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国际交换生学习状况研究

2019-01-17 01:59李蓉张丽李锦波李然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9期
关键词:跨文化

李蓉 张丽 李锦波 李然

摘要:交换生项目是促进学生国际化、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针对中国大陆高校交换生前往其他国家交流前后学习状态的变化,研究跨文化背景的交换学习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进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學习效率,改善国内师生互动现状,提高国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跨文化;交换生;学习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238-02

一、研究缘起

国际化背景下,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国际视野、国际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通常在与交换国家、学校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程序选拔在校生到国外高校进行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交流。

国际交换生离开自己长期生活学习的地域,在或许具有较大文化差异的国度学习、生活。跨文化背景的学习经历能否为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或学习能力的提高带来影响呢?本研究主要了解国外高校学习环境,使学生由原来单纯的倾听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研究跨文化背景下交换生的学习状况,找到不同文化下的交换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二、调研对象及国外就读大学概况

我们在2018年1月至12月对曾在马来西亚北方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结束交换回校的27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校本科生,通过面对面访谈或微信在线访问的方式进行交流。在被采访的国际交换生中,大二学生5名,大三学生10名,大四学生12名,其中20名交换生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北方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7名学生参加了英国西苏格兰大学“3+1”项目,交换时间为一年。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位于马来西亚吉打州,是一所公立大学,于1984年2月16日创建。它的成立是为了培育与扩展管理学的教育,提供的科系着重于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资讯科技学、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以及企业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始建于1931年,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在校人数最多的大学,约有3万人。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在1897年成立,由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教育学院等7个学院组成,许多课程能为学生提供一年带薪的工作实习,以加强课程实践和职业倾向。

三、交换生学习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1.教学方式。马来西亚两所大学教室设施基本与国内相近,投影、电脑、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有大教室和小教室,小教室容纳40人左右,大教室容纳200人左右。因宗教原因,另设有教堂等。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同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几百人,教室会比较小。

与国内相比,国外学生会积极参与课题研讨活动,尤其是华人。交换生在当地学生的带动下,课堂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课余时间多通过查阅资料和典籍翻译进行自学。国外课程总成绩一般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成绩只占一小部分,平常小测和演讲很多。这些活动和学习考察会计入成绩,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授课一般是两种方式相结合,一是教师授课,二是tutorials课。课上通过教师讲解学习知识,课下会有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和个人展示。

2.课堂氛围。西方高校课堂学习氛围比国内自由和开放,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讲课进行询问和质疑。课下讨论也比国内频繁。国外教师讲课时,学生全程都非常认真,举手发言比国内积极。然而,国内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太多见解,甚至觉得上课主动发言会让自己显得突兀。马来西亚和中国同属亚洲,文化背景相似度高,所以课堂教学与国内相似,教师课上讲知识,学生课后复习,唯一不同的是马来西亚学生以及当地留学生在课堂会比国内学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国外课堂互动主要包含三种: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学生的课前发言和小组间的讨论。环境变化使交换生对各方面产生畏惧,但积极的课堂氛围又让他们不自主地融入国外的学习、生活环境。

3.学习方式。国外教师更多地采用阅读书籍、查阅文献等自学、自我评测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对于初到国外学习的交换生是极大的挑战。经过长时间的适应后,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课程学习中的预习、课下讨论和阐述需要每个人都有很高的参与度。部分交换生初期无法跟上课堂节奏,难以参与课上讨论,之后会逐渐融入国外课堂,学习态度会发生变化,更加主动学习。交换生需要在课余花费大量时间,如自行查阅资料、学习网上课件等。大部分交换生认为自己的口语能力提高了很多,从原来的“不常说”、“不敢说”到现在的“敢于说”。

四、结论和建议

1.交换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交换生在国外交流学习期间适应不同文化带来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他们在体验国外先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外语水平,开阔了视野,而且接触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丰富人生经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增加更多的竞争力。

2.交换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大多数交换生在文化冲击中都会发生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转变,在国外学习中逐渐改变原有较为消极的学习态度,由原先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由从前的课堂“倾听者”慢慢转化为课堂的“参与者”、教师的“对戏者”,课堂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国内疏于调控的课堂气氛和较为消极的学习态度,具有一定的启示。

3.对国内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案例讲解和实践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增强创新意识;巧用小组学习,合理布置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增加翻转课堂运用比例,学习国外翻转课堂的精髓,让学生了解、学习、认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对交换生管理工作的启示。不同专业学生在交换学习中的体会和受益程度有所不同。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语言障碍。英语专业交换生的收获和体悟明显多于其他专业学生,因为他们在交换学习时较容易跨过语言障碍,而语言障碍是多数交换生跨国学习的瓶颈。二是文化差异。如会计学专业交换生因为国家准则的差异,在国外学习的很多知识并不适用国内准则,使得他们在国外学到的很多知识回国后实用性不高,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欣,吴迪.表演与对话: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师生互动研究——以南京大学国际交换生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92-96.

[2]张萌,李若兰.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95-99.

猜你喜欢
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海外工程的跨文化管理
中日跨文化协作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也谈跨文化研究在中国
解读电视剧“鄙视链”——海外剧跨文化传播中的偏见
翻译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EFL/ESL课堂LC1与LC2的跨文化对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