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视角的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探讨

2019-01-18 03:40杨秀芹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残疾公平课程标准

杨秀芹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滁州 239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毋庸置疑,体育课程中的残疾群体至今仍是一个并未得到足够关注的群体,在一次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一直都未受到合理的对待,仅以全体大学生的共性设置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是不适用的。体育课程在一步一步的深化改革中,逐渐趋于完善,但在体育课程中“残疾群体”的问题上,仍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随着我国教育观念的更迭,教育公平主张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共同目标下,解决高等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残疾群体”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 “残疾大学生”熟视无睹的困境

不可否认,现今的学校环境里,符合体育课程“残疾群体”标准的大学生不占少数,“残疾群体”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手段,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与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改善自身的一部分问题,但是身处不利条件下,这部分大学生不会有自发的热情去从事体育活动,需要他人的引导和帮助。在身体条件的束缚以及对体育认知的不全面影响下,这部分大学生多数不去进行体育锻炼,或根本不去参加体育活动,但不通过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他们面对的问题无法得到缓解或改善,也就进一步对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这是一个难以靠自身努力脱离的恶性循环。

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这类大学生来说是不适用的,基本的课堂内容,课堂任务对他们都存有较大的难度。体育课程中“残疾群体”在这样凸显的现实情况下,却总是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关于残疾群体的界定、教育教学方法指导,也没有其他文件补充。仅一带而过的强调,没有具体的细则,收效甚微。日常的教学中对这部分的大学生缺少关照,在政策层面对其关怀也滞留在“口号”上。当下体育课程中残疾群体处境艰难,虽然在日常的不论是教学,还是各类体育活动中随处可见,但依然“无人问津”。

同时,体育课程中残疾群体享有的教育资源是较少的,在部分教育资源上甚至是匮乏的。教学媒介资源类教材教辅方面,没有为体育课程中残疾群体教学提供指导书籍,教学人力资源方面,我国教师培养体系下培养的体育教师,基本能胜任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但是对超出《标准》的“残疾群体”大学生,教学是缺乏概念的,也是没有章法的,不具备相应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虽然有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师存在,但也就存在于特殊学校中,对高等教育体育课程中的大学生依然不适用。

2. “残疾大学生”体育教育公平视角分析

体育课程中残疾群体熟视无睹的现象最直观的体现了《课程标准》里的“教育不公平”。首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按班级进行授课,自然无法顾全到每一个大学生,让每一个大学生都享有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是一个普遍的的正常现象。而日常的体育教学是帮助“残疾”大学生改善自身情况的主要渠道,需要对其有所“照顾”,引导其更好的参与体育课。但是大部分一线的体育教师对关照残疾群体大学生并无觉悟和意识。究其原因,一方面,自然是指导文件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仅有的提及无法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各项环节都是精巧设置的,指导文件中没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补充,会让体育教师无计可施。第三方面,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一旦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出事,谁之责?学校、家长势必将带课的老师一撸到底,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这也直接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一碰到此类学生,直接放逐,不闻不问。

导致熟视无睹现象的产生还有一个原因是体育课堂上的某些“约定俗成”。建国至今,肥胖大学生,瘦弱大学生和病障大学生等残疾群体大学生每个学校都有,国家层面一直没有针对他们的指导文件,体育教师对其不甚上心,渐渐的导致社会、学校对体育课程中残疾群体的不便司空见惯,一直将其置于体育课堂的“边缘”,甚至其自身对此也觉得“理所当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3. 从教育公平视角探讨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教育

教育公平思想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内核,作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之一,代表了我国社会当下的价值倾向。将教育公平从政策化走向实质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符合入校标准的大学生,都能顺利的参与,享有基本的受教育权利,是公平的。但是以体育课程为主体来讨论教育起点,体育课程中残疾群体则是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将教育资源等向相对残疾群体倾斜,在当下的体育课程中,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个体差异一定程度的受到了掩盖,虽然《课程标准》有强调对大学生要“因材施教”,但在具体操作层面难以实现,日常的体育课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在这样的基础上,欠缺考量大学生个体的身体差异,残疾群体大学生本应该在课程之初就享有“资源倾斜”的补偿,但实则在一开始就无人关注,也就从一开始就步入残疾。

同时,教育过程是一个需要抽象理解的整体概念,可以指为一节课的教育过程,可以指一个学期的教育过程,也可以指整个教育阶段的教育过程。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的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体育教育这个进程中,体育课程中的残疾群体,能按照这些课程目标的培养得到一定程度的知识习得,技能养成和社会适应锻炼,说明对课程来说设置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建国至今,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一直紧紧跟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完善,有了很多成果,但是课程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上都有所欠缺。现今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应注重教育公平,更多的关注到残疾群体。罗尔斯在公平观曾说过“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以最少受惠者的地位来看待和衡量任何的不平等”,这实际上就达到了某种补偿效果。”也只有这样继续发展,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才会越加完善。

猜你喜欢
残疾公平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笨柴兄弟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