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胜
【专题概述】
本专题涉及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坚持宪法至上》主要讲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权力运行、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宪法监督等问题。《崇尚法治精神》主要讲述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公平正义的含义和作用等。
【考点梳理】
1.宪法怎样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原则得以实现?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2.各级国家机关应如何积极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項合法权益。
(4)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3.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国家机构是怎样贯彻这一原则的?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4.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2)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5.怎样规范权力运行?(国家机关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6.如何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原因: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2)具体要求:①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7.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5)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6)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7)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8)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8.国家如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1)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①考试时给同学传递试题答案 ②阻止表哥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 ③在图书馆内制止同学大声喧哗 ④在超市里,扶步履蹒跚的老人上扶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公平正义的知识。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②③④的观点正确,符合题意;①是不诚信的行为,缺乏規则意识,违背了公平正义的要求。故选D。
【提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来看,主要体现为( )
①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②中央对地方统一领导 ③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 ④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其中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宪法( )
A.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B.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为严格
C.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3.2019年10月12日,天津市第三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暨教育部第四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天津赛区决赛举行。比赛中,选手们通过平时对宪法的学习理解,不仅展示出了扎实的宪法法律知识基础,更体现了对宪法精神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几位同学关于我国宪法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有( )
①它决定着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②它赋予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③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④其制定修改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19年以来,无为县高沟镇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小微权力”政策宣传,使“小微权力”规范化程序严格落实到位,并加大监督执纪力度,扎实推动“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和规范管理工作向纵深挺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镇这样做的原因在于( )
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②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③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④监督是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唯一方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2019年10月12日,乌海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赤峰市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东伟涉嫌受贿罪、贪污罪一案在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这体现了( )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国家领导干部犯罪应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③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一旦触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我在中心医院十字路口闯红灯,违反了交通规则,希望大家以我为戒,文明参与交通。”让当事人将闯红灯的行为发到微信朋友圈曝光,是黄石公安交警支队治理闯红灯行为、推进文明出行的一个实招。对此,李琦认为,此活动妨碍了人们行走的自由。你可以告诉他的是(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限制会让人们失去更多的自由 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观看右边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 ②企业招聘时歧视女性无可厚非 ③社会要稳定和谐发展,必须杜绝此类做法 ④用人单位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2019年9月26日,网络扶贫东西部协作暨试点工作推进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举行。中国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领军企业尚德机构发言人表示,尚德机构通过“尚进生计划”公益助学项目参与网络扶智工程、助力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实现教育公平,未来两年内,将为乡村教师提供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考前培训产品。这表明( )
A.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B.教育发展需要绝对公平
C.教育公平的实现只能靠企业的推动
D.我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仍处于极其落后的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
9.材料一:2019年10月3日上午11时许,一位老人因身体不适倒在路上,表情痛苦。三位好心人很快过来搀扶起老人,他们将老人搀扶进临近的药店,不断和老人问话,并给老人端来了一杯开水。
材料二:2019年10月5日晚,重庆南岸茶园某小区一业主发现家中被盗,50余万元的财物去向不明。10月8日,嫌疑人蒋某被南岸警方在南坪抓获。经审讯,蒋某对在该小区实施盗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1)请对材料一中三位好心人的行为和材料二中蒋某的行为进行评价。
材料三:2019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陕西调研时强调,要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呼声期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更好地守护社会平安、促进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为什么要更好地促进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10.2019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为了走近宪法,了解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汇文中学九年级(5)班组织同学们分组开展了以“學习宪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活动中的一些环节,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第一组同学表演了情景剧,就“谁是国家的根本法”法律家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刑法”:我主管犯罪和刑罚,例如,某人泄露国家机密给外国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是定此罪还是定彼罪?这些统统由我管,因此说,在国家整个法律家族中我最严厉,所以我是国家的根本法。
“民法通则”:我主要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这与公民的利益休戚相关,所以我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所以我才是国家的根本法。
“刑法”“民法通则”听后,心悦诚服,得出了“宪法才是国家的根本法”的正确结论。
(1)你认为剧中宪法陈述的理由有哪些?
第二组同学来到当地人民法院,旁听了一起某县委书记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判刑的审理过程。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国家公职人员必须要依法行使权力。
(2)运用宪法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公职人员应如何规范权力的运行?
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大力宣传宪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尊严。
(3)试想一下,同学们应怎么做?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B 6.B 7.B 8.A
9.(1)①三位好心人的行为是具有正义感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②蒋某的行为是非正义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2)①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②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③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④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尽我们所能。②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10.(1)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的各个方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等等。
(2)①国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②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③践行宪法。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