能会产生无能、无价值、不满意或者羞愧的心理,很可能削弱他们继续参与这项运动的动机。最终可能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而失去兴趣、努力和毅力,最终可能脱离体育运动。
既然赢这么重要,那么输就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但实际上,输却不可避免。乔丹在成为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前在NBA赛场长也投丢了9000次。在运动训练中人们一味扎到对制胜规律、战略战术的研究中,却忽略了对青少年也很重要的“输”的教育。输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很多时候输也会成为一种变相指引、一种打磨教育。心理学中存在“跨栏定律”一词,它是由外科医生在解剖时发现的规律:很多病人患病器官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不堪一击,反而由于抗争疾病变得比正常器官功能更强。之后很多临床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就从生理上向我们佐证了那些人生路上的失败和障碍会让我们更强大。挡在我们面前的“栏”越高,我们能跨越的高度就越高,这也是“跨栏定律”的内在涵义。[1]又如残奥会上那些失去双腿的运动员反而把自己双手的天赋用到了极致,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两类孩子,在输和赢的关系处理上更要重视。一类是具有过度失败恐惧的孩子,害怕失败带来丢脸、尴尬以及让父母、教练失望。这种情况在5-9岁开始出现,这时候我们要格外注意我们评价和批评的方式。注意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过程中,不要过分担心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另一类是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孩子,这类孩子高标准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要求过分苛刻。对于这类孩子要多采取安慰的方式,家长和教练员要给青少年犯错误的权利,错误表明他们正在尝试新事物,而且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输了比赛而不丧失斗志,这对运动员来说很重要。从青少年开始就应该加强对输赢的辩证思考,既要全力拼搏、勇争第一,又要接受失败,并从输中学到一些东西。有时候看似输了眼前,却赢在了未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未来的脊梁。”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唯有母爱指向分离”,冰球小将李成言妈妈的这句话让我对青少年父母接手和放手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父母和教练是青少年从事体育运动的直接指导者。父母的育儿方式以及教练员的管理风格都会影响儿童当下和今后的运动表现。对青少年而言,5岁之前由于存在依恋效应(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牢固情感联系),需要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作出恰当的反馈和响应,这将让孩子获得安全基础。据我国学者研究,依恋的调节效应对预防成年后犯罪以及更早的性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总是不能得到父母和教练员有效指导和关注的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进步要显著低于高期望运动员。[2]但是依恋的存在会让父母在儿童比赛训练中对儿童过多干预,对儿童所遭受的对抗、不公平对抗等过多插手,可能会因过度反馈而产生依赖,从而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很多青少年运动员都表示父母的过多指导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减少运动兴趣。
一个九岁的足球运动员曾给她父亲写过一封信,道出了放手和接手之间关系处理的必要性。先将信原文赋予此:“亲爱的爸爸,谢谢您在足球比赛中为我加油,没有呵斥我,没有告诉我应该怎么办。我知道其他球队和我们球队的一些父母不是这么做的。但是我知道,在比赛时我也要自己做决定,因为当围观的人们告诉我该咋怎么办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让我分心。我觉得你为我和所有父母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等我长大了,我会做你教我的一切。即使我可能会犯错误。”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高尔夫运动员伍兹和他的父亲。当他还是初级高尔夫球手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伍兹比赛时会和伍兹互换角色,让伍兹自己安排住宿,自己计划时间表,何时起床何时吃饭等等都会由伍兹来决定,这一做法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了伍兹的自主性和责任感。[3]
综上所述,父母要处理好放手和接手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敦促的时机和频率要控制好,以形成最佳的推动,父母切勿过度把自己的愿望和意愿强加给孩子,这种移情成就扭曲可能将青少年身心健康置于危险中。
第二期中,冰球运动员通过滑雪比赛中决出队长候选人,因为滑雪对于提高冰球运动员腿部力量以及平衡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点值得我们借鉴,但目前青少年训练中过度专项化问题严重,多样化训练缺失。众所周知,专项化训练有利于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会更早出成绩,但是早期过度专业化不利于运动员后期发展,伤病问题严重[4]。
多项研究发现早期多样化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利于发展青少年的多维认知,避免了单一身份的压力,也避免了一维身份的局限,一维身份的儿童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往往难以承受打击,自我价值和认知过多受单一项目所局限。二是不容易发生运动倦怠。Strachan等人研究表明只从事游泳、跳水和体操的专业化运动员与从事多样化活动的青少年运动员相比更容易发生运动倦怠和情感衰竭。[5]三是其他运动可为运动员提供更多运动经验、技能和选择。很多运动员是“一招灵,一项通,短板太多,就是小时候过度专业化造成的。著名高尔夫教练大卫.利德贝尔就曾把查尔斯.豪厄尔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归因于他只从事高尔夫,而没有从其他球类运动中发展出击近球所需的投掷感和距离感,如篮球等(huggan)。[6]我国学者米靖认为过早专项化会过早耗尽运动员的发展潜能,一是过早的专项化训练使得运动员基本运动技能、基本运动素质等得不到全面发展,制约了未来新技术、难度技术的学习和把握;二是容易因局部负担过重而引发伤病,从而影响训练和比赛。[7]最近滨州医学院Sarah Black等人对职业和大学冰球球员的运动史研究后发现普遍这些球员在儿童时都进行过多项体育运动或等到14岁以后才专注冰球项目,这一研究表明儿童过早从事冰球专项训练不是成功的最佳途径。[8]
专项化和多样化不是对立的,它们应该统一起来,早期进行多样化参与和尝试,以后逐渐收窄焦点,将精力逐渐过渡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将多样化和专项化真正结合起来,成为青少年成长连续统一体中的两个阶段。
节目中过度强调被动训练的现象也值得关注。我们都知道教练员指导下的被动刻意训练可以让技能变得更加熟练、精湛,是运动员专业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这绝不是运动员提升技能和表现的唯一途径。在运动员成长中,自发训练的重要作用往往不被人重视,但是它在运动员早期职业生涯中却非常重要。自发训练绝不等于“随意练习”,也不代表“任意练习”,它是不在父母和教练指导下,为了提升技能和获得乐趣,体现个人训练意愿的一种在空闲时间的灵活性训练方法。
对于精英运动员来说,自发训练在其早期多样化训练和后期职业训练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著名冰球运动员西德尼.克罗斯青年期曾在家里的地下室花数小时练习将冰球击向烘干机,用以磨炼和提升他的技能。世界排名14位的前足球明星济科曾这样描述他的自发训练:“我常常一整天都和球相伴,有时候我玩用袜子做的球,有时候我玩橡胶球。我在房间中将球投像墙壁,试图独自控制球。”[9]自发组织参与的游戏也是自发训练的一种形式,巴西足球偶像苏格拉底曾这样描述他的自发训练:“我们在街上踢足球,而且把牛油果当做足球,地面凹凸不平,周围也有树木,这样可以发展出预防受伤的能力”。[10]添加:巴西之所以盛产世界最好的球运动员,其金矿效应”的密之一就是存大量自发训练的青少年群体。
因此我们在保证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引导青少年进行自发训练,用自发训练助力青少年体育更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我们要辩证协调的处理好上述四对关系,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项目特点做好“度”的衡量。一是要加强“输的教育”,学会辩证的看待输赢;二是要处理好放手和接手之间的关系,既要避免依赖,又要积极响应;三是训练早期要以多样化为主,逐渐集中到专项中去;四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挖掘自发训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