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19-01-17 02:14罗贞冯在文董晓亮
银行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账户跨境

罗贞 冯在文 董晓亮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家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红利开展高度开放发达的对外贸易,为商业银行发展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了平台。本文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围绕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外汇管理创新等方面着重介绍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实践,并结合金融机构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特色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从加强政策引导、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商业银行组织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发展创新路径。

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深化

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格局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具备“境内关外”特征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通常位于临空、临港、陆路枢纽等交通要道,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对接国家战略省级使命的部署。自贸区通过政策红利开展高度开放发达的对外贸易,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赋予自贸区灵活的政策体系支撑,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我国自贸区建设历时六年,跨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线,新亚欧大陆桥线上的全面布局。自贸区建设彰显出我国进行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探索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决心,在制度层面为金融创新提供了一次有益探索。

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

专业服务业是自贸区内服务贸易高层次发展的基础,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金融自由化作为支持自贸区深化改革创新的配套措施之一,是贸易开放、投资自由化的制度保障。

自贸区金融创新主要集中于跨境投融资、跨境金融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外汇管理等方面。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方面,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实行本外币账户管理新模式;优化跨境金融结算服务方面,探索外汇收支便利化措施,推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跨境电子商务本外币支付结算服务;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方面,强调人民币作为自贸区贸易和投资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租赁业务,进一步简化资金池管理;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手续,优化外汇账户管理。

商业银行自贸区跨境金融实践

自贸区的设立给商业银行提供了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创新的契机,是商业银行探索金融业务国际化的试验田,为其积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的经验,开拓中间业务,吸收国际客户提供了创新平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围绕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进行了一系列具体改革。

自由贸易账户。自由贸易账户(简称“FT账户”)是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设立的本外币账户,是自贸区业务最核心资源,资本项目开放、境内外双向投资依赖于该账户的设立。该体系独立于金融机构现有的账户体系,实行单独核算、分开管理。在该账户内可开展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及境内划转、自由兑换、国际贸易融资、信用证结算等业务。自由贸易账户下,贸易融资和贷款利率低于境内,有助于降低区内企业融资成本;其结售汇采用的汇率与国际接轨,可以为客户获取最优汇率。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可实现投融资汇兑便利、资金跨境自由汇划、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改革。借助于自由贸易账户,没有离岸业务牌照的中小银行机构可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境外机构可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的金融服务。在上海先行试点账户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目前自由贸易账户已复制到海南,之后也将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是金融机构在跨境资金流动模式中进行的业务创新,该业务拓宽了人民币资金回流的通道。其业务的实质是企业以区内账户为主账户,实现境内人民币资金池与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内资金的双向流通。对于跨国企业集团,通过搭建一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可归集境内外成员企业的人民币资金。双向划转资金无净流入或净流出额度

限制,有助于集团实现境内外资金的统筹调配和集中管理,降低对集团外部的融资依赖和财务成本,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银行在此业务中可为企业提供资金池内账户信息查询、资金归集划拨、账户监控管理、划拨资金利息核算、账户交易信息报表等具体服务项目。相对于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在跨境资金管理中的经验相对匮乏。双向资金池机制是资本项下开放的一次重要尝试,将为之后资本项下完全放开的资金回流业务积累经验。

外汇管理。央行自贸区30条意见指出,允许区内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资金实行意愿结汇,该政策简化了结汇的流程和手续,通过在银行开立的特定账户,企业自由选择结汇时点,待使用时提交资金用途凭证即可。自由结汇有助于企业根据汇率市场情况采取汇率风险规避操作,同时强化了境内外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了进一步便利机构、个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外汇试点政策支持自贸区培育支付机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试点,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合作,共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提供外汇资金集中收付、相关结售汇服务。

商业银行自贸区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自贸区在全国范围内加速设立,进一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商业银行拓展经营网络布局打开空间,推动银行利用自贸区平台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创新。自贸区内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催生出大量金融需求,为银行开辟盈利新增长点提供了空间。作为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参与方,银行业积极布局自贸区,通过新设分支机构或升级辖内分支行,充分运用自贸区优惠政策,布局自贸区金融业务。

在组织结构方面,自贸区金融机构主要采用三种组织形式。一是将自贸区内机构作为打通境内外业务的通道,利用服务自贸区的平台整合全国资源,积极开展创新业务;二是自贸区内机构开展国际业务的同时兼顾其他传统业务,探索国际业务的新增长点;三是参照已有机构配置构建自贸區组织架构,由总行相关部门牵头,未实行差异化的绩效考核。

由于我国自贸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存在一些明显的阻碍:

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仍显不足。自贸区金融创新在宏观审慎的基础上推进,金融开放与风险控制互为掣肘,当前金融创新政策有框架无细则,不利于措施的落地。比如,尽管央行强调自由贸易账户内可自由兑换,但由于外汇管理局未发布针对自由贸易账户的细则,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是将区外外汇管理的政策应用在自由贸易账户,限制了账户的应用。从自贸区公布的创新金融业务来看,金融创新实例无法在更大范围复制,统一完整的金融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不利于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推广和深化。

金融创新伴随风险因素。我国自贸区金融创新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建设不健全,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业务时需特别关注合规风险。同时自贸区金融业务涉及跨境本外币结算和支付业务,经营此类业务将面临国际汇率变化和市场利率变化风险、跨境交易违约风险、区内企业经营风险。资本项目开放是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面,但开放后可能引起国内资本外流及国外投机性资本流入国内市场。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区域受到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增大,对国内脆弱的金融体系产生冲击,将增加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难度。配套的金融监管措施是资本项下开放的必要条件,监管部门需把握高风险金融市场运行秩序,建立适应高风险开放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

缺乏管理经验。自贸区涉及的金融业务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有一定的新颖性,银行机构传统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自贸区金融机构的管理活动。为了落实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应在组织构建上进行结构重组,统筹规划经营机构、网点布局优化工作,在现有经营机构和网点布局的基础上,填补空白和适度调整相结合,探索综合化经营模式。

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路径

在我国自贸区金融改革及金融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的背景下,应尽快出台创新政策和实施细则促進自贸区银行机构的金融创新,通过监管协同推动自贸区内金融的更大开放。从政策、机构体系建设、银行机构组织管理、金融风险管控等方面探索自贸区金融创新路径。

发挥政策引导。各地区人行、金融监管机构、外汇管理机构应横向协同,共同开展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引导已经取得成效的金融创新成果在区域的复制推广,包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国公司外汇资金运营管理,放开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业务许可范围等专属创新内容。银行机构要紧密对接当地自贸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时掌握最新政策动向,提高政策敏感度,理解人行、外管局、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对跨境金融业务的管理要求,同时确保业务开展符合境外的法律监管。通过在总行、分支行成立自贸区业务协调机制,及时传导最新政策动向,沟通协调个性化需求。

增强金融服务功能。针对自贸区内贸易融资占比高、跨境业务发展快的特征,可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推进设立有限牌照银行,支持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在自贸区内公平竞争,发挥外资银行跨境业务的网络平台优势,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开放。允许自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试点开办外币离岸业务,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开展人民币结算服务方面的合作。重视中小银行在服务区域经济及自贸区内小微企业中的作用,引导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别发挥其在促进区内资金流通、支撑区内金融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作用。

银行组织管理方面。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可通过整合行内资源,打通全行海内外业务通道,针对自贸区内机构开展大量金融市场业务和跨境业务的现状,考虑为其设立专门的相关业务部门,如设立专门的创新部门推动业务创新。同时,为支持自贸区内机构专注于特色业务的拓展与经营,通过成立自贸区内业务推动小组,给予其更多业务自主权,在政策、资金、渠道建设上给予全方位支持;考虑对自贸区内机构设定差异化的考核方案,并在资源上给予倾斜,如实行存贷比倾斜政策、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国际业务专业人员配备。

区域性银行应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在当地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探索自贸区金融业务服务新模式,在跨境投融资、跨境资金池等领域争取落地行业“首单”业务。自贸区在战略定位、所依托区域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影响金融创新服务的有效性,自贸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是当地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基础。区域性银行可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地区战略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紧扣各地自贸区战略定位,推出一批独具优势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如上海银行针对临港自贸片区科创主承载区建设的战略定位,积极向科技创新企业宣传和推荐自贸分账核算账户体系以及其他自贸产品;部分城商行利用法人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在自贸区的金融资源配置和产品创新力度,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

风险控制方面。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风险主要是由放松管制后资金自由划转和市场化定价引起,管理此类风险是推进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基础,需要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同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监管机构应积极构建自贸区银行业监管制度框架,加强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监控,加强对跨境资金交易的监测,构建反应大额可疑交易的监测指标体系、有别于区外的自贸区银行业统计报表体系及信息上报机制。银行机构针对大量离岸金融业务,应掌握防范跨境风险的机制和手段,完善风险防控流程、系统,着力于建立信用平台,实现与境外机构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完善资本项目开放预警机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实现规避政策风险及运营风险。

(作者单位:重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中国人民银行江津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账户跨境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Windows10账户的删除、禁用与启用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上交所:将允许一人开设多个证券账户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投连险半月收益率红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