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杜甫诗歌在语言结构上频繁运用“曲折颠倒”之异质句型,使其诗歌意象往往涵义模糊。准确把握杜诗文辞意义,是阐释杜诗的出发点,也是杜诗语言研究仍有发掘空间的领域。因此,文章撷取杜甫诗中歧见纷纭的几例意象予以考辨。
【关 键 词】杜甫;诗歌;意象考辨
【作者单位】刘燕歌,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4.027
作为有唐一代诗人巨擘,杜甫勤其一生尽心于文字间,因其拔群出类的诗歌成就而被后世奉為圭臬。杜诗擅写人物情态、山川草木,具有雅懿深淳、忧远思深之特点,在风格上悲哀刚健、流丽圆美兼容并苞,语言研磨精深而自然玲珑,被誉为“汉魏以来诗人之总萃”[1],特别是在语言创新方面,杜甫诗歌无疑是后代文士竞为取法的渊薮。杜诗频繁运用“曲折颠倒”之异质句型组构语言,使得诗歌意象大多脱去平浅,彰显层叠饱满的美感和曲尽情事的潜力,此其诗歌语言功力之所萃。然而,这一骋辞风格也导致其诗歌意象往往涵义模糊,准确把握杜诗文辞意义,是阐释杜诗的出发点,也是杜诗语言研究仍有发掘空间的领域。
1.衣露净琴张
风林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杜甫《夜宴左氏庄》)
杜诗古今注本对此句的解释大体接近,一律将此句划为“二二一”句式,以“净琴”为名词词组,以“张”为动词。按照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中的注释,“月落则坐久,故接‘衣露字。‘静琴张,设而未必弹也”[2];今注《杜甫全集校注》中主编萧涤非先生的解释颇具代表性,“衣露,衣为夜露所湿也。或以衣为琴衣,非。张,弹琴也。或谓张而不弹也,亦非。净琴,琴音清,故云”。若依照这两种解释,则“衣露”与“净琴”的组合在意义上是缺乏关联的。
唐前诗文中,“张”可作量词,如秦嘉《重报妻书》曰:“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3],萧统《陶渊明传》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张”亦可作动词,意指“拉紧”,如古琴术语中有“张弦”之说,一般指安上琴弦,“盖闻琴瑟高张则哀弹发”(曹丕《连珠》)、“譬偏弦之独张”(陆机《文赋》)皆指此意。张弦讲求技巧,三国蔡邕《连珠》即有“参丝之绞以弦琴,缓张则挠,急张则绝”的说法,琴声是否谐调,关键在于张弦,故有“琴瑟不调,改而更张”“更调律吕,改张琴瑟”之表达。杜甫此诗中的“衣露净琴张”意象,从上下语词的组合来看,视之为“二一二”句式更为妥帖,类似于“白露滋金瑟”(江淹《清思》)、“文露净嚣尘”(虞世南《奉和月夜观星应令》)、“柔露洗金盘”(阳休之《春日》)等句型,表达露水打湿物件的形象。“净”字作动词,乃洗净之意,而“琴张”更宜视作名词,可解为“张弦之古琴”。古诗中以“张琴”代“弹琴”之用例实属罕见,而以“琴张”代指古琴,则颇为常见。唐人卢仝《小妇吟》中“开玉匣,取琴张”即是典型一例,“琴张”显属名词。类似的用例更是在唐朝以后的诗歌中反复出现,如“凉飙拂琴张,余芳袭炉熏”(元·詹参《友竹轩》),“琴张瓯茗伴炉熏,三美梅花月下庭”(元·叶颙《梅屋弹琴》),“余酲欣茗椀,清兴付琴张”(明·沐昂《冬夜有怀居广》),“不知修竹外,飞露湿琴张”(明·卓明卿《栖溪晚眺得凉字》)等。从上述诸例中不难看出,“琴张”是古代诗歌中习用的意象。杜诗中的“衣露净琴张”,其“琴张”更适宜解作古琴,意指衣襟露水润湿古琴。如此阐释,“衣露”方能与“琴”产生联系,形成意义连贯的意象。
2.冰浆椀碧马脑寒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
杜甫饮宴诗善于敷陈饮馔意象,有工于具象描叙家常琐细、土风时物的通俗化倾向,此诗中“春酒”二句即是。句式是杜甫习用的颠倒句,按其意应作“琥珀杯薄春酒浓,玛瑙碗碧冰浆寒”。而对于“冰浆”为何物,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旧注多引陆机《苦寒行》中的“渴饮坚冰浆”句证之,以为“冰浆”指冰水。《杜甫全集校注》特引清人陆烜的别解:“薜荔,一名木莲,夤缘树木而生,无花而实,实大如杯,微似莲房,生则虚空,熟则有子。取其子曝干捣碎入水,揉取其浆,细布漉去渣,少加茄汁,或茨菰汁、车前叶汁,搅匀,少顷,即便如冰凝结,更汲井华水凉冷,入粮霜姜醋调饮,六月颇足清暑。今人谓之凉粉,亦谓之木莲腐,医书谓之冰浆”[4]。陆氏此说可疑,因为薜荔一般是生长在南方地区的树木,此诗所记宴饮场所郑驸马洞乃在长安,置办此种食物的可能性较小。
从字义究查,《说文解字》云:“浆,酢浆也”[5],“酢”同“醋”,指调味品,浆可代指酒或水,但大多数场合是指有别于酒和水的液状食品。如在“素榛糗浆”(刘孝威《谢东宫赐圣僧余馔启》)中,“浆”指米糊、稀粥类食物;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李陵《答苏武书》)中,“浆”指奶茶类饮品;“铜塸贮蜜浆,不用水洗溴”(《月节折杨柳歌·六月歌》)中,“浆”指蜂蜜水;晋弘君举《食檄》中“应有蔗浆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石榴玄拘,葵羹脱煮,各下一杯”,此处之“浆”乃是甘蔗汁;杜甫诗歌的确多次写及“浆”类饮品,“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进艇》),“蔗浆归厨金碗冻,洗涤烦热足以宁君躯”(《入奏行》)等。宋代黄鹤《补注杜诗》云:“甫有渴疾,故喜饮冰浆”,冰浆在此指在冰室或水井中冷冻过的食品;清人毛奇龄也曾在诗中述及长安夏日的饮食习惯:“长安四月方苦热,日饮冰浆类沃雪”(《徐二将归暂寄湖南周开府里第过别有赠》)。因此,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一诗中,“春酒”与“冰浆”相对,“冰浆”应是指夏日饮宴场合经过冰镇处理、适于解暑的蔬果汁或稀粥类食品。
3.淹泊仍愁虎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杜甫《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诗中“淹泊仍愁虎”句,旧注大多略而弗解。清人仇兆鰲曰:“邑近山,故愁虎”[6],以为“虎”指山中猛虎。今人注本中,萧涤非先生以为“四川多山,又未见开发,猛虎长蛇,的确所在多有”,指的是形容当地情况较好[7];谢思炜先生《杜甫集校注》释曰:“峡中多虎”[8],持论大体相同;李寿松、李翼云编著的《全杜诗新释》中则认为“愁虎”是“借指为种种困难发愁”[9]。
如诗题所示,杜甫此诗乃途径忠州(今重庆忠县)而作。观其“淹泊仍愁虎”意象,将“虎”理解为喻指乱兵贼盗更为确切。唐前诗歌悯伤兵燹惯用虎狼意象,如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张载《七哀诗二首》其一:“盗贼如豺虎”,即其例,虎狼意象在杜甫诗中也形成了典型的比拟手法。悲悯中原大地余寇未平的现实,杜甫不止一次写道:“胡星坠燕地,汉将仍横戈。萧条四海内,人少豺虎多”(《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幽蓟余蛇豖,乾坤尚虎狼”(《有感五首》其二),“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八哀诗·故司空王公思礼》)等。流落颠沛于巴蜀地区的杜甫先后短暂寓居于成都、梓州、阆州、嘉州各处,一路上饱经“干戈未偃息”(《初冬》)、“苍惶避乱兵”(《破船》)的惊心生活,遍览此时期的作品,其中屡现“虎豹豺狼”意象,基本上都是喻指兵革未息、乱兵四起的局势。如客居云安(今重庆云阳)时,他对当地受兵乱影响的百姓生活作了纪实描写:“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客居》);行经嘉州,亦生出“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之恐惧心情,皆是以猛兽意象喻写叛兵在地方不断作乱的现实,表达作者忧时悯乱的心境。
4.危沙折花当
参错云石稠,坡陁风涛壮。晚洲适知名,秀色固异状。棹经垂猿把,身在度鸟上。摆浪散帙妨,危沙折花当。羁离暂愉悦,羸老反惆怅。中原未解兵,吾得终疏放。(杜甫《次晚洲》)
诗中“危沙”句,前人注释歧义纷出,《杜甫全集校注》于此征引尤详。宋人师民瞻云:“花当,乃花根也”(《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清代查慎行也说:“花当,即花蒂也。”(《杜诗集评》)。或以“折花”为词组,具体释意大致可归为三:其一为折花以标记险滩,如明代邵宝认为,“折花当,谓危沙记险,无他标识,故插花以当之也”(《邵二泉先生分类集注杜诗》卷一);其二为折花以挡物,如明代周甸曰:“过险处手中执物以自禁”(《杜释会通》卷七);其三为折花以欣赏。如明人唐元竑云:“危沙之上花丛可爱,折枝移入舟中,代彼小景耳”(《杜诗攟》卷四)。 杜甫此诗作于漂泊荆湘时期,“摆浪散帙妨,危沙折花当”二句描述的应是江行途中的特殊景象。“散帙”与“折花”相对,“散帙”指散开书卷,而对于“折花”的理解,上述周甸所说是最贴近的。南方一带尤其是荆湘地区江水腾沙的景象,自古文人多有描叙,如”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作》:“鳞鳞夕云起,猎猎晓风遒。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梁简文帝《淫豫歌二首(其二)》:“淫豫大如服,瞿塘不可触。金沙浮转多,桂浦忌经过”等。杜甫飘泊西南途中,走笔常常措意江上风沙的意象,表现羁途之苦。如写绵州江上景象:“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观打鱼歌》),写荆江景色:“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发刘郎浦》)。而此诗中,“摆浪”两句是对江行旅途艰险的描写,可解释为:船于浪中摇摆不定,妨碍展书阅读;江上风高挟沙,故折花以遮面。
5.看题减药囊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杜甫《西郊》)
杜甫半生漂泊辗徙,历尽兵戈乱离、饥寒老病,倍受消渴疾、肺疾等多病困扰,药,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其诗所云:“征途乃侵星,得使诸病入”(《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远游》),正是他与药相伴的生活写照。
诗中“看题减药囊”句是注家之聚讼所在。因“减”字一作“检”,故解释产生分歧。主张用“减”字者,如元代赵汸云:“看题减药,去无用之囊”(《杜工部五言赵注》),明人邵傅云:“减药囊,减去囊中无用药物”(《杜律集解》)。主张用“检”字者,清代石闾居士云:“或傍架以齐书帙,或看题以检药囊”(《藏云山房杜律详解》),清人洪仲云:“本是看题检药囊,慎无狥俗作‘减字”(《苦竹轩杜诗评律》)。从偶对和句意来揣度,“检”字更为合理。“检”与上句之“齐”对应,“齐”为整理之意,下句以“检”对之,因此,“检”亦可指整理,意义相近。唐诗中就有“点检囊装意又阑”(李咸用《投知》)、“病看妻检药,寒遣婢梳头”(白居易《秋寒》)等表达。
古时的“囊”即指布袋,可盛书,亦可盛药。“药囊”意象在唐诗中屡屡出现,如“劚药满囊身不病”(赵嘏《王先生不别而去》)、“囊中曾有药,点土亦成金”(刘得仁《赠王尊师》)等。至于“题”指何意,难以确断,仇兆鰲《杜诗详注》中的解说颇为合理:“齐,谓整书使齊。题,谓药上标题”。需补充说明的是,搜检唐诗关于药的描述,有“检方医故疾,挑荠备中餐”(卿云《秋日江居闲咏》),“合和新药草,寻检旧方书”(白居易《病中逢秋招客夜酌》),“琴曲少声重勘谱,药丸多忌更寻方”(许浑《湖州韦长史山居》)之类,因此“题”是否也可作“药方”解,暂存疑。杜甫曾云:“药饵虚狼藉,秋风洒静便”(《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可见整理药囊与他而言,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幕景象。“傍架”二句合而观之,或可理解为:靠着架子整理书帙,看着题签(或药方)检理药囊。
|参考文献|
[1]萧涤非. 杜甫全集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浦起龙. 读杜心解(卷三)[M]. 北京:中华书局,1978.
[3]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4]陆烜著. 梅谷偶笔(卷二十二)[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5]许慎撰.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6]仇兆鳌. 杜甫详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4.
[7]萧涤非. 萧涤非文选[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8]谢思炜. 杜甫集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9]李寿松,李翼云编. 全杜诗新释[M]. 北京:中国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