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的对策研究

2019-01-18 01:42左艺杜清李敏郭帆帆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2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医务人员疾病

左艺,杜清,李敏,郭帆帆

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业健康已成为重要因素。医务人员作为救死扶伤,为全民健康提供保障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应该得到高度重视[1]。由于医务人员的工作十分特殊,其健康面临着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断激化的医患关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有资料显示[2],医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在患者的治疗和恢复中起决定性因素。因此,医务人员的健康理应得到高度重视。不少学者针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做过调查和统计,也有学者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做过调研。该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出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合理的健康管理措施。

1 我国医务人员健康现状

1.1 医务人员健康意识

定期的健康体检是现代健康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医务人员作为医院的员工,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责任,但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虽然掌握较高的医学知识,但其健康意识不强。张先军等[3]在对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体检依从性分析中指出在2014年所检查的9 项体检项目中,有4 项的体检率低于50%;其中血常规、 尿常规、 生化项目体检依从率与2012年相比较低(P<0.05),充分说明医务人员在定期体检上并没有提高重视度。丁璐等[4]在对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现状调查中指出调查对象中,49.9%(551/1 105)的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一般,39.5%(436/1 105)的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好,10.7%(118/1 105)的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不好甚至非常不好;67.1%(741/1 105)的医务人员下班后身体会有些劳累,20.0%(221/1 105)的医务人员会感到非常疲劳;58.6%(648/1 105)的医务人员工作中的心情一般,9.4%(104/1 105)及 3.5%(39/1 105)的医务人员感觉压抑和急躁不安;30.2%(334/1 105)的调查对象心理压力非常大。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会感觉到疲惫,但极少数的人会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缓解这种压力和疲惫,甚至对定期健康体检的依从性也是逐年下降,说明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并不高,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现状,需要先从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做起。

1.2 医务人员疾病谱

2015年,中国医师营养健康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7 000 多名医师中,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占1/4,高血压患者占1/2,40 岁以上的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男性的2倍[1]。周素月等[5]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的患病特点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别之间其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有些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等器质性疾病其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然而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是无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黄徐等[6]指出代谢性疾病为体检的多发疾病,代谢性疾病异常指标均检出率较高且存在性别差异,男女代谢性疾病指标存在差异且男性高于女性。杨宁等[7]以参加2016—2017年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取的600 名医护人员中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的亚健康检出率为56.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医务人员平时的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原因造成。

1.3 医务人心理健康现状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与现阶段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复杂的医患关系,以及科研及工作量的双重压力给医务人员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冀永娟等[8]在对青岛551 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除人际敏感外,医务人员 SCL-90 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在不同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者中,护士的得分最高,医生及医技人员次之,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得分最低。在不同职务的医务人员群体中,管理层次越高人员得分越低,除精神病外,无职务者及基层管理人员各项得分均高于中高层管理者(P<0.01)。蒋春清等[9]学者也指出在李昌吉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成都地区7 所综合医院和6 所专科医院的1 206 名护士的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中,护士人群9 项因子分均值均高于正常女性。提出护士心理卫生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并且以18~29 岁最差。另外研究还显示在护士人群中正常女性的躯体不适应由40~49 岁提前到30~39 岁,即疾病呈现年轻化倾向。高负荷的工作使得很多年轻人有了转业的想法。为了避免人才的流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服务大众。

2 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的相关因素

2.1 外部影响因素

2.1.1 医患关系 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以后,医患关系并没有得到缓解。由于患者医疗卫生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医生的期望过高,使得医生在很多时候得不到理解,这在无形之中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另外,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还要防范因患者不满而引起的重重纠纷,日久形成的内在紧张,使得心理压力加大,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免疫力下降出现亚健康状态[10]。

2.1.2 职业环境因素 医院人口密集,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加之医生护士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影响因子,极易造成感染。另外,医护人员经常接触消毒剂,危险化学品,射线和紫外线的照射,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患者家属的威胁、辱骂、埋怨,殴打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11]。日益增长的科研压力,使得医生不得不缩短其生活时间,这也无形之中造成了一种压力。

2.1.3 家庭支持 社会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常需要加班,使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家人,与朋友进行沟通。因此会由于对家人的照顾不周而受到责备,会使其身心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女性医务人员从事者不仅要完成其工作,还要在抚养子女,照顾老人,操劳家务方面付出,加之女性本身的身体特点,其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性。

2.2 内部影响因素

2.2.1 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中,有大约55.9%的医务人员每周基本不参与体育锻炼,有13.5%的医务人员每周基本上没有时间与家庭成员一起休息。相关研究人员[12]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调查问卷,对广东省的3 872 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显示,临床医护人员中参加体育活动的 人员(18.4%)普遍低于行政和后勤人员(28.4%)。众多研究均认为,体育锻炼的缺乏是医务人员健康水平降低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一项对2 423 名医务人员的调查中显示,有42.0%的医务人员每天用餐不规律,说明医务人员在饮食方面的规律性较差,长期的饮食不规律,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摄入高脂肪的饮食等都是导致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2.2 性别 有研究显示[13],女性医务人员亚健康要高于男性医务人员。原因是女性不仅要花费时间在工作上,还要做家务,照顾老人和子女等,使得女性医务人员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调整身心健康状况和进行自我保健。

2.2.3 个人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13],在面临压力时,如果能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缓解和释放,很大程度上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是有益的。另外,能够科学合理减轻压力的护士患抑郁症的概率比较低。相反,消极对待压力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3 讨论

①医务人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承担着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和抢救生命的重任,并且经常暴露于生物、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下,长期繁忙和紧张的工作,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给予高度的重视。

②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并不高,在意识到自己身体出现健康相关问题时并没有主动采取措施去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要让医务人员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使其积极地通过自身行为方式的改变来提高健康水平。

③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务人员群体中患亚健康的群体逐渐增多,这主要与医生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以及吸烟饮酒等有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会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

④护理人员因工作时间长,熬夜等原因其健康状况要低于其他人员,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不仅在身体上劳累,其心理往往也会受到影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医务人员疾病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医疗场所医务人员被攻击事件的调查分析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