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

2019-01-17 02:05夏镇波束浩渊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0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大学生

夏镇波 束浩渊

摘要:当前在校大学生群体存在思想状况向上与知行矛盾并存、人生态度积极与享乐主义并存、社会关注广泛与选择偏好并存、学习探索主动与排斥说教并存等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制度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合力、以理念更新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以载体创新拓展教育引导路径、以榜样示范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076-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高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95后”、“00后”青年群体,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須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并从理念、策略、路径等方面更新教育引导方法。

一、大学生思想现状与行为特点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当前在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受访学生群体思想和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思想状况向上与知行矛盾并存。当前大学生热爱祖国,政治立场坚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比例均超过90%,且绝大部分持非常赞同态度。这与沈壮海等2016年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94%的大学生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表现出强大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要求,96.3%的大学生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但是,在道德抉择时对自我利益的过多考虑、对行为选择的自我宽容,使得他们出现认知和言行不一致的矛盾。

2.人生态度积极与享乐主义并存。调查发现,31.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理想有抱负,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并积极为之努力”,但更有59.1%的学生认为“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比较迷茫,不知道怎样努力”。尽管如此,休闲娱乐作为缓解压力、消磨时间、寻求寄托的重要途径,在其课余生活中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存在及时行乐的享乐心态。

3.社会关注广泛与选择偏好并存。普遍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对于住房、医疗、教育、环境等事关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最高,对于涉及个人兴趣满足的娱乐、科技、体育类信息,以及事关个人发展的考研与留学、求职与创业、考试与培训等方面信息,关注度也较高,而对于政治理论、国家治理、党的建设等关注度较低。在信息关注类别上,男、女生呈现出明显差异。总体来看,男生对于国际国内形势、政治理论、国家方针政策、军队建设等方面的关注度要明显高于女生。

4.学习探索主动与排斥说教并存。现阶段大学生对于知识、信息的获得,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一方面,他们会通过网络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愿意付费获取网络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交愿望,重视同学友谊和朋辈认可。同时,喜欢的学习形式依次是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课堂学习、上网查资料等,对于空洞的理论说教以及形式陈旧的课外活动,大都持排斥态度。

二、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青年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是特定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传统和自身身心发展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特定的成长环境。当前在校大学生成长环境有三个显著特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人生成功的渴求,使他们会更加主动、务实、理性,但同时伴随迷茫、焦虑、压力大,往往更关注个人利益和自身发展,缺少政治关注。(2)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些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对我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也使得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体验和自我实现。(3)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和物质条件大大改善。良好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但与此同时,也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较弱。

2.特殊的发展阶段。当前在校大学生大都在20岁左右。他们自认为已经成年,希望有自由的空间,追求独立,竭力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束;自尊心很强,注重别人的看法,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说教和批评;与父母交流开始有些障碍,而与同伴之间却有共同语言;同时认知能力的增强使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喜欢质疑和争论。因此,当纠结于生理成熟与社会成熟、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未来前景与现实存在等诸多矛盾时,他们会在价值判断上感到困惑[2]。

3.特别的媒介支持。网络提供获取信息、人际交往、意见表达、彰显个性的平台。同时,网络对信息传播垄断的打破,加之他们接受、创造新事物欲望强的特点,使他们的知识量与父辈相当甚至更加丰富,他们对权威的崇拜逐渐减弱,更喜欢客观的展示和平等的交流。同时,由于阅历和经验不足,他们也容易受一些不良行为和错误观点的影响。

三、大学生教育引导策略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3]。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除了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正向影响外,高校理应担负好重要使命。

1.以制度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大学期间学生所处特殊成长阶段决定了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全体教职员工的集体自觉还未完全形成。不少教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而事实上,教学效果、师生关系、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影响到对很多问题的判断和主流价值观的接受。因此,高校制定相应制度,从评价激励、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采取实际举措,引导所有教师、管理和服务人员,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进而形成一种大学文化,让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辅相成。

2.以理念更新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当前在校大学生具有时代对应的思维逻辑、行为习惯和选择偏好,教育引导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1)在尊重和理解学生个性中拉近距离。大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他们崇尚自我、渴望认可、希望被尊重。教育者需要转换思维,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2)在帮助学生成长中春风化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4]。(3)在指导学生实践中启发思考。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需要主渠道的显性教育,但灌输式、单一化、单向度的教育方式往往难以得到认同和内化。

3.以载体创新拓展教育引导路径。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趋利避害,积极拓展工作渠道,让教育引导走进学生网络生活。首先要引领网络平台建设。目前,很多高校都有相应的网站和新媒体阵地,但实际效果较为有限。因此,在建设平台的同时,一方面要以服务吸引青年、凝聚青年,让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成为网络阵地的生命线,另一方面要善用青年人的话语体系,运用时尚、文化、艺术等元素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唯有把握青年心理行为特点、信息接受习惯和网络传播规律,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引导中的重要作用。

4.以榜样示范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在大学生教育引导过程中,正能量除了要来自社会上所有积极向上的人和事外,更不能忽视身边所有积极的人和事。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5]。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观察学习对象,其学术态度、处事风格、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为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榜样。其次,要广泛选择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朋辈的正面影响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见贤思齐的积极行动。此外,要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以优秀的组织氛围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7(01):108-113.

[2]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2,(8):10-13.

[3]習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R].2013-05-04.

http://cpc.people.com.cn/n/2013/0505/c64094-21367227-4.html.

[4][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5][美]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大学生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女大学生网络参与现状分析以及教育引导对策探究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