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句意境之美 悟情感生活之趣

2019-01-17 04:07丁雅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情趣自主学习

丁雅蕴

【摘要】古诗文历经千百年的流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与结晶。当下的古诗文的教学,仍是多灌输,少品味;多浅尝,少深入。学习过程枯燥,学生学得辛苦麻木。嗅不到诗词隽永之美,这就呼唤全新的学习方式。笔者学习了多位名家对同类问题的研究论述,设计了《约客》,体验了全新的课堂建构形式。对本课教学案例深入剖析,通过品词句意境之美,悟情感生活之趣,以此为契机,力求做到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搭建学生与经典阅读之间的桥梁,思考和探究古诗文学习的更好方式,寻求各种文体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个性解读;文趣;情趣;生活之趣

一、诗词教学,呼唤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案例的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理念的基本阐述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则植根于对各类文本材料的理解与处理。

古诗文历经千百年的流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与结晶。学习古诗文,既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精神陶冶。我们既可以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还能深切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深沉与博大。走进古诗文,就是走进了民族先人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走进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卷和历史画卷,更是走近了一种信仰,一种节操,一种可以仰望的精神高度。《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发表的《经典研读:慢起来了,深下去了》既是对4月14日建国门大街北京社科书店读书会的评价,也是对我们阅读经典的一种深深期许。古诗文教学即是承担着这样的使命:让学生喜欢阅读古诗文,喜欢阅读经典;学生不仅能读懂经典,还能深刻地解读经典。

但是,当下古诗文的教学,仍是多灌输,少品味;多浅尝,少深入。学习过程枯燥,学生学得辛苦麻木。哪里还能嗅到诗词隽永之美?带着困惑,笔者学习了多位名家对同类问题的研究论述。

二、同类研究,带来全新的教学启示——同类研究成果和省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周晓曦 [1]认为,古诗词文辞凝练, 意境优美,教师应多形式、多层面地指导学生在反复吟咏、赏玩中读出兴趣, 感受情趣, 悟出妙趣, 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王云[2]在教学中采用组诗阅读的方式,将《约客》和《问刘十九》连接起来,把握意境,将“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结构化”体系。王云[3]认为只有带领学生“入境”,才能够体会到古诗词学习的乐趣。提倡运用典故、多媒体、想象、体系和游戏,以兴趣作为根本动力,发现诗词之美,体会诗词之趣。李荣丽[4]在对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刘丽娜也在文章中提出:“从同一题材入手解读诗词,从相同意象入手解读诗词,从同一作者入手解读诗词,从相似情感入手解读诗词。”[5]在对诗词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的比较分析中,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张广惠等人认为:“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字词句的表面意思,然后再对文章的文意、脉络和深层次的含义进一步理清。”[6]杨文广等人认为:“备课的过程就是酝酿情感的过程,体会作者的心境,环境,感同身受地去体悟,并要善于联想和想象,不断勾勒出文章诗词中的场景、画面,并以此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填补和连接。”[7]任晓燕以重视“比较法”的应用为主[8],认为古诗文的教学应该注重字词的音形义、句子的语法特征之间、同类主题的阅读素材的类比阅读。同时,以艺术欣赏和审美教育为主和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为主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令人茅塞顿开。这些研究,给我很多启示。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约客》。

三、教学建构,体验全新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内容选择:学一篇反三篇,实现主题阅读

阅读引路:以《约客》为例,掌握品析诗歌方法。阅读拓展:迁移阅读唐代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宋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二)目标设定:依学情据文本,务求定位精准

本诗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诵读中的一篇,作者是南宋“四灵”之一的赵师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诗歌的目标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9]根据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和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设定教学目标为:1.诵读诗歌,熟读成诵。2.能够通过诗句,分析揣摩作者的情感,了解诗歌所反映的生活。3.学会灵活鉴赏诗歌。目标指向明确,便于操作。

(三)教学过程:讲科学重实效,凸显设计匠心

1.设置情境,走进作品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先声夺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有效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节课在背景音乐下教师朗诵表达深厚友情的原创优美短诗《等你,在雨中》,目的是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朋友之间深情等待的情境中,吸引他們,感动他们。实践证明,这个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了诗的美和诗歌所描述的情境的美,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自然引入了文本学习。

2.诵读声声入肝肠:诵读——知诗之美

在《朗读在古文教学中的作用》中,李国兴等人认为:“古诗文的教学,更应关注朗读,要让学生熟读成诵,再质疑激发他们的思维,以此进行拓展训练,从而达到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目的。最终达到身临其境,人与文合一的境界。”[10]

本环节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范读、听读、齐读、男女合作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此外“音韵是诗词和谐的必要因素,也是诗词情感表达的基本载体。”[11]设计了韵脚的朗读。不同的重音处理体现读者对作品的不同理解,设计了重音的朗读。诵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根据提示接龙式说古诗,这种处理,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可以分组、个人等形式进行比赛,激发学生背诵兴趣”[12]得以充分体现。根据景物、叠词、开头词语等一个梯度一个梯度地巧妙设计,既强调了诗歌内容,又实现了流畅背诵,同时为深入解读文本打下基础。

3.含英咀华品华章:赏析——品诗之趣

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常以精简的文字描述了许多动静相宜、色彩明丽的唯美画面,以优美的意境描绘了作者细腻、真挚、复杂的情感,以短短的几句诗勾画出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场景。读诗,既要读出内容,也要读出内容背后的人物情怀,并进而读出诗歌所描绘和展现的真实生活。

有了上面读的基础,对诗歌的品析应是水到渠成,但诗句背后的意蕴是丰富的,必须是学生自己走进诗句,实现对内容的深层挖掘,即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实现对作品文趣、情趣与生趣的理解,才是最好的方式。

因此本环节采取学生阅读批注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虽有问题提示,但更提倡发散思维。在充分的小组探究后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在展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诗句背后所包含的情感信息和生活信息,实现对诗歌的深层解读。

4.总结——懂学之法

当学生从诗句中读出更为丰富的情感信息和生活信息的时候,师生共同总结诗歌鉴赏方法:读出文趣,读出情趣,读出生趣。一首简简单单的七言绝句,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生动多彩的生活画卷,言有尽而意无穷。而给學生的恰是学诗的方法和启示。

5.诗词大会展风采:赛诗——强化学习所得

为了调动已有的积累,让探究出鉴赏诗歌的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巩固,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设计了“诗词大会展风采”活动,“引入竞争,激发参与热情,强化本节课学习内容,实现更广泛积累的目的。”[13]初中生天性活泼,好表现、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学习竞赛小组活动可以因势利导,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从赏析诗歌的角度出发,学生展示积累,能增强文学底蕴,进一步感知诗歌中的文趣、情趣和生趣。

活动形式采取的是小组竞赛制,表面上看学习小组竞赛就是竞争,实际上它要求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团结协作。本环节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6.主题拓展试锋芒:拓展——学习方法应用

董秀华等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古文教学》中认为古诗文学习是一个欣赏的过程:“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可以对文章中的音韵之美、语言之美加以体会,学习文章的同时欣赏文中的意境、意象、意蕴,还可以对表现手法、修辞方式、文体结构等的美进行欣赏。”[14]因此,本环节没有问题引领,只是让学生读诗歌,品诗歌,悟诗歌,巩固鉴赏诗歌的方法。站在一个高的视角品析诗歌。从课内走向课外,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力求走进文本深入,走出文本不远。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出鉴赏诗歌的方法,方法有了,该如何学以致用呢?为此,设计了本环节。选取的助读文章就内容而言,第一首《待储光羲不至》与本节课的《约客》不谋而合,同时约人的主题,学生读起来更感兴趣。第二首《问刘十九》,这首诗简单易于理解,学生能够从简短的词句中感知约好友的生活画面。体会鉴赏诗歌的生趣这一特点。第三首宋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词中的动作描写比较生动传神,是学习《约客》赏析“闲敲”二字后的拓展迁移,品味诗人在写诗时的情感变化,进而做到灵活地鉴赏诗歌。

7.总结——突出诗情诗趣

学习的几个主要环节设计连起来就是一首诗,再用诗一样的语言和教师自创的七言绝句作为结束语,对学生还是有影响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就是诗,生活的一切皆可入诗,诗歌就在我们身边。

如此以诗歌为开始,用诗句贯通,又以诗歌结束,整堂课都围绕着诗歌教学展开,使课堂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魅力,结果如何不论,匠心确是有的。

8.写作——实现读写结合

如此品诗,能否实现到写诗的飞跃?据此设计一个情景写作,即如果作者约的客人来了又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尝试写一首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愫。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中,以作者的角度去鉴赏诗歌,是深入文本的又一体现。但这个任务有了明显的难度,我灵活地将这个任务布置为课下作业。呵护学生的创作兴趣,给学生写作时间空间,说不定会写出不错的诗来。

(四)教学反思:优点缺点并存,语文重在根本

创新之处在于:以“语文主题”学习为背景,以琅琅读书声为特色,以自主赏析为基本理念,以活动设置为重要推手,以自由解读为主要途径,以深入探究为重要目标,以实现课堂创新为落脚点,打破了以往古诗词教学的常规,基本实现了由表及里的层层解读,实现了诗词鉴赏的方法引领,实现了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新尝试和新突破。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中华优秀诗词浩如烟海,教师只有深层解读,才能实现高度引领;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处理缺乏机智,不能根据课堂反馈的情况有效恰当地处理引导;对教学流程关注过多,忽视了对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朗读不准、分析不到位等一些问题的处理,影响了学习效果。

这个案例仅是我教学研究的一点。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求索的路仍然漫长,教学研究的任务仍然艰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搭建学生与经典阅读之间的桥梁,思考和探究古诗文学习的更好方式,寻求各种文体教学的有效路径,在语文教学上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前人足迹尚可寻的背景下,再辟新路待后人。

参考文献:

[1]周晓曦.古诗词教学——朗读寻趣[J].大学时代,2006(9).

[2]王红.组诗阅读:让古诗学习更有获得感[J].语文知识,2016.

[3]王云.以趣入境 走进诗意[J].教书育人,2016(34).

[4]李荣丽.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探索[J].文学教育(上),2018(11).

[5]刘丽娜.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09(S5):402.

[6]张广惠.古诗文教学如何化难为易[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5(3).

[7]董秀华,杨文广.新课标指导下的古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

[8]任晓燕.比较法在古文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0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0]李梅,李国兴.朗读在古文教学中的作用 [J].冀东学刊,1996(3).

[11]尹菲.基于音韵视角的中学古诗词阅读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12]朱保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13]全守宁.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7).

[14]杨恩寰.审美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情趣自主学习
爱情趣数字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