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咀嚼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动作,无需去学习,然而这最平常的事,往往对身体意义非凡,其中有不为人知的功劳。
即便是再有營养的食物,不经加工粉碎,也难以为人所用。担任粉碎食物重任的,是人人都有的那副“钢牙”:
我们的门齿扁平带刃,可起到切割的作用。其旁的“虎牙”,解剖学上称为“犬齿”,有锐利的尖端,是撕裂的利器,啃骨头类食物不可或缺。再后是臼齿,活像一个小磨盘,负责研磨。
这些牙齿的形态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功能,更加重要的是,它们全是左右对称、上下合作的,不论是切割、撕裂还是研磨都需要动力,这种动力全部来源于左右四组咀嚼肌群。在这些肌群的辅助下,牙齿充分合作加工,可将绝大多数食物研碎。
整个口腔包括舌头,布满着神经末梢,它们能以导电的速度,灵敏地将冷、热、疼痛、坚硬、粗糙的感觉传到大脑,让主人立刻感知口腔内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所以,小至沙粒,纤细若鱼刺,皆不能“蒙混过关”,冰冷、过烫的食物,主人会立即一吐了之。这样严密地把守着大门,可以使娇嫩的消化道,免去很多麻烦事。
美味的食物进入口腔,不论是甜的、咸的,还是酸的,舌面上的味蕾立即就会感知。味蕾有如其名,前端知味,尾端就是神经纤维,高速地向大脑汇报味道,这样主人在餐桌上就能“即席评论”,从而“决定取舍”。
舌头肌肉呈扇形构成、起点固定,有终端游离的特点,舌头不但可以伸缩自如,而且可以左右上下、前前后后,整个口腔无处不达。这种灵活运动,使它对进入口腔的食物,能够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既有利于牙齿加工,又可以使食物和唾液混合,而唾液中的黏液则可使食物下咽时减少对食道的摩擦。唾液中的淀粉酶又能初步水解淀粉,生成麦芽糖,这就是主食在口腔中久嚼后,有微弱甜味的原因。也就是说,化学消化其实从口腔就开始了。
老式日光灯上就有个启动器,通电后它先工作,然后灯管才亮起来。咀嚼开始以后,虽然口腔和各种消化腺相距甚远,但咀嚼动作通过神经反射的快速联系,消化腺就提前开始工作——分泌含有多种酶类的消化液,以便迎接食物的到来,充分的准备,不至于“手忙脚乱”。如胃腺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会对食物进行消毒杀菌,同时开始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胰腺分泌的碳酸氢钠不但可以中和伤害肠道黏膜的胃酸,所形成的碱性环境还能使胰腺和肠腺分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核酸酶、肽酶、蔗糖酶等多种消化酶得以“大显身手”,使食物彻底被分解成单分子,最终被人体所吸收。
面对当今社会生活超高速运转带来的系列问题,有人已经提出“慢节奏生活”的主张。其实,“慢节奏生活”并非慢慢腾腾,更非“磨洋工”之意,而是从容应对生活中一切事物。细细咀嚼就是“慢节奏生活”的开始,它显示了“慢节奏”的优越性,绝不是“快吃快吃”所能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