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芳
摘 要:众所周知,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计算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保证。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还在采取机械引导学生练习的方式,导致学生对此失去兴趣,甚至无法掌握计算方法,影响其后续的发展。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如何有效实施计算教学,引导学生有效计算进行了探究。基于此,结合教学经验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因为,无论是数学定理学习,还是数学问题解决,都离不开数学计算。就当前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而言,教师在学生一入学就按照教材内容引导其按照公式进行计算,根本没有教给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估算,更没有引导学生日常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计算水平是可想而知的。面对当前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强化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口算也是学生接触数学计算的开端,有效的口算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纸笔练习,还影响着其计算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刚刚接触计算,其计算能力是较差的,很难进行口算,于是采取纸笔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计算。如此进行计算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在大量的纸笔练习中,其慢慢地失去了计算兴趣,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基于此,我在组织低年级计算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执教班级学生爱玩的特点,为其创设了口算游戏活动,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自主计算,潜移默化地提升口算能力。比如,我在一次教学活动开展中,为学生设计了“计算接龙”的游戏。首先,我向学生提出一个计算问题:2+3=?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当该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其根据结果,提出新的问题:5+9=?其后的学生进行回答,以此类推。如此口算活动,生动有趣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学生在日常练习中也可以自主口算,获得计算水平的提升。
二、教给学生算理
算理是数学计算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之所以会机械地套用公式计算数学问题,一旦改变条件,或加深难度,则显得无所适从,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算理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以说,在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参与中,学生掌握了算理,就仿佛是掌握了数学计算的万能钥匙,可以灵活地解决问题,逐步提升计算水平。对此,我在组织低年级计算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将算理教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9+6为例,在进行此计算教学的生活,我采取摆小棒的方式渗透算理。具体地,我先向学生呈现两堆小棒,其中一堆有9根,另一堆有6根。接着,我从6根中取出一根,放到9根中,以此凑成10。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此时有多少根小棒。在直观的观察中,学生可以发现一共有15根。在这样的演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计算出结果,还可以掌握凑十法。然后,我鼓励学生发挥其自主性,看看还可以怎样移动小棒。在已掌握的算理驱使下,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从9根中取出4根放到6根中,以此凑成10根。将两堆小棒加起来就是15根。在这样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同时还积累了运用经验,为其之后自主计算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估算
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计算教学活动参与中,尽管学生可以在口算、笔算等过程中,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是不需要进行详细计算的,只需要获得一个大概的结果就可以了,此时就需要用到估算。估算不仅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可以使其在联想、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养成估算意识,可谓是一举多得。对此,我在组织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以“某班有15名男生,14名女生,现在有30本书,请问够一人一本吗?”为例,在解决该问题的时候,以前学生会用15+14获得29,因为29比30小,所以够一人一本。但是分析问题条件,其在询问学生够不够,是不需要具体的数字的。此时用估算比较好。于是,我引导学生这样思考:15=15,14<15,15+15=30,所以够一人一本。如此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计算负担,还提高了其计算速度,有利于其打好计算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从计算教学入手,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口算、教给学生算理、鼓励学生估算等,使学生在多样练习中提升計算水平,同时对数学计算产生兴趣,积极投身计算活动,逐步提升计算能力,为后续有效发展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伍雁仪.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104.
[2]温艳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7):123-124.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